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波兰在俄国走上强国之路,成为欧洲强国之前的几百年其实实力都比较强,大部分时间里压制着俄国的,瑞典、立陶宛和克里米亚汗国也类似如此,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对俄国要更强一些。
有一句老话说,死道友,不死贫道。
说到底,关键利益取舍面前,生死攸关面前,有几人能同舟共济,患难与共?
能不被暗中抛弃、背刺就很不容易了,指望别人背靠背帮你?
太天真了。
波兰在俄国走上强国之路,成为欧洲强国之前的几百年其实实力都比较强,大部分时间里压制着俄国的,瑞典、立陶宛和克里米亚汗国也类似如此,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对俄国要更强一些。
毕竟,俄国在1480年才摆脱了蒙古金帐汗国240年的所谓“黑暗”统治,在近代历史里起步其实很晚了。俄国在15世纪末期16世纪初才相对统一了,步入了沙皇俄国时期。
至少在17世纪中期之前,波兰还是要比俄国实力强一些的。但是1654年东乌克兰地区被俄国兼并,再加上波兰自废武功,长期搞什么贵族议会共和制(议会只要有一个人否决,议案就没法通过,国王人选不限国籍,得到议会通过就可以当波兰国王),导致波兰实力不断衰减。在18世纪初的时候,波兰跟俄国之间的实力大概相当了,俄国在进步,波兰在退步。
不过,波兰倒是没有沦落到被俄国给吃掉的地步。
而接下来俄国的操作,波兰的对外政策,则将波兰带上绝路了,波兰终于彻底沦落下去了。
17世纪末的时候,北方战争爆发前两年左右,萨克森王位的选帝侯奥古斯特二世当选为波兰国王,不过他得到了沙皇彼得一世的军事援助支持。
而那个时候,俄国主导建立北方同盟,拉上萨克森和丹麦要对强国瑞典发动战争,掠夺领土,俄国最主要的是要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踩着瑞典成为欧洲强国。
当时波兰议会尚未同意真正加入反瑞典同盟,尽管波兰跟丹麦一样对瑞典极为敌视,要夺回失地和恢复自己在波罗的海大国的地位。不过因为萨克森选帝侯奥古斯特二世兼任了波兰国王,所以,在战争初期,萨克森王国出动军队跟丹麦和俄国大军兵分三路,攻打瑞典。
结果,他们三国全部惨败,俄国更是一败涂地,瑞典兵锋势不可挡。
不过,瑞典国王竟然战略误判,没有趁势继续攻打俄国,摧毁重创俄国,而是调转兵锋攻打波兰去了。毕竟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的萨克森王国参战了嘛。
而这个时候,俄国沙皇彼得一世的高明手腕和军事才能终于体现出来了。
他成功的将波兰拉入了这一场东欧大规模战争,利用波兰的利用拖住瑞典。
他是怎么做到的?
那就是充分利用了这个奥古斯特二世。
他本人亲自到库尔兰跟奥古斯特二世详谈,双方再次签署了反瑞典同盟条约。根据条约约定,俄国为了让萨克森继续参战,别退出战争,直接给萨克森派出大概2万俄军进行援助,并且还提供20万卢布的资金援助。说白了,就是给钱给兵,让萨克森继续跟瑞典打。
这还不算,沙皇彼得还极力说服奥古斯特二世对波兰议会进行游说,做做工作,把波兰拉入战场,拉入北方同盟,共同对瑞典战争。为此,他还给了奥古斯特二世2万资金予以活动。
接下来,波兰还真的同意下场参战了,于是瑞典被拖在了波兰战争泥潭之中,竟然长达七八年。
而俄国在干什么?
一方面利用宝贵的喘息时间,恢复实力,增强实力,进一步西化改革,另一方面趁火打劫,趁瑞典和波兰大战,掠夺了瑞典在波罗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俄国的圣彼得堡这个土地就是那个时候趁机占领的。
实际上,这一场战争,波兰被搞垮了,而瑞典又被波兰给拖住了,消耗了很大实力,而俄国却成为最大受益者。
如果看看北方战争结束后的波兰,其实实力骤降,被摧毁的很厉害,奥古斯特二世更加依赖沙皇彼得了,对他几乎是言听计从了,波兰实际上成为了俄国的附庸。
而在几十年后,到了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时候,波兰终于被俄国等瓜分而不复存在了,直到100多年后一战结束后才得以复国。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