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贵州道真连绵的群山中,大堡山3.7万亩林海如绿色波涛般起伏。晨光中,姚克礼与上初中的儿子踏上山路,肩上的帆布包里,一瓶水、一把锃亮柴刀,是姚家三代人共同的巡山装备。45年风雨无阻,从祖父辈到孙辈,他们的足迹早已与青山融为一体。这个以绿色为信仰的家庭,入选中央
在贵州道真连绵的群山中,大堡山3.7万亩林海如绿色波涛般起伏。晨光中,姚克礼与上初中的儿子踏上山路,肩上的帆布包里,一瓶水、一把锃亮柴刀,是姚家三代人共同的巡山装备。45年风雨无阻,从祖父辈到孙辈,他们的足迹早已与青山融为一体。这个以绿色为信仰的家庭,入选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联合发布的2025年“最美家庭”。
把家安在青山里三代人接力染绿荒山
时光回溯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林区面积只有1万多亩,而且损毁严重,看着都心疼。”年逾古稀的姚思学老人回忆起当年,语气中仍带着痛惜。正是这份对青山绿水的朴素情感,让他毅然扛起了护林的重担。巡山、防火、防盗伐、防病虫害……工作艰苦而琐碎,早出晚归是常态,陪伴他的,常常只有一瓶水和一把柴刀。
这份孤独而艰巨的事业,并未止于姚思学一人。绿色守护的信念,在这个家庭深深扎根。他的妻子成为他最坚实的后盾。大儿子姚远礼、小儿子姚克礼,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相继接过了父亲手中的“接力棒”。“父亲对这片林区的感情很深,”姚克礼至今清晰记得,45年前,父亲姚思学受组织调派来到大堡山的时候,无水、无电、无路,他每天往返20多公里巡山,历经7年时光,硬是用脚印踏出一条条山路,从当初的荒山秃岭,到见证整片林区3.7万亩土地重披绿装。在他的影响下,这种“树比命重”的信念从小烙在姚克礼心里。这份对自然的热爱与守护的责任感,如同林间的种子,在下一代心中悄然萌芽。
姚克礼成家后,妻子张柳妮也义无反顾地加入了护林队伍。她在巡护、育苗、防火宣传等工作中,展现出女性的细致与坚韧。夫妻二人并肩行走在山林间,成为大堡山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姚克礼常说:“守护绿水青山,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在我们家,这是一家子的共同事业,是无论男女都扛在肩上的使命。”
青山守护者的日夜女性撑起半边天
护林人的生活,是孤独与坚韧的交织。在略显稀疏的国储林间伐带旁,姚克礼轻抚新栽的树苗:“每年补种,日日巡护,就想让这片山更绿些。”防火季是他们最紧张的时期,张柳妮常在天黑后仍坚守卡点,对着过往车辆呼喊:“师傅,林区勿扔烟头!”她的声音穿透林间,成为最温柔的屏障。
张柳妮,这位看似柔弱的女性,用双肩扛起护林人的大后方。当姚克礼为阻截盗伐者彻夜蹲守,是她默默点亮家中灯火;当孩子们因思念寻找父亲,是她温柔讲述护林故事与坚守的意义。“没有她,我撑不下这么多年。”姚克礼的话里满是敬意。
面对盗伐难题,姚克礼在林中设立举报箱,公开自己手机号。张柳妮则发挥女性亲和力,走进周边村寨,用乡音讲解宣传保护地重要性。“妹子说得在理!”村民们从最初的不解,渐渐提升保护意识。2022年,在他们的推动下,大堡山建成300亩国储林示范点——这是夫妻俩用脚步丈量出的绿色答卷。
最美家庭的绿色丰碑青山见证家国情怀
站在当年种下的杉树林前,姚思学布满老茧的手轻抚过斑驳树皮。45载光阴流转,这片他亲手栽植的林子已亭亭如盖。更让他欣慰的是,家族守护的3.7万亩山林创造了奇迹:零火灾、零盗伐。这份成绩单背后,是三代人一万六千多个日夜的接力。
当“贵州好人”“最美绿色生态家庭”的牌匾接连挂上老屋土墙,全家人却依然黎明即起。“荣誉是鼓励,更是责任。”在“最美家庭”发布会上,姚克礼握着妻子的手说。
这份家国情怀,在言传身教中悄然延续。姚克礼深知,守护的不仅是眼前的青山,更是子孙后代的未来。“我希望我的孩子们也能像我一样,发自内心地热爱自然,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他不仅这样说,更这样做。一有空闲,他就带着两个孩子走进山林,教他们辨认树种、了解生态、讲述爷爷当年护林的故事。孩子们在林间嬉戏,在父辈的足迹中感受自然的脉搏,绿色的种子,就这样悄然播撒在心田。
在日复一日的平凡坚守中,这个家庭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着国与家的深层联结。他们种下的不仅是树木,更是生生不息的精神传承。当万千这样的绿色家庭汇聚,便绘就了美丽中国最动人的底色——这或许就是“最美家庭”最深厚的时代意义。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