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物质日益丰裕、生活节奏不断加速的今天,全球亚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其中,肥胖问题尤其严峻,更令人担忧的是,肥胖常伴随糖尿病等代谢疾病,正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
//来源:FDL数食有料(ID:foodataingredient)
//作者:little Zhong、UU
在物质日益丰裕、生活节奏不断加速的今天,全球亚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其中,肥胖问题尤其严峻,更令人担忧的是,肥胖常伴随糖尿病等代谢疾病,正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
根据《2025世界肥胖地图》预测,2030年全球肥胖成年人口将超过11亿,而中国糖尿病患者已高达2.33亿,这意味着每六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位面临糖尿病困扰,且呈现低龄化趋势。
面对这场席卷全球的健康焦虑,一场关于“控糖”的健康革命已然兴起。无论是为了管理体重,还是追求更健康的生活状态,消费者都在积极寻找更优的控糖方案。一个清晰的趋势是: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功效,而是日益青睐那些源于天然、有传统智慧背书且经过科学验证的解决方案。
这一消费趋势,让中华传统“药食同源”宝库重焕光彩,当古老的经验与现代科技相遇,许多珍贵植物的潜力被重新定义。其中,槐米作为传统用于清热凉血的经典原料,其在现代研究中展现出的代谢调节、抗氧化等多重积极功效,使其成为了功能食品和饮料领域的创新焦点。
本文,将聚焦槐米及其创新槐桑控糖组合,基于目前的研究与作用机制,深入剖析它们的独特价值,助力企业精准把握市场脉搏,赋能产品创新升级。
成分党崛起,药食同源宝藏成分“槐米”蓄势待发
槐米之所以备受关注,离不开一个宏观背景:一个由“成分党”引领的全新消费时代的到来。
当下,健康消费已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核心趋势,消费者对产品成分的天然性与科学功效愈发关注,特别是对源自传统文化的“药食同源”实现日常的调养与预防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迅速攀升。
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在年轻群体中尤为突出。据《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数据显示,超过70%的年轻人选购食品时会关注成分是否天然;凯爱瑞《探索植物营养新潜能》白皮书数据也显示,57%的消费者认为食用含有植物成分的食品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健康水平。
这股高涨的需求,正强力推动着食品饮料、医药及化妆品等行业对天然植物提取物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动全球天然植物提取物市场的快速增长。据WENKH研究报告预测,全球植物提取物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的3537亿元增长至2032年的686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预计高达9.94%。
药食同源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其市场规模更是展现出强劲增长势头。中国特种食品产业大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指出,2025年我国药食同源市场规模已突破3700亿元,全产业链估值更是超过2万亿元。
市场蓬勃发展离不开利好政策的支持与引导。2025年3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为药食同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指导和支持;今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在对《关于加快推动药食同源产品产业发展的提案》的答复中明确表示,正积极推进食药物质目录的动态管理与扩充,并探索以数字标签等形式实现产品的“健康声称”,进一步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一批兼具传统底蕴与现代科学验证的“药食同源”宝藏原料正迎来发展新机遇,槐米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从市场需求端来看,槐米不仅在传统医药领域和护肤品有着成熟的应用,在食品领域,其作为天然添加剂以及功能性成分的需求也在持续攀升,已被成功应用于体重管理、抗衰、辅助降血糖、降血脂等热门细分领域的产品开发中。
目前,槐米产地主要集中在山东、安徽、山西、河南等地,近年随着规范化种植技术的推广和提取工艺的改进,也显著提升了其产量与质量,吸引了如金骏康、欧康医药、中大恒源等代表性企业进行深度布局。
随着人们对天然健康产品的追求日益增强,槐米产业正蓄势待发。根据《中国槐米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槐米提取物用于食品加工的市场规模约为1.8亿美元,2020年至2022年间,全球槐米保健品市场复合增长率达到了6.2%,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2亿美元。
从古籍瑰宝到科研前沿:槐米赋能大健康产业天然力量
1. 槐米溯源:天然珍宝与现代智慧的交融
槐树,是象征“官禄”与家国情怀的吉祥之木。作为一种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记忆的树种,其价值更深植于传统中医药智慧中。槐米则为国槐在未开放时的花蕾收摘制成,因其大小外观形似米粒而得名。
《本草纲目》中早已详细记载其花、米具有药食两用的特性,其也被作为食品添加剂。而民间智慧更进一步发现,陈化后的槐米功效尤佳,并常与桑叶搭配煮水,以调理因血糖失衡引发的“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等症。
因槐米取自自然,性质温和,兼具保健调养功能,因此也成为首批被纳入“药食同源”食材之列,成为传承至今的东方养生瑰宝。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生物体本身就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即便是一株普通的植物,也有着令人惊叹的功能和结构,以及无限的商业价值。那么,具体到应用层面,槐米及其提取物都有哪些具体功效作用和食用场景呢?
