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说高温,结果温度一年比一年高,今年秋季高温创纪录,天气还要热多久?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0 21:17 1

摘要:“不是都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吗?这都寒露了,怎么还像蒸笼一样?”10月9日,武汉街头,一位老人一边擦汗一边喃喃自语。他不知道的是,这一天,武汉打破了两项历史纪录:全年高温日数最多纪录和最晚高温日纪录。

这个秋天,我们不仅在经历天气的热,更在见证历史性的气候转变

“不是都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吗?这都寒露了,怎么还像蒸笼一样?”10月9日,武汉街头,一位老人一边擦汗一边喃喃自语。他不知道的是,这一天,武汉打破了两项历史纪录:全年高温日数最多纪录和最晚高温日纪录。

与此同时,香港也在“寒露”节气迎来了33.1℃的高温,成为自1884年有记录以来最热的这一天。

01 异常高温,迟到却不缺席

这个秋天,高温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杀了个“回马枪”。

节后上班第一天,武汉大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再次超过35℃,局部甚至超过37℃。至此,武汉累计高温日数已达58天,双双刷新了全年高温日数最多和最晚高温日的纪录。

在武汉市民感受炎热的同时,来自省气象台的消息显示,湖北东部以及江汉平原南部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突破35℃,通城、崇阳和赤壁三地以“37℃+”领跑全省。

从重庆到湖北,从湖南到江西,一条“黄色高温带”横贯长江中游,被网友戏称为“秋老虎最后的倔强”。

02 高温纪录,为何频频被刷新?

“由于副热带高压加强,西南暖湿气流叠加晴空辐射,仿佛给武汉盖了一层‘保温膜’。”武汉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袁凯这样解释近期的高温现象。

但这不仅仅是武汉或中国部分地区面临的状况。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发布的气候预测报告警告,2025年至2029年间,全球气温预计将保持在或接近创纪录水平。

这一趋势将加剧极端天气事件,对经济、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第六次评估报告明确指出,气候变化对我们的福祉和地球健康构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

尽管人们在努力减少风险,但它正在对自然界造成危险和广泛的破坏,并影响着世界各地数十亿人的生活。

03 全球变暖,极端天气成新常态

根据IPCC的报告,极端事件的发生在观测记录中是前所未有的,并将随着全球变暖的加剧而增加。

任何一点的气候变暖都很重要

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显示,未来五年中有80% 概率至少出现一年超过2024年(目前最热年份),86% 概率至少有一年比工业化前平均水平高出1.5℃

同时,五年期平均温升突破1.5℃的几率为70%,远高于此前预测。

虽然长期升温(以20年为周期)仍低于1.5°C,但短期“越线”现象将越来越频繁。每升温0.1°C,都可能导致更极端的热浪、干旱、海平面上升等灾害

科学家们曾表示,尽管人类将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北半球夏天还是会出现持续更久的危险热浪、干旱与阵雨。

随着极端天气持续时间的增加,人类健康、经济发展等将受到巨大冲击。

04 天气还要热多久?

对于备受高温困扰的居民来说,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这样的天气还要持续多久?

根据天气预报,武汉及周边地区的高温天气将持续至10月11日,随后将迎来一次降温过程。

“12—13日有冷空气活动,北风增强、气温下降。”袁凯介绍,“随着地面弱冷空气渗透南下,预计13—14日武汉有一个大约10℃的气温骤降过程,最高气温降至25~26℃,最低气温17~18℃”。

同样,香港天文台也预测,周末期间部分时间有阳光,或有一两阵骤雨。下周初骤雨增多,气温稍为下降。

然而,从更长远的角度看,世界气象组织预测,未来几年没有降温迹象,这将对经济和日常生活造成持续压力。

05 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在行动

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挑战,国际社会正在加强行动。

今年联合国气候大会将审议更新的“国家自主贡献”,是落实《巴黎协定》目标的关键契机。

9月24日,中国宣布了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

“这是我国首次提出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绝对量减排目标,”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高表示,“体现了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方向不变、力度不减的坚定决心”。

中国已经构建了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为全球提供了80%以上的光伏组件和70%的风电装备。

06 每个人都能贡献力量

应对气候变化,不仅需要国家和国际层面的努力,每个人的参与也同样重要。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我们每一个人的选择和行动都至关重要。

从选择节能家电、减少不必要的消费,到优先选择公共交通、践行垃圾分类,这些看似微小的行动,当汇聚起来时,就能形成巨大的力量。

正如IPCC报告所指出的,解决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没有捷径可走,每一项举措、每一步行动都至关重要

回望这个创纪录的秋天,武汉58天的高温日、香港寒露33.1℃的历史极值,不仅是气象记录上的一串数字,更是地球向我们发出的警示。

“未来几年没有降温迹象”,世界气象组织副秘书长的这句话依然在耳畔回响。

当我们期待着即将到来的降温时,不妨思考:下一个创纪录的高温季节,我们能否以更充分的准备、更积极的行动去应对?

毕竟,每一次气温的攀升,都在考验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智慧与担当

来源:小谈食刻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