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才是真正的大补药?中医建议:这味中成药可扶正固本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08 04:10 1

摘要:难道这真的是气运问题?其实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往往藏在身体的免疫力里。豪车可以靠保养,人也一样,免疫系统这台“发动机”,才是决定一个人抗病底气的关键。

有人说:同样一个办公室,传感冒时总有那一两个“独善其身”的人,别人咳得声嘶力竭,他还能淡定吃瓜。

难道这真的是气运问题?其实人和人之间最大的差距,往往藏在身体的免疫力里。豪车可以靠保养,人也一样,免疫系统这台“发动机”,才是决定一个人抗病底气的关键。

有些人一换季就病,吃点凉的就胃疼,一吹风就嗓子疼,这些表面的小毛病,其实背后常常是正气不足。如果免疫系统是一支军队,那些总被病菌攻陷的人,可能连个像样的“防御工事”都没有。

有人把免疫力比作人体的“防盗系统”,能识别陌生的坏蛋,比如病毒、细菌和肿瘤细胞。可很多人不知道,它不仅能防御,还会“保修”。免疫系统还能清理体内老旧细胞和受损组织,让身体像一辆被及时保养的车,跑得更顺。

但麻烦的是,现代人的免疫系统常常“不在线”。不是太懒,就是太亢奋。比如有的人动不动感冒,有的人却被过敏折磨,还有人轻微感染却引发严重炎症。免疫力低下就像城门松动,而免疫力过强又会误伤自己。

现实中,总有人误以为免疫力越强越好。其实过犹不及,免疫反应过度的人,更容易出现慢性炎症、风湿、过敏等问题。所以想要增强免疫,不是盲目“加油”,而是要调得平。

中医早就发现这一点。几千年前就有人提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是,只要身体的“防御势力”足够强,外邪也不容易入侵。这个“正气”,其实就是古人版的免疫力。

现代人爱补,动不动就吃燕窝、喝鸡汤、熬人参。但很多“补”其实补错了方向。尤其是那种天天想着靠营养品提高免疫的思路,就像把没通电的灯泡换成更亮的,也没用。

中医讲“扶正固本”,不是一味进补,而是先让身体的自然调节能力恢复。补不是硬塞能量,而是让身体的气血流畅、脏腑协调、阴阳平衡。这一点跟现代免疫学很像:强身的关键,不在外援,而在体内系统的自我修复。

在临床上,很多体质虚弱的人长期吃大补之物反而更容易上火、失眠、长口疮。因为他们缺的不是元气,而是调节力。一味刺激免疫系统,就像一直按油门,最终容易“烧坏发动机”。

这时候,中医讲的“固本培元”思路就表现出独到之处。它不是简单提升防御,而是教会身体“自我管理”。比如调理脾胃、疏肝养心、补肾益气,都能从原点维持免疫平衡。中医眼中的“免疫养护”,其实是一场温和但深层的修复工程。

说起扶正固本,中医有很多经典方药,而被反复验证、应用最广的,当属黄芪类中成药。

黄芪在历代医籍中都被称为“补气之长”,意思是它是补气药中的“领头羊”。现代研究也发现,黄芪中含有多种多糖、黄酮类物质,可以刺激免疫细胞活性,提高抗病能力。有趣的是,它不像人参那样“猛补”,更像是默默调节,让免疫系统回到理想状态。

在临床上,黄芪口服液、玉屏风口服液等都有广泛使用。玉屏风这个名字就形象:像在身体外面架起一道隐形屏风,挡风御邪。里头主要是黄芪、防风、白术三味药,走的就是“固表益气”的路线。

很多体质虚、容易感冒的人,长期坚持调理后,确实能感受到变化:感冒次数少了,疲劳感也轻了。更有意思的是,这类中成药的作用并不是一时的“刺激”,而是通过改善全身气机来维持长期稳定的免疫状态。

从现代角度看,这些方子不仅影响免疫细胞活性,还能调节肠道微生态、减少慢性炎症反应、提升抗氧化水平。也就是说,它们不是单点突破,而是多维度优化身体系统。

当然,这些药并不是“万能防护罩”。如果饮食作息乱、情绪失衡,再好的药也会“白忙活”。中医讲“药从调中来”,意思是,药性虽好,也得搭配合适的状态才能生效。

说到底,免疫力不是药能单独“养”出来的。中医强调天人合一,外界环境、内心状态、生活节律,都是决定免疫平衡的“隐形药方”。当一个人情绪舒畅、作息有度、吃得有节,免疫系统自然更稳。

研究发现,长期保持积极情绪的人,免疫细胞的反应能力更强。这和中医讲的“喜为气和”不谋而合。一个爱笑的人,自带“免疫护罩”。反之,长期焦虑、压抑、失衡的人,身体各系统协作易乱阵脚,病自然找上门。

饮食上,中医讲“谷肉果菜,食养尽之”。粗细搭配不过度偏好,既能补益气血,又能维持肠胃功能。现代视角下,这其实就是在帮助免疫系统维持能量来源和代谢平衡。

真正的“免疫大补药”,从不是高价补品,而是一种生活的秩序感。当身体得到稳定的节奏,免疫力自然自生。药物、保健、调理,只是在帮身体回到它该在的位置。

很多人以为身体强健是天赋,其实它是一种被“训练”出来的内在稳定。那味中成药确实能扶助,但它更像是指路的老师,而不是替你打仗的士兵。

中医讲“正气内存”,现代人更应理解为“免疫守恒”。保持平衡、减少内耗,是免疫长久活力的关键。好的免疫系统,就像家里的老电表——稳、准、省,不声不响,却一直在守护。

免疫力不是虚无缥缈的玄学,而是每天一点一滴积累的结果。有人靠吃补品保持健康,有人靠规律呼吸、良好心态维持稳定,不同方式殊途同归。中医的智慧,就在于让人回归身体的自然节律——扶正,不是暴力干预,而是协调整合,让自我修复的能力重新苏醒。

那味中成药的意义不止于方子本身,而是一种提醒:任何“补”,如果忘了扶正固本,只会事倍功半。最贵的补药,从来都在我们身体里,只要方法得当,它自己就能造。

别等到身体递出“罢工通知”才追悔莫及。适度保养,从调气调神开始,为免疫打个稳固的底,就是最划算的长久投资。真正懂健康的人,补的不只是身体,而是身体背后的智慧。

读到这里,也许你会发现,真正的“扶正固本”,其实就是找回身体的平衡感。药能助力,但人要自持。免疫力不是“吃出来”的,而是“活出来”的。

你平时会用哪些方式来增强免疫力?有没有试过中医调理或中成药辅助?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验或疑问。

[1]刘云波,王振宇,杨耕身,等.黄芪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3,41(09):106-110.
[2]李秋实,张治中.玉屏风散在免疫调节中的应用进展[J].中医药导报,2024,30(05):95-98.

声明:本文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为健康科普参考,非诊疗建议。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本文不含商业推广,所有图片仅作科普用途,如有疑虑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

来源:岐黄张大夫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