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杯咖啡端到面前,第一口还没喝,手机先跳出提示:今天这杯豆子来自云南普洱第17号地块,海拔1280米,昨天凌晨三点烘焙,脱水率12.8%。
一杯咖啡端到面前,第一口还没喝,手机先跳出提示:今天这杯豆子来自云南普洱第17号地块,海拔1280米,昨天凌晨三点烘焙,脱水率12.8%。
扫码付款,比瑞幸便宜两块,比星巴克便宜一半。做出这套“咖啡外挂”的人叫吴鹏,咖爷科技老板,花名“咖爷”。
三个月前,这名字只在咖啡圈小范围流传;三个月后,瑞幸门店督导、星巴克区域经理、甚至便利店采购都潜伏进他的直播间,只为抢一台3999元的“万能咖啡机”。
网友调侃:吴鹏不是在做咖啡,是在给咖啡行业做“胃镜”,谁家用料掺假,谁家溢价太狠,一照全现形。
鬼才出道史
吴鹏的出场方式自带“反叛”滤镜。
2021年昆明咖啡节,别家展台请网红拉花,他直接搬了一台拆机裸奔的半自动,锅炉缠满胶布,冲煮头贴着手写纸条“会喝就会修”。
围观人群里三层外三层,只见他一边萃取一边讲解:“这壶值不值钱,看锅炉厚度,0.5毫米的差距,奶泡就能绵密两度。”
那天他卖出0台机器,却收到200张名片,其中一半来自云南豆子贸易商——大家第一次见有人把“技术宅”写在脸上,还能把咖啡讲得比卖房子更通透。
后来咖爷科技成立,办公室就租在昆明老轴承厂,厂房漏风,冬天靠烘豆机余热取暖,员工笑称“最苦的一杯咖啡是公司门口那杯西北风”。
价格屠城记
2023年双11,咖爷把旗舰机价格打到3999元,市场瞬间炸锅。
业内共识:同等配置进口品牌至少1.2万,国产杂牌也要7000+。吴鹏在直播里现场拆机,指着不锈钢刀盘说“成本380,别人卖1800,我就加100块毛利”,弹幕刷屏“疯子”。
更疯的是配套豆子:云南小粒种,250克卖39块,比某连锁零售便宜40%,扫码还能看见咖农头像。
第二天,星巴克悄悄给会员推“买一赠一”,瑞幸紧急上线“9.9周周享”,网友晒出对比图:左边是咖爷现磨,油脂厚度9毫米,右边是连锁美式,颜色淡到像洗锅水。
价格战背后,吴鹏把账算得明明白白:省去中间商、不做线下豪华装修、营销全靠用户“自来水”,一台机器赚200块,走量也能活。
技术碰瓷术
别人卷营销,吴鹏卷“黑科技”。
咖爷App里有个“风味雷达”功能,上传一张豆子特写,AI秒回烘焙曲线,误差不超过1.5秒。
原理说来也简单:团队把过去五年云南、巴西、埃塞俄比亚的30万张豆子样本喂给模型,靠颜色褶皱判断密度,再反推最佳烘焙度。
去年云南干旱,豆商集体涨价,咖爷提前两周在App弹窗“今年普洱涩感偏高,建议降低脱水率8%”,帮用户省了15%原料成本。
更离谱的是“一键复刻”:去任何咖啡馆喝到手冲,把杯子放机器底座,光谱仪扫描后,手机立刻生成同款参数,回家就能还原90%风味。
有咖啡师怒斥“砸饭碗”,吴鹏回怼“把神秘主义拉下神坛,才是技术普惠”。
行业照妖镜
机器卖疯后,连锁品牌的老底被扒得精光。
网友用咖爷设备复刻某头部拿铁,发现官方宣称“14克粉”实际只有11克,奶泡厚度靠喷嘴角度“造假”,视频一出,点赞破百万。
市场监管部门顺势抽查,三家连锁因“实际投粉量低于标识”被点名。星巴克紧急在门店摆出借克秤,示意“欢迎复称”,被拍下传到小红书,标题“高傲的秤终于低头”。
更有意思的是“溢价排行榜”:咖爷App根据豆种、产地、烘焙度自动生成“合理价”,一杯250毫升美式,成本2.3元,卖9块算厚道,超过15块系统标红“高溢价”,评论区里消费者直接@品牌“来解释”。
吴鹏一句话总结:“不是我要砸场子,是数据不会说谎。”
未来狠角色
2024年4月,咖爷被曝正在内测“胶囊鲜焙”:把生豆封进铝箔胶囊,用户插入机器,现场烘焙、现磨、萃取,全程只要90秒。
业内流传的视频里,胶囊剖面呈彩虹色,能透气却不出油,保质期180天。
如果量产成功,现磨咖啡的“最后一公里”将被彻底打通——办公室、加油站、甚至高铁上,都能闻到新鲜烘焙味。
消息一出,三顿半、永璞连夜开会,外资巨头也放出“欢迎竞争”的客套话。
吴鹏在内部信里写:“让咖啡回归日常,就像自来水拧开即喝,品牌溢价早晚是皇帝新衣。”
轴承厂旧厂房门口,新招牌已经挂好:咖啡界的小米——只做平价高质,把神秘留给昨天,把香味交给今天。#头条深一度#
来源:步凡寻光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