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季多雨潮湿,气温和环境都非常适合细菌和霉菌生长。食材如果保存不当,容易受潮变质,极易诱发秋季急性肠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伤寒和感染性腹泻,主要症状表现为上吐下泻。
假期
陕西开启连续“降雨模式”
假期复工+雨天
更是让人头晕头痛
雨天湿气重、温差大
容易引发多种疾病
除了要少出门防意外
还要注意防止我们的健康“发霉”
01
消化道传染病高发
秋季多雨潮湿,气温和环境都非常适合细菌和霉菌生长。食材如果保存不当,容易受潮变质,极易诱发秋季急性肠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伤寒和感染性腹泻,主要症状表现为上吐下泻。
见招拆招——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
☑ 勤洗手,保持手卫生。在饭前、便后和加工食物之前,大人和孩子都要认真洗手,防止细菌经手入口。
☑ 喝开水,不喝生水,少喝冰镇饮料。用清洁的水漱口、刷牙、洗餐具和清洗蔬菜水果。
☑ 吃熟食,少吃生冷食品。食品在入口前一定要煮熟、煮透,尤其是贝壳与甲壳类水产品。隔餐饭菜请放冰箱储存,再次食用前一定要彻底热透。
☑ 坚持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食品妥善保存,一旦腐败变质,切忌食用!加工食材时,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02
皮肤疾病
下雨天,人们避免不了趟水或者淋雨,双脚在污浊的雨水中行走,容易患皮炎、足癣、股癣、体癣等真菌性皮肤病。此时,接触传播类疾病的发病率可能增加。
见招拆招——及时清洗
☑ 淋雨后应及时清洗再换上洁净干爽的衣裤鞋袜,以免病菌滋生,引发感染及过敏性皮肤疾病。
03
骨科疾病和风湿类疾病
对于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的人来说,持续降雨的潮湿和低温环境简直是 “噩梦”。关节疼痛、僵硬、肿胀等症状会明显加重,行动变得更加困难。
而对于骨质疏松患者,阴雨天气日照减少,紫外线照射不足,影响维生素 D 的合成,进而影响钙的吸收,骨折风险也随之增加。
见招拆招——生活习惯需注意
☑ 注意保暖:要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物,尤其要注意腹部、脚部和颈部的保暖。虽说有 “春捂秋冻” 的说法,但在雨天,还是要以保暖为主,切不可为了 “冻” 而忽视健康。
☑ 保持室内干燥通风:使用除湿机、空调的除湿功能,或在室内放置石灰、木炭等干燥剂,降低室内湿度,减少霉菌滋生。同时,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降低细菌和病毒在室内传播的风险。即使下雨天,也可选择在雨停的间隙开窗换气。
☑ 合理安排作息:秋季阳气收敛,阴气渐长,早睡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顺应阳气的舒展,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应对多变的天气。
04
心理健康:情绪低落与焦虑加剧
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仿佛给心情也蒙上了一层阴霾。人体生物钟和激素分泌受到影响,大脑分泌的血清素减少,疲劳、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纷纷涌现。
持续降雨带来的出行不便、工作生活受阻等情况,更是加重了人们的担忧,焦虑和压力与日俱增,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见招拆招——保持积极心态、增加社交活动、适当进行运动
主动调整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情。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看电影等方式放松身心,转移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
与家人朋友多沟通交流,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感受,也可以参加一些线上或线下的社交活动,扩大社交圈子,丰富生活内容,让自己的心情更加愉悦。
运动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还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等神经递质,改善情绪。在雨天,进行一些室内运动,如瑜伽、健身操等,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让心情变得更好。
来源:小航主播报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