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主要秋粮作物抢收技术指导意见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10 19:10 1

摘要:当前,我市秋收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但10月8日以来连续降雨天气,导致土壤湿度过大,部分低洼地块积水,农机无法进地,延缓收获进度,已收获作物易发生霉变,造成产后损失。

当前,我市秋收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但10月8日以来连续降雨天气,导致土壤湿度过大,部分低洼地块积水,农机无法进地,延缓收获进度,已收获作物易发生霉变,造成产后损失。

为积极应对不利天气,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现就主要秋粮作物的科学抢收及安全贮存提出以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玉米

春玉米目前已经全部进入完熟期,种植户可采用玉米籽粒联合收获机直接进行脱粒收获,减少晾晒再脱粒的成本。

对已进入蜡熟中后期(籽粒乳线超过2/3)的夏玉米,可采取机收果穗再行脱粒,提高秋收进度;对刚进入蜡熟期、生育期偏晚及倒伏、受灾地块的夏玉米,可作为青贮饲料收获,为下茬作物播种争取时间。

各区应积极协调农机具,全力组织抢收。在田间作业中,泥泞积水地块应在收获前及时开沟排水,充分散墒,为收获机具下田作业创造条件;如土壤过于松软,可采用履带式收割机进行收获;因灾倒伏地块则宜选用割台长度长、倾角小、分禾器尖能够贴地作业的玉米收获机。

夏玉米在采用机械收获时,应降低留茬高度,保证秸秆粉碎质量,并均匀抛洒于田间,利于下茬作物整地播种。

此外,对于没有晾晒场地的农户,可根据市场行情及时销售,选择在地头将湿穗或湿粒直接售卖给专业收购商,或委托专业烘干场所进行烘干,以防玉米发生霉变或发芽。

二、甘薯

在地温降至12~15℃前,利用降雨间隙及时完成收获。应选择晴好天气作业,避免雨天采收,防止薯块带泥积水。收获过程中要轻挖细收,减少机械损伤,对破损薯块要单独存放处理。

雨后或遭遇低温而抢救性收获的甘薯,不宜长期贮藏,应适时销售或及时加工成薯干等易贮藏的产品。

正常收获的甘薯,采收后放置温度24~27℃、空气相对湿度85%~90%的环境下愈伤处理5~6天。贮藏期间,窖温应保持在10~13℃,湿度范围85%~95%,并需定期检查,及时剔除病烂薯,注意调节窖内温湿度。

三、谷子

可采取田间站杆脱水,待籽粒完全成熟,谷穗断青、颖壳由绿转黄(或黄白色),籽粒含水量降至13%~15%,待晴好天气及时收割。若遇连续阴雨,可适当提前收获(籽粒含水量16%~18%),收获后加强晾晒,防止霉变。

收获方式可采用机械收获或人工收获。机械收获,采用低割台(割台高度控制在15~20厘米),避免漏割倒伏植株。人工收获,先收割未倒伏植株,再单独处理倒伏植株,收割时保留30~40厘米秸秆(便于捆扎晾晒),避免籽粒脱落损失。

收获后籽粒含水量大于13%的谷子,可采用机械烘干(烘干温度不超过40℃,避免高温破坏籽粒品质),确保籽粒含水量降至13%以下。

四、大豆

针对未收获地块,应利用晴好天气,于早晨或傍晚时段集中抢收。

收获后,应及时摊开晾晒2至3天,待籽粒含水量降至14%以下时,方可入库贮存。宜选择地势高、通风良好的仓库,并保持干燥、低温(或密闭)的环境条件,定期检查,严防发热霉变。

五、花生

应适时抢收,可采取植株晾晒的方式,待荚果含水量降至20%以下时再进行摘果。

晾晒过程中要避免暴晒,防止油脂变质。贮存时要注意防潮防霉,保持环境通风干燥。

编辑:农小暖

来源:小福聊农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