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唯行:潘天壽臨黃賓虹?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09 19:40 1

摘要:近日在網上瞧見一段視頻,裡頭將潘天壽先生臨摹黃賓虹先生的作品並列對照,粗看筆墨形貌竟有相似。我私信詢問發布者圖版來源,等了幾日未得回音。心裡存了個疑問:潘先生作這些畫時已年屆七十,個人風格早已成熟凝練,何苦回頭摹寫他人筆意?這般做法,總覺與常理不合。

文/王唯行

畫/潘天壽

近日在網上瞧見一段視頻,裡頭將潘天壽先生臨摹黃賓虹先生的作品並列對照,粗看筆墨形貌竟有相似。我私信詢問發布者圖版來源,等了幾日未得回音。心裡存了個疑問:潘先生作這些畫時已年屆七十,個人風格早已成熟凝練,何苦回頭摹寫他人筆意?這般做法,總覺與常理不合。

黃賓虹作品

記得早年潘先生曾師從吳昌碩先生,那時他臨仿師傅的作品,幾可亂真,筆力沉厚,墨氣渾成,處處透著對傳統的深刻領悟。而今視頻裡所謂的「臨黃賓虹」,筆致卻顯得生澀,墨韻也單薄,與他平素的水準相去甚遠。兩相比較,前者是真心學古,後者卻只是皮相模仿,缺少了精神。

黃賓虹作品

黃賓虹作品

黃賓虹作品

黃賓虹作品

黃賓虹作品

細想來,這類事情在書畫圈裡並不新鮮。有人為了博取關注,專弄些聳動視聽的內容;也有人或許想藉此混淆視聽,在歷史中添一筆糊塗帳。他們選中潘先生這樣的大匠,無非是因他名望高,作品受人敬重,容易引來議論。可這樣的偽作,筆墨既弱,道理又牽強,稍微懂得的人一眼便能看破。

黃賓虹先生的畫,重在積墨層層,深厚華滋;潘天壽先生的筆墨則以奇崛剛健見長,兩人藝術路數本不相同。潘先生晚年之作,更見簡峻雄強,如老將佈陣,法度嚴謹。他若有心學黃,也絕非這般描頭畫腳,必是取其意而遺其形,不會留下如此刻意的痕跡。

說到底,這樣的視頻流傳,不過是鬧劇一場。看客或驚嘆,或質疑,熱鬧一陣也就散了。可背後折射的,卻是今日書畫領域的某些亂象——輕浮的傳播,隨意的斷語,乃至對歷史的輕慢。有人只圖一時注目,卻忘了筆墨背後是作者一生的修為與誠意。

回想潘先生那一輩畫家,對傳統滿懷敬畏,對創作極盡虔誠。他們臨古,是為深究理法,絕非簡單複製。而今日這些沒來由的「對照」,不過是借大師之名,行嘩眾之實。看久了,只覺可惜——可惜了前輩畫家沉潛一生的功夫,被這般輕佻地消費。

潘天壽作品

放下手機,窗外暮色漸合。心裡仍想著潘先生那幅《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氣魄,筆如金石,墨似凝雲。那才是他。至於網上流傳的那些似是而非的臨作,不過是過眼煙雲,不值得多費思量。只是願看畫的人,多存一分清醒,少受一分蒙蔽。如此,便好了。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