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不少初高中校长、书记,课是早不教了,天天办公室里听汇报、批文件,偶尔去教室晃一圈,就算 “深入教学” 了。可一到评职称,人家偏偏能评上正高 —— 这可是咱教师圈里顶顶高的头衔,按说得在讲台前摸爬滚打,有实打实的教学成果才行啊。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现在不少初高中校长、书记,课是早不教了,天天办公室里听汇报、批文件,偶尔去教室晃一圈,就算 “深入教学” 了。可一到评职称,人家偏偏能评上正高 —— 这可是咱教师圈里顶顶高的头衔,按说得在讲台前摸爬滚打,有实打实的教学成果才行啊。
就说聊城第五中学的徐俊峰吧,公开信息说她教了快 29年书,当正职校长 16 年,还是正高级教师,结果 10 月 7 号被纪委监委查了。咱先不说她具体犯了啥错,单说 “校长不教课还评正高” 这事儿,咱学校以前也有过类似情况。前几年咱校的王校长,当了校长后就没正经带过一个班的课,最多偶尔给老师 “指导” 一节公开课,还是提前彩排好几遍的。可评正高的时候,他材料里写着 “年均授课 120 节”“主持 3 项省级教学课题”,咱底下老师都嘀咕:他哪来的时间上课?那些课题咱咋听都没听过?最后人家照样评上了,听说上报材料时,教育局那边有人帮着 “把关”。
我们再逐个捋捋疑问:首先,正高级职称咋评上的?按规定,正高得看教学年限、学生成绩、教研成果,可有些校长把行政工作当 “硬通货”,说自己 “统筹教学改革”“提升学校升学率”,就把教学业绩给替了。评审的时候,评委里有不少是教育局的人,或是其他学校的领导,抬头不见低头见,有时候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材料过得去就给过了。
然后是 “不教课怎么办”?还能咋办?咱普通老师只能干着急。课都压在咱身上,一个老师带两个班,天天批作业到半夜,结果评职称时,名额还得先紧着校长书记。前年咱组里的李老师,教了 25 年,带的班年年高考成绩拔尖,评了三次正高都没成,最后一次就是输给了刚当两年书记的张老师 —— 人家连教案都没写过几篇。
谁在背后力挺?说穿了,一是 “圈子”,校长们跟教育局领导熟,平时开会、检查多走动,关系就处下了;二是制度有漏洞,评正高时 “行政业绩” 和 “教学业绩” 的界限没划清,给了钻空子的机会。就像徐俊峰,当校长 16 年,手里有权,要协调资源、跑项目,跟上面打交道多,自然有人愿意帮她说话。
这算不算教育腐败?咱觉得算!正高职称是给一线教书匠的荣誉和肯定,现在成了校长们的 “标配”,这不就是把公共资源往自己兜里揣吗?徐俊峰被查,大概率也跟这些事儿有关 —— 要么是评职称时材料造假,要么是利用职权谋私利,这不是腐败是啥?
是谁造成的?客观说:一是制度没跟上,评审标准太模糊,行政岗和教学岗的评价没分开;二是监督没到位,校长的教学任务完成没完成,没人真去查;三是有些校长自己贪,不想着教书,就想着靠职权往上爬。
总之,咱干教育的,初心是让孩子学好知识,让踏实教书的人有奔头。要是正高职称成了校长的 “专属福利”,谁还愿意深耕讲台?徐俊峰被查是个提醒,得把评审标准扎紧,把监督跟上,让正高回到真正该得的老师手里 —— 这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来源:大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