2.探索活性因子,从芦丁到槲皮素的“生效之旅”
真正的价值挖掘不止于传承。当古老的经验与现代生物科技碰撞,槐米中蕴藏的无限商业价值才被真正解锁,而要让传统经验“循证有效”,必须深入了解其物质基础。
现有研究发现,槐米主要含有黄酮、酚酸、糖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等成分,主要包括芦丁、三萜皂苷、白桦脂醇、槐花二醇、葡萄糖、葡萄糖酸醛等功能活性成分,其中最具代表性、含量最高的核心成分是芦丁(Rutin)及槲皮素(Quercetin)。
芦丁:化学名为5,7,3’,4’-四羟基-3-芸香糖黄酮,又称芸香苷,是槐米中含量最高的标志性成分,常作为槐米提取物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的指标成分,但因其分子量较大,在体内需要通过人体肠道内微生物的转化,脱去糖基转化为槲皮素,才能被高效吸收。槲皮素:属于芦丁中的苷元,也是多种植物黄酮的共用基本结构单元,其分子量较小,脂溶性较高,更易被吸收并进入细胞内部发挥直接作用,是连接“摄入”与“生效”之间的核心桥梁。目前,已积累了大量有关芦丁及其苷元槲皮素在抗氧化、抗炎、调节血糖等方面的病理研究数据。近年来,随着一系列临床研究的推进,槐米及其制品的功效与安全性也进一步得到验证,这也为其发挥强大健康功效及推动其在健康产品中的应用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
有了高效的活性成分,下一步便是揭示其作用机理。接下来,FDL数食有料将与你深入探讨这一传统食材如何在现代科学的赋能下,蜕变为食品应用领域的明星成分。
3. 控糖调节:GLP-1的“开源”与“节流”
研究表明,肥胖与血糖问题之间存在着典型的正反馈循环:脂肪堆积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又会进一步促进脂肪储存,打破这一循环的关键,在于精准识别并干预高胰岛素血症和血糖异常波动的节点。
金骏康的研究证实,槐米可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4(DPP-4),实现对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水平的强大增效,从根本上优化人体的血糖自主调节能力:
开源——促进GLP-1分泌:槐米的作用起点是优化肠道微生态。研究表明,槐米中的槲皮素糖苷、槲皮素、芦丁能够促进肠道有益菌群--AKK菌的增殖。根据权威期刊《自然微生物学》发表的研究显示,AKK菌能够分泌一种名为P9的蛋白质,该蛋白通过与肠道细胞上的ICAM-2受体结合,可有效激活GLP-1/GLP-1R信号通路,从而“开源”式地促进GLP-1的高效分泌。节流——保护GLP-1活性:GLP-1虽好,但在体内却极易被DPP-4酶降解而失效,经过酶解处理的槐米粉则扮演了GLP-1“守护者”的角色。实验数据显示,槐米的核心成分槲皮素糖苷能显著抑制DPP-4的活性,从而保护并提升内源性GLP-1的水平。更值得关注的是,当浓度提升至80 mg/kg时,其抑制效果甚至超越了经典的DPP-4抑制剂药物西格列汀。这充分展示了其卓越的生物活性与巨大的应用潜力。尽管槐米的控糖机制已足够强大,但真正的创新突破在于它与桑叶的“黄金搭档”。槐桑组合的巧妙之处在于,两种植物的活性成分在人体内扮演不同角色,形成了一套“前端拦截”与“后端调控”相结合的多靶点、多通路控糖体系。
前端拦截(桑叶):桑叶中的核心活性成分DNJ(1-脱氧野尻霉素),是一种强效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Kimura等证实了DNJ分子的降血糖作用最为显著。研究显示,其可在小肠中“设卡”,延缓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的速度,从源头减少糖分吸收,是名副其实的“第一道防线”。后端调控(槐米):槐米则在糖分进入血液后,通过上述的GLP-1增效机制,强化人体的血糖处置能力,是精准高效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并非简单叠加,而是通过产生协同增效作用,实现控糖效果,金骏康的人体功效评价进一步揭示了这一点:
