1940年,43岁于凤至胸前溃烂流脓,一老外却抱着她亲:你终于到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1 13:47 1

摘要:1940年,43岁的于凤至捂着胸口,在别人的搀扶下从飞机上下来。一个老外看到后,迅速冲上前去抱着她,亲了一口:你终于来了。

1940年,43岁的于凤至捂着胸口,在别人的搀扶下从飞机上下来。一个老外看到后,迅速冲上前去抱着她,亲了一口:你终于来了。

这个男人,就是美国前驻华公使詹森·肯尼迪

他左盼右盼,多方斡旋,已经等了于凤至很久了。

-

3年多以前,西安事变发生,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于凤至二话不说,在安排好英国的子女之后,迅速赶回国内陪伴张学良。

作为张学良的“大姐”和发妻,她太了解汉卿了,从意气风发的将军一瞬间沦为阶下囚,生不如死。

所以,即便冒着可能会被囚一辈子的风险,她也要陪在张学良身边。

可她怎么也没想到,仅仅只是3年,她的身体就出了状况。

1940年的一天,在贵州修文阳明洞里,43岁的于凤至一起床就感觉胸口疼得厉害,一动就要命。

一向要强的她,咬紧牙关,尽量不出声,想着忍一忍就好了。可越忍,疼痛就更加剧烈,她隐约感觉到,情况不妙。

像这样的疼痛,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但是被软禁的日常,条件有限,住的是阴暗潮湿的地方,吃的更是毫无营养。如果想要看病,更是要批条子打报告,一套流程下来,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每次于凤至一痛,她就忍着,就连枕边人张学良都丝毫不知。

可这次不一样,她发现自己的胸口已经开始溃烂,衣服也被渗出来的脓水浸湿了。她只能扯了扯张学良的衣角:“我要出国治病。”

听到这句话,张学良的第一反应是惊讶,随后又转为担心,最后才快速思考对策。

-

如果换作是在东北,别说出国治病,就算是出国定居也不算大事。可现在,他是阶下囚,看个小病都要打报告,更不用说出国治病了。

唯一的突破口,只能是宋美龄。

而这,也是于凤至所想。

当初,原本陪着张学良软禁的人是赵一荻,是于凤至找到宋美龄帮忙,这才把赵一荻换出来,自己得以陪在张学良身边。

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身边那些人,基本见风使舵,唯有宋美龄还愿意和于凤至来往。她愿意帮忙第一次,就一定愿意帮第二次。

果不其然,就在于凤至给宋美龄写信之后不久,宋美龄就迅速做出了安排:让于凤至先去上海,随后从上海飞美国。

而张学良这边,也给自己做出了另外的安排。

他也找到宋美龄:“既然大姐走了,那就安排赵四小姐进来陪我吧。”

于是,就在于凤至飞往美国的途中,赵一荻把年幼的张闾琳托付给了香港的朋友,又回到了张学良身边。以秘书的身份,尽夫人的职责。

-

这一切,飞机上的于凤至也料到了。

曾经大帅府,赵一荻也是这样做,如今,张学良被囚禁了,赵一荻仍旧愿意。

在飞机上,于凤至一面感激赵一荻的深情,一面也不禁担忧,也许这一次,自己就彻底失去张学良了。

但即便如此,她也必须这么做。

因为这一趟美国之行,她不仅要治病,还有别的目的

第一,将蒋介石的野心和西安事变的真相,告知全世界,还张学良一个清白。第二,努力在美国站稳脚跟。蒋介石未来,大概率还是要依靠美国的,如果于凤至能够在美国站稳脚跟,那张学良自然也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说不定还能重获自由。

来到美国后,于凤至在侍女的搀扶下,刚出机场,就被詹森·肯尼迪抱住了。

詹森·肯尼迪是张学良和于凤至夫妇的老朋友,但她得知于凤至患了乳腺癌,需要赴美治病的时候,就开始在美国四处联系医院。

确定好医院之后,他一直都在眼巴巴地等着于凤至的到来。

所以,于凤至这边飞机一落地,他就迫不及待又亲又抱,把于凤至送进了当时纽约最好的医院,哈克尼斯教会医院

在哈克尼斯教会医院,于凤至在詹森·肯尼迪的陪同下,听取手术方案。

一开始,她还频频点头,但是等到她听到“切除”“割尽”等字眼的时候,彻底坐不住了。

手术,难道不是把乳房切开,把肿块这些坏东西都取出来吗?怎么可能在这种地方,全部切除呢?

