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诺贝尔奖将在10月6日至13日陆续公布,目前公布的获奖者中,有5位都与加州大学系统相关。今年的UC系简直“赢麻了”!
撰稿 Taola | 排版 Kate| 校对 Az
2025诺贝尔奖将在10月6日至13日陆续公布,目前公布的获奖者中,有5位都与加州大学系统相关。今年的UC系简直“赢麻了”!
5位诺贝尔获奖者与UC系有关
2025年诺贝尔奖将在10月6日至13日陆续公布,目前已有5位与加州大学系统紧密相关的获奖者,他们分别是:
Omar Yaghi: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荣获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
John Clarke: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名誉教授,获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Michel H. Devoret:曾任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获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John M. Martinis: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名誉教授,荣获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Fred Ramsdell:本科就读于UC San Diego,博士就读于UCLA,荣获202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图源:Reddit论坛
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
三代科学家的接力
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三位得主,实际上代表了科研传承链上的三代人。他们共同完成了一项看似不可能的壮举:将量子力学从微观世界引入宏观世界,首次在工程化电路中实现了‘薛定谔的猫’的实验。
他们的发现表明,量子物理的规律——例如粒子通过障碍物“隧穿”以及吸收或释放固定能量包——可以在超导电路中被观察到。此前,这些规律仅在单个原子或亚原子粒子中被观察到。
图源:SfGate.com
六十多年前,John Clarke从剑桥大学来到伯克利大学任教,在一间陈旧的实验室里研究超导体的量子行为。
那时,“量子隧穿”仍然是教科书上的抽象概念——电子能够穿过本不该突破的能量壁垒,但没有人真正观察到过。
现年83岁的Clarke经过数十年的实验改进,终于在约瑟夫森结电路中捕捉到了电子“穿墙而过”的瞬间——证明了即使在宏观电路中,也能够观察到量子力学的效应。这一发现为后来的超导量子比特(qubit)奠定了物理学基础。
可以说,现代量子计算的起点,正是在伯克利的一间小实验室里。
当时在实验室里与他一起工作的两位年轻人,Michel H. Devoret和John M. Martinis则继承并延续了他的研究。
现年72岁的Michel H. Devoret在伯克利的博士后期间参与了相关实验,随后在法国原子能委员会和耶鲁大学进一步完善了超导量子电路的测量技术,并提出了“量子放大器”的概念。
2024年,他受邀加入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继续推动量子计算硬件的进展。
而现年67岁的John M. Martinis则是典型的“UC系出身”:他在伯克利完成博士学位,随后在UCSB执教,并带领团队成功制造了全球首台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处理器——这一突破使得量子计算机首次超越了传统超级计算机的能力。
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主席奥勒·埃里克森(Olle Eriksson)表示:“能够以这种方式庆祝百年历史的量子力学不断带来新惊喜,实在令人兴奋。它的实际应用也极为重要,因为量子力学是所有数字技术的基础。”
加州大学校长詹姆斯·米利肯(James Milliken)称这一成就标志着大学系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三位杰出的物理学家加入了74位诺贝尔奖得主和23位物理学奖获得者的行列。
据了解,三位得主将共同分享11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约合117万美元,以表彰他们的卓越的发现。
图源:SfGate.com
诺贝尔化学获奖者:
从悬崖峭壁中长出的一棵参天大树
现年60岁的奥马尔·亚吉(Omar Yagh),凭借其在化学领域的开创性研究获得了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
他的故事,不仅是一位杰出科学家的成功之路,更是一个草根的传奇旅程。
Yagh出生于一个难民家庭。因为战争,一路辗转逃到了纽约特洛伊。尽管生活艰难,但他的父母始终坚持支持他的教育。Yagh回忆称,他的父母几乎不识字,但他们始终鼓励他追求知识和改变命运。
“我从一开始就爱上了化学,”Yagh的科学探索不仅源于对知识的热爱,更来自于对理解自然世界的深切渴望。
图源:Sfgate.com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Yagh凭借其在分子结构方面的卓越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与团队设计了新的化学方法,将金属与有机分子结合,创造出一种多孔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
这些MOFs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能够用于水的提取、二氧化碳的捕捉、储存有毒气体,甚至在催化化学反应方面也展现了惊人的能力。
诺贝尔化学委员会在颁奖时指出,Yagh的研究在解决全球性问题,如水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在接受诺贝尔奖委员会的采访时,Yaghi谦虚地表示,他并没有一开始就有改变世界的宏大目标,“我只是想创造一些美丽的东西,并解决一个人们所面临的难题”。
上世纪90年代末,Ramsdell在一家生物公司研究一种异常的小鼠品种——“scurfy”小鼠:这种小鼠的免疫系统在出生后失控,攻击自身的器官。Ramsdell坚信,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个关键基因。
经过数年的比对,最终,Ramsdell找到了答案——FOXP3基因。这个基因被认为是调节性T细胞的“总开关”,负责让免疫系统学会“克制”。当FOXP3基因发生突变时,人体将陷入免疫风暴。
现如今,器官移植、自身免疫病的治疗乃至癌症免疫疗法,都建立在这一发现的基础上。
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在UCLA学到的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被定义。”正是这种勇于突破界限的精神,使得他在科研的前沿找到了免疫系统运作的钥匙。
不过,Ramsdell或许是所有获得诺贝尔奖者中,最晚得知自己获奖的科学家。
图源:SfGate.com
在公布获奖者名单时,Ramsdell正在荒野中享受他的“最佳生活”,谁知雪下得太大“被困”在山中。所有人满世界找他,都没有找到。
直到公布获奖名单12小时之后,Fred Ramsdell才终于恢复了手机信号,瞬间铺天盖地的电话、短信蜂拥而来。
就连诺贝尓委员会秘书长都说,他从业以来,从未遇到过如此难以联系到的获奖者。
但有意思的是,全世界都没有找到的人,竟然被华人网友偶遇了!
图片来源社交媒体,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amsdell表示,这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誉,也是他所有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的成果。能够为科学界带来贡献,尤其是在免疫学和医学领域,令他感到无比自豪。同时,也给他带来了更多的动力,继续推动科学的边界,特别是在免疫疗法和癌症治疗领域。
科学无界,探索不止
向所有以智慧点亮世界的科学家致敬
End
来源:旧金山湾区华人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