(1)协同效应验证:根据人群测试对比试验显示,单独使用0.8g槐米或桑叶,控糖效果均不显著。但当两者联用,餐后血糖峰值竟能显著降低20%,诠释了“1+1>2”的协同增效,突破了单一成分的应用瓶颈。
(2)剂量与特异性验证:一项高碳水饮食测试结果显示,中剂量槐桑组合能将餐后血糖峰值降低17%,而低剂量则无显著作用。更有趣的是,将槐米替换为同剂量的荞麦,降糖效果消失,这再次力证了“槐”与“桑”组合的特异性与不可替代性。
(3)临床价值确认:在针对15名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临床评价中,每日服用槐桑固体饮料(槐米0.8g + 桑叶0.3g)不仅有效将其空腹血糖降至正常范围,更惊喜地发现,“血管清道夫”HDL-C水平也得到显著提升,展示了在血糖管理延伸至心血管健康的广阔前景。
4.超越控糖:槐米——多靶点、全方位的健康守护者
槐米的价值远不止于控糖。如前文所述,它是一个多靶点、多通路的天然活性物宝库,槐米中的活性成分(如芦丁、槲皮素和多糖)并非孤立作用,而是通过多重协同机制,为人体构建起一道坚固的全身健康防御体系。
槐米最基础的功能在于其卓越的抗氧化与抗炎能力,这些基础功能如同地基,为其他健康功效提供了稳固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更衍生出保护心脑血管、肺部和呼吸系统健康及免疫调节、睡眠支持、情绪舒缓等多重功效。
精准调节代谢:除了血糖调节能力,槐米在代谢健康的另一重要领域——降血脂控制方面也表现出色。槐米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激活AMPK(5'-AMP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该通路在能量代谢中扮演关键角色,可帮助调节脂质的分解与合成代谢,从而影响和改善脂质代谢目的。
守护心脑血管健康:研究显示,槐米中所含有的芦丁和槲皮素不仅能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以帮助调节血压,还能调节血管的通透性,进而预防血栓形成,并对改善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等问题提供支持。这些直接作用与其强大的抗炎、抗氧化特性相结合,共同为心脑血管和神经系统提供了双重保护。
改善肺部健康:研究显示,槐米核心活性物槲皮素糖苷能直接抑制肺部免疫细胞产生IL-6、IL-1β等炎症因子,从而有效缓解肺组织的炎症浸润与氧化损伤;另一方面,它能通过抑制关键的FXR受体来阻断病毒与ACE2受体的结合,从源头上防止病毒入侵细胞。
攻克睡眠难题:金骏康研究显示,槐米中的核心成分可直接作用于大脑,提升与愉悦感和睡眠相关的5-羟色胺水平,从而直接延长睡眠。此外,它还通过优化肠道菌群,进一步促进包括5-羟色胺和GABA在内的多种“快乐”与“镇静”神经递质的产生,从根源上调节情绪、缓解焦虑,为高质量睡眠创造理想的生理基础。
全面免疫调节:槐米的免疫调节作用与抗肿瘤、抗菌功效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由内而外的全面防御网络,帮助机体抵御外界挑战。
综上所述,槐米凭借其多种活性成分的协同作用和对人体系统性的调理能力,展现了超越单一功效的综合健康价值,而这一切作用的实现,得益于其先进工艺所带来的高生物利用度,确保了有效成分能被高效吸收并发挥作用。
赋能产品创新:槐米提取物的多元化应用蓝图
当下,槐米正凭借清晰的科学机理,成为实现精准营养的理想基石。尤其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核心诉求,其能够打破传统应用的边界,融入从日常食品到专业营养品种,展现出广阔的产品开发潜力与市场应用前景,为品牌构建差异化提供坚实的科学支撑。
1.血糖与血脂管理:抢占“健康主食化”新蓝海
随着健康意识的全面觉醒,控糖需求已不再局限于特定人群,而是扩展至广大的体重管理者、健身爱好者和关注健康的普通消费者。他们追求的是在不牺牲生活品质的前提下,实现轻松、可持续的健康管理。