她晃了晃脑袋,认为自己肯定听错了,直到詹森·肯尼迪再一次详细地和她描述整个手术的过程,她才真正地反应过来。

切除。那不就意味着,此后自己再也不是一个完整的女人。那她和汉卿……

虽然张学良一直把于凤至当大姐,可于凤至却是真心把张学良当丈夫,她近乎执拗地认为,只要她女人的特征还在,她就永远都是张学良的妻子。

于是,于凤至强烈要求更保守的治疗方案。

-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于凤至吃了无数的药,打了无数的点滴,情况始终不容乐观。这天,詹森·肯尼迪拿着体检报告走了进来:

“医生说,必须马上做切除手术,癌细胞已经有了转移迹象。”

可于凤至还是不听,她没有办法接受全部的切除,内心始终抱有一种侥幸,或许下个月就好了呢?

詹森·肯尼迪无奈,找来宋美龄劝,宋美龄没劝动,就又拉来了孔祥熙劝。

但于凤至始终躲在她精神的堡垒中,无动于衷。

直到她的病房,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一个西安的李先生。

这位李老先生告诉于凤至,西北的老百姓都十分惦念张学良的处境,一定会为张学良的自由和蒋介石争取到底。

临走时,这位老先生还留下了100元:“请你帮我买些食品,转送给他。”

那一刻,于凤至哭得泣不成声。

即便远在海外,都还有人记得张学良,来看望自己。而自己居然在纠结小情小爱,在意胸口的那两块肉,为了维护所谓的“形象”,在自己的狭窄的世界里打转。

很快,她就主动去了医生办公室:“我愿意做乳房切除手术。”

几天之后,手术台上,她的脊椎骨被刺入一剂麻醉针,于凤至便晕了过去。醒来之后,手术已经结束,左乳被全部拿掉了。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积极配合治疗。

这一次,她必须活下来,才能去做更多的事情。

-

治疗告一段落后,于凤至的身体终于有了好转。

年近50的她,为了能支撑起孩子上学、后续高昂的治疗费,一把闯入了股市,像个疯狂的“赌徒”一样。在她晚年的采访中,她是这样描述自己第一次进入美国股票交易所的情景的:

那里每个人都跟打了大剂量的兴奋剂似的,凶猛馋涎如饿狼,双眼猩红,两只眼珠子几乎都要贴到大屏幕上去了。交易所本算宽敞,但却被对财富有着热切渴望的汹涌人潮所占领;广播中播报着涨停亏损的标准女声,股民们为盈亏所发出的痛嚎与欢庆,在交易所的上空不断盘旋;汗酸味,咖啡味,油墨味,各种味道在此中混合。

她并不喜欢这个地方,但现实,让她低下了高贵的头颅。

而于凤至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一次的低头,竟然成就了一个“华尔街股神”

她眼光狠辣,几乎是一买一个准,很快就上了美国的报纸。美国华尔街的那些男人们,都被这个薄如纸片的干瘪女人所震惊。

更有意思的是,她还因此收获了一大批追求者,其中不乏美国外交官。只是于凤至对此,都是一笑了之。

1964年时,于凤至已经离开张学良20多年,赵一荻也陪了张学良20多年。

这些年,于凤至在股市攒下了大笔财富,足够未来张学良和孩子们的开销,她主动向张学良提出了离婚。

在给赵四小姐的信中,她是这么写的:为了尊重你和汉卿多年的患难深情,我同意与张学良解除婚姻关系,并且真诚地祝你们知己缔盟,偕老百年!

在这场三个人的关系中,于凤至最终选择了退出。

但退出,并不意味着她不再关心张学良。在美国,于凤至始终给他留着一套洛杉矶的山顶别墅:“等他自由了,就来住。”

只是,于凤至最终也没能等到这天。

1990年,93岁的于凤至突发心脏病去世,而到第二年,张学良才被允许离开台湾。

“大姐”和汉卿,终究是错过了。

于凤至从一出生起,就被算命先生说有“凤命”。如果这是真的,那她一生的“凤命”,都算是造福了张学良。

她是张学良的正妻,是张学的“大姐”,更是张学良的守护者。

张学良也算感念这份付出,他重获自由后,曾在于凤至的墓前站了很久。

他说:“此生唯负此一人。”

-

参考文献:《于凤至传》,中国华侨出版社2017年版。

来源:仙女修练手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