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81年8月24日,陕西扶风县法门寺,明代万历年间修建的八角重檐十三层宝塔,轰然倒塌。
1981年8月24日,陕西扶风县法门寺,明代万历年间修建的八角重檐十三层宝塔,轰然倒塌。
当考古学家清理废墟时,在塔基下面发现了一个价值无法估量的唐代地宫。
法门寺地宫中的宝贝
里面金银珠宝无数,单佛门真身舍利就有4枚之多,一时间风头无两。
然而,当人们都在关注地宫中的宝贝时,却忽略了那散落一地的青砖上,竟记录着宝塔修建的故事,这些都是平凡人的故事,可即便如此,却比那些“皇族珍宝”更加的动人心弦。
且听我慢慢道来……
在明代时,法门寺原本有一座木塔,这木塔何时修建?又怎样修葺?已经无从考证。
但在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6年时,关中大地震,据《明史》记载,那次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有83万有余。
真是天崩地裂,鬼哭狼嚎。法门寺里的木式宝塔也倒塌了。
当时的皇帝不太重视这件事,毕竟灾民还拯救不过来呢?所以法门寺一度荒废了。
到了万历皇帝登基——他也不重视,但万历的亲妈信佛,就有大臣上书,能不能重修法门寺宝塔,安置佛骨舍利。
万历嘴上同意了,但没有拨款,毕竟关于法门寺有佛骨的说法只是一种传说,当时没有人觉得这间破庙会有宝贝。(回头我再写一篇法门寺的地宫传说)
当地人听说皇上下旨允许修塔,顿时欢腾一片,纷纷捐助善款。
但当时经历多少艰难,后人并不很清楚,只知道这塔修了30年。
一座雄伟的八角十三层宝塔,终于拔地而起,高60多米,巍峨耸立,直插云霄!
明代法门寺真身宝塔
时间又到了1981年,法门寺的佛塔又经历了几百年的时光,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里,又一个庞然大塔倒了下来。
当考古人员清理废墟上的青砖时,惊奇地发现,砖上竟然有字!
他们把这些字迹拼凑出来,发现了当年建塔的故事。
图片采自《中星小学南朝墓发掘报告》,符文转,仅参考,与本文无关
比如地基中有一块砖,四面分别写着:
“法官谨封”
“东方海江龙王之神”
“雷令八四(此四字可能是一种神符)南方阳雷天猷将王囗”
“囗州社会峦雷将军”。
这应该是万历七年开始建塔,寺里的僧人请了道家做过奠基法会!
再比如,第一层的塔砖,就没有奠基时的风光了:
“法门寺修砖塔,头层已满,缺少二层砖灰,告自十方居士,各舍资财,共成圣事,谨告。”
当时,塔才修了一层,就遇到了万历年间的大饥荒,八百里秦川,久旱无雨,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记载。
可越是艰难,人的信仰越坚定,修塔领头人杨禹臣、党万良带领僧人四处募捐。
有一款青砖上还写着:
“舍水之人多积福,无穷之福也。但舍一担之水,积一家之福。”
法门寺青砖:舍水之人多积福,无穷之福也。但舍一担之水,积一家之福。
还有很多写着捐款的善众:
“爵男李宁、李薰。”
“豆子蚌崩。”
“匠人豆子蚌,兴平县砖匠。”
(这个叫豆子蚌的人,贡献了许多砖,他死了,就将他刻在了塔砖里,和佛一同享受供奉。)
还有捐款的告示:
“四月初八日佛会,塔上使砖,缺少米面、砖灰,告白十方善男信女进香,隋心各代布施,多忧劝缘,共成圣事,完工之日,勒名石刻名,万代留名,谨告。”
这点点墨迹,都可看出当年修塔的艰苦,缺砖灰、缺米面,甚至连用水,都需要施舍,他们经历过匠人去世,也经历过停工停产,即便如此,仍旧没有放弃。
法门寺明代真身宝塔倒塌前几天
其中最让人唏嘘不已的,是嵌在大雄宝殿西山墙里的一块小石碑,上面刻着一首小诗:
法门寺,成住坏,
空中忽起痴僧债,
百尺铁锁挂肩筋,
欲与如来增气概。
增气概,尔毋苦,
好待当年许玄度。
落款人是:西蜀大洲居士书。
法门寺成住坏空碑
大洲居士其实是明朝有名内阁宰辅赵贞吉,他路过扶风县,见到当地有一名痴僧,为了募捐善款,竟然将铁锁链,穿刺进自己的肩胛骨,每日背着铁链,沿街化缘。
可想而知,这位痴僧最后肯定会死于感染,估计他自己也明白,但他仍旧这样做了。
所谓“成住坏空”,本是一个佛教用语,任何事物都会经历“成、住、坏、空”四个阶段,这是劫,也是缘。
法门寺由唐朝的兴盛,到明朝的荒芜,已经经历了轮回,但那位痴僧不愿意,他“凭空之中”,要来“还债”,要建起这13级佛塔来。
如今,又是一个轮回,明代的真身宝塔又一次经历了“成住坏空”,但如今的法门寺却又在考古学中涅槃重生,何尝不是一种新的轮回呢?
来源:透条读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