槐米及其与桑叶的经典配伍,提供了卓越的天然控糖解决方案。槐桑控糖组合不仅可广泛应用于传统食品升级,如面条、月饼、烘焙食品、饮料等,还可延伸至保健品、特医食品、功能性食品等高增长领域,精准对接大健康消费升级需求。
品牌可将其开发以槐米为核心的“稳糖主食”与“无负罪感零食”产品线,精准切入大众日常饮食场景。
2.美颜与内在抗衰:锚定“科学循证”的口服美容市场
对于永恒的“美与抗衰”话题,当代“成分党”消费者对口服美容产品的要求日益严苛,不再满足于概念性添加,而是寻求具有明确科学验证的天然成分。
槐米卓越的抗氧化与抗炎特性,使其成为“口服美容”赛道的潜力股,使其成为对抗自由基损伤、延缓衰老进程的“内源性防御因子”。其能够协同胶原蛋白、透明质酸等主流成分,打造由内而外的科学美肤方案,满足消费者对“根源抗衰”的进阶需求。
3.情绪舒缓与睡眠支持:领跑“天然无负担”的助眠新赛道
面对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入睡困难往往源于“身体疲惫,大脑却无法关机”。现代生活压力将改善睡眠推向刚需前沿,消费者对安眠产品的核心诉求正在从“强效”转向“天然、无依赖性、无副作用”。
槐米中核心活性物槲皮素的“直接助眠”与“舒缓情绪”双重机制,为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品牌可将其定位为“情绪与睡眠的天然平衡剂”,抢占天然助眠市场的消费者心智,开发温和、安全的睡眠支持类产品。
4.心脑血管与肺部健康:聚焦“预防性健康管理”的增量市场
当下,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疾病的威胁呈现年轻化趋势,高压工作人群的抗疲劳、预防性养护需求日益增长,而中老年群体则需要更专业的长期维护方案。
槐米提取物作为“心血管健康和呼吸系统天然守护者”。在产品开发中,可作为核心功能因子,用于开发面向白领的日常补充剂,或作为关键协同成分,融入相关健康复合产品中,或通过成分复配精准服务于从预防到维护的全周期需求。
总结
从古籍中的一味良方,到现代科学验证的活性瑰宝,槐米的创新之旅,是对千年食养智慧的深度解码,更是现代生物科技的强力赋能。
槐米源自药食同源目录,天然安全,高度契合消费回归本源趋势;而功效上,其凭借芦丁、槲皮素等多靶点活性成分,通过多重机制实现了对血糖管理的精准干预,并延伸出抗氧化、抗炎、助眠等综合健康效益,为多功能运用夯实基础。
未来,企业基于槐米成分,通过深化“产学研医”多维协同,探索其与多种天然成分的复配潜力,持续夯实临床循证,优化复方配伍与应用价值,为大健康产业食品的升级,贡献出安全、天然且高效的核心力量。
参考资料:
[1]World Obesity Federation. (2025). World Obesity Atlas 2025. London: World Obesity Federation.|World Obesity
[2]「中国糖尿病地图」出炉:最该“减糖”的地区在哪?|生命时报
[3]破译消费迷思,叩问健康时代 | CBNData《2025新健康消费生活趋势报告》
[4]药食同源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区域占比分析2024|中研普华.中研网
[5]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4560号(商贸监管类209号)提案答复的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6]中国槐米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博研咨询
[7][19]芦丁|维基百科
[8]槲皮素|维基百科
[9]杨诗宇, 宋基正, 杨山景, 等. 芦丁药理作用与新剂型的研究进展[J].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2022, 39(10): 1360-1370. DOI: 10.13748/j.cnki.issn1007-7693.2022.10.016.
[10]TEIXEIRA F M, COELHO M N, JOSÉ-CHAGAS F D N, et al. Oral treatments with a flavonoid-enriched fraction from Cecropia hololeuca and with rutin reduce articular pain and inflammation in murine zymosan-induced arthritis[J]. J Ethnopharmacol, 2020(260): 112841.
[11]JIN F D, ZHANG T, ZHANG Z, et al. Protective effect of ruin on oxidative stress injury of HepG2 cells and its machanism[J]. J Jilin Univ Med Edit(吉林大学学报), 2020, 46(6): 1117-1123, 1345.
[12]YANG X M, ZHANG T J, XU K J et al. Antioxidant activity comparison of puerarin and other flavonoids in LPS-induced RAW264.7 cells[J]. J Med Res(医学研究杂志), 2015, 44(11): 54-56.
[13]MIAO J H, BAI J, LI J C, et al. Effect of rutin on renal function and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diabetic nephropathy rats[J]. Chin J Exp Tradit Med Form(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5, 21(13): 122-125.
[14]CAO H X, SUN Z M, GOU X B, et al. Effect of rutin on myocardial enzyme and cardiac morphology in diabetic mice[J]. J Sichuan Univ(Med Sci)(四川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8, 49(4): 570-574.
[15]WANG L, LAN J, GONG P, et al. Protective effect of rutin from lios sophorae immaturua on type Ⅱ diabetes mice[J]. Lishizhen Med Mater Med Res(时珍国医国药), 2017, 28(2): 335-338.
[16]刘晟文,刘建英.槲皮素药理学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20, 13(1):3.DOI:10.3877/cma.j.issn.1674-6902.2020.01.026.
[17]胡中平, 程念, 杨帆, 苏正定. GLP-1R结构和功能及小分子药物筛选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 2017, 33(2): 30-40;
[18]Yoon, HS, Cho, CH, Yun, MS, Jang, SJ, You, HJ, Kim, JH, Han, D., Cha, KH, Moon, SH, Lee, K., Kim, YJ, Lee, SJ, Nam, TW, & Ko, GP (2021)。Akkermansia muciniphila 分泌一种胰高血糖素样肽-1 诱导蛋白,可改善葡萄糖稳态并改善小鼠的代谢疾病。自然微生物学,6(5), 563-573;
[19]Zhang L, et al. Hypoglycemic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isoquercitrin as an inhibitor of dipeptidyl peptidase-4 in type 2 diabetic mice. RSC Adv. 2018 Apr 19;8(27):14967-14974;
[20]田洋.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7,45(06):28-29.
[21]肖禹圣, 常言言, 李冰, 等. 槐米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与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药材, 2025, 36(7): 1194-1201. DOI: 10.19378/j.issn.1003-9783.2025.07.018.
[22]CHAUDHARY S, SHARMA S, FULORIA S, et al. Anti-inflammatory and Anti-arthritic Activity of Quercetin: A Comprehensive Review[J]. Current Rheumatology Reviews, 2024. DOI: 10.2174/0115733971280645240415101912.
[23]Lee JY, Park W.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Wogonin on RAW 264.7 Mouse Macrophages Induced with 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J]. Molecules, 2015, 20(4): 6888-6900.
[24]Zhang LL, Zhang HT, Cai YQ, et al. Anti-inflammatory Effect of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Quercetin Treatment in a Rat Model of Experimental Cerebral Ischemia[J]. Cell Mol Neurobiol, 2016, 36(7): 1023-1034.
[25]d′Avila Farias M, Oliveira PS, Dutra FS, et al. Eugenol derivatives as potential anti-oxidants: is phenolic hydroxyl necessary to obtain an effect?[J]. J Pharm Pharmacol, 2014, 66(5): 733-746.
[26]Backe MB, Moen IW, Ellervik C, et al. Iron Regulation of Pancreatic Beta-Cell Functions and Oxidative Stress[J]. Annu Rev Nutr, 2016, 36(1): 241-273.
[27]Beong Ou Lim, Byung Pal Yu, Seong Ⅱ Cho, et al. The inhibition by quercetin and ganhuangenin on oxidatively modifi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J]. Phytotherapy Research, 2015, 12(5): 340-345.
[28]Ahmad M, Sultana M, Raina R, et al. Hypoglycemic, Hypolipidemic,and Wound Healing Potential of Quercetin in Streptozotocin-Induced Diabetic Rats[J]. Pharmacogn Mag, 2017, 13(Suppl 3): S633-S639.
[29]Vidyashankar S, Sandeep Varma R, Patki PS. Quercetin ameliorate insulin resistance and up-regulates cellular antioxidants during oleic acid induced hepatic steatosis in HepG2 cells[J]. Toxicol In Vitro, 2013, 27(2): 945-953.
[30]槐米的功效、作用及相关信息|百度百科
[31]吴F, Shi Z, Lei H, Chen G, Yuan P, Cao Z, Chen C, Zhu X, Liu C, Dong M, Song Y, Guo Y, 周 J, Lu Y, Zhang L. 短期摄入橙皮素-7-O-葡糖苷影响小鼠粪便微生物群和宿主代谢稳态。J Agric Food Chem. 2021 年 2 月 10 日;69(5):1478-1486.doi:10.1021/acs.jafc.0c05921。
[32]槐米槲皮素的抗炎机制,槐米槲皮素在慢性炎症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生物通
[33]Shi Z, Zhang C, Lei H, Chen C, Cao Z, Song Y, Chen G, Wu F, 周 J, Lu Y, Zhang L. 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和宿主代谢,深入了解槲皮素及其糖苷衍生物对小鼠 NAFLD 的改善作用。J Agric Food Chem. 2022 年 11 月 23 日;70(46):14732-14743.土井:10.1021/acs.jafc.2c06212。
[34]罗冬章, 黄佳俊, 李慧灵, 周金林, 黄宝华& 卢宇靖. 一种抗糖化的槐米粉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114867A[P]. 2023-05-16.
[35]Zhang C,et al. Dietary Isoquercetin Reduces Hepatic Cholesterol and Triglyceride in NAFLD Mice by Modulating Bile Acid Metabolism via Intestinal FXR-FGF15 Signaling. J Agric Food Chem. 2023 May 24;71(20):7723-7733.
[36]Boots AW, Drent M, de Boer VC, Bast A, Haenen GR. Quercetin reduces markers of oxidative stress and inflammation in sarcoidosis. Clin Nutr. 2011 Aug;30(4):506-12. doi: 10.1016/j.clnu.2011.01.010. Epub 2011 Feb 15. PMID: 21324570.
[37]Makino T, Shimizu R, Kanemaru M, Suzuki Y, Moriwaki M, Mizukami H. Enzymatically modified isoquercitrin, alpha-oligoglucosyl quercetin 3-O-glucoside, is absorbed more easily than other quercetin glycosides or aglycone after oral administration in rats. Biol Pharm Bull. 2009 Dec;32(12):2034-40.
来源:FDL数食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