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10万人抱着“车位稀缺、买到即赚”的信念,把养老钱、救命钱砸进千屹APP时,他们没意识到——自己正亲手为一场110亿的骗局按下启动键。2025年6月18日凌晨,“业务暂停运营”的公告像一把钝刀,割碎了所有“稳健投资”的幻梦。而操盘手刘伯党兄弟早已带着全家飞往
当10万人抱着“车位稀缺、买到即赚”的信念,把养老钱、救命钱砸进千屹APP时,他们没意识到——自己正亲手为一场110亿的骗局按下启动键。2025年6月18日凌晨,“业务暂停运营”的公告像一把钝刀,割碎了所有“稳健投资”的幻梦。而操盘手刘伯党兄弟早已带着全家飞往日本,只留下一地破碎的人生和一个冰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总在同一个坑里反复跌倒?
一、骗局的“完美剧本”:用“安全”包装的贪婪诱饵
千屹APP的高明之处,在于它把“庞氏骗局”的内核,装进了“电商平台”的合规外衣里。2020年成立的山东泰港数字科技集团,对外宣称要做“中国首个智慧生活电商平台”,APP里米面粮油、家电美妆一应俱全——但所有人都知道,它真正的“主角”是车位。
“车位是稀缺资源,低价拿、高价卖,你帮忙代卖就能拿三成回扣;卖不掉?平台赔违约金。”这套话术精准击中了普通人的心理:既想赚快钱,又怕担风险。更“贴心”的是“代卖模式”:你出钱,平台帮你卖,躺着等收益。这哪是投资?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慈善项目。
但掀开外衣,内核仍是庞氏骗局的老配方:先用“初期返利”喂饱第一批人,让他们成为“活广告”。四川那位70岁老太太,最初投了10万,3个月就拿回2万“回扣”,转头就把90万养老钱全砸了进去——她以为是“平台靠谱”,殊不知自己正成为骗局扩张的“燃料”。当10万人的资金池足够大,刘伯党兄弟便带着110亿,登上了飞往日本的航班。
最讽刺的是骗局的“安全背书”:PS的产权证、子虚乌有的“司法鉴定机构”、“本地国企注资”的谎言,甚至请来斯琴高娃、蒋大为等老戏骨代言。这些符号精准踩中普通人的“信任开关”:有实物(车位)、有权威(国企、明星)、有保障(违约金),谁还会怀疑?可骗局的真相是:你盯着的是回扣,人家盯着的是你的本金。
二、人性弱点的“精准狙击”:我们为何总掉进同一个坑?
千屹骗局能收割10万人,本质是对人性弱点的“降维打击”。贪婪、侥幸、信任权威——这三个弱点,被刘伯党兄弟编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网。
先说“贪婪”。“市场价三成回扣”是什么概念?假设一个车位20万,你代卖成功就能拿6万,几乎是普通人半年的工资。这种“低付出高回报”的诱惑,让很多人忘了常识:开发商凭什么把“稀缺车位”低价给你,还让你赚大头?但贪婪会屏蔽理性——就像钱宝网承诺“年化40%收益”、e租宝喊出“1元起投,利息翻倍”,每次高收益的诱饵抛出来,总有人前赴后继。
再说“侥幸”。当有人发现“系统升级”、老板刘伯稳迟迟不露面时,大部分人选择“再等等”。他们拿着PS的产权证安慰自己:“这么正规,肯定没事。”这种“不愿承认损失”的心理,在心理学上叫“损失厌恶”——比起可能的收益,人更怕确定的损失。于是,他们宁愿相信“平台只是暂时困难”,也不愿面对“自己被骗”的真相,直到公告弹出,才在崩溃中惊醒。
最后是“信任权威”。老戏骨代言、“国企注资”的批文、“司法鉴定”的报告,这些符号构建了一个“权威幻象”。普通人对“权威”有天然的依赖:明星总不会骗人吧?国企背书肯定靠谱吧?可他们忘了,明星代言可能只是“拿钱办事”,所谓“国企注资”或许只是签了个意向书,甚至根本没有。就像当年e租宝请了央视主持人做广告,照样骗走500亿——权威从来不是安全的保证书,只是骗局的“伪装色”。
更隐蔽的是“社会认同”陷阱。平台推出“拉新奖励”,拉来熟人投资能拿分红或车位。于是,亲戚拉亲戚、朋友拉朋友,骗局成了“熟人社交货币”。当你身边10个人都说“这平台靠谱,我赚了”,你还会怀疑吗?可这不过是骗局的“病毒式传播”策略——用你的社交关系,绑架你的判断力。
三、历史轮回:为何庞氏骗局永远有“接盘侠”?
从钱宝网300亿爆雷,到e租宝500亿崩盘,再到千屹110亿跑路,庞氏骗局像一场永不落幕的“戏剧”,每次剧情都一样:高收益诱惑→初期返利→拉新扩张→卷款跑路,可观众(受害者)永远换了一批又一批。
因为骗局的本质,是“贩卖希望”。普通人的生活太需要“奇迹”了:工资涨不动、房价高企、养老压力大,他们渴望一种“捷径”改变命运。而骗局恰好提供了这种“希望”:不用加班、不用创业,投钱就能躺赢。就像千屹的宣传语“车位是稀缺资源,买到就是赚到”——它贩卖的不是车位,是“阶层跃升”的幻梦。
更残酷的是“认知差”。刘伯党兄弟可能不懂金融,但他们太懂普通人的“认知盲区”。比如“车位代卖”,大部分人没接触过房地产行业,不知道“车位销售权”根本不能随便转让;“国企注资”,他们分不清“全资控股”和“战略合作”的区别,甚至不知道可以去工商局查企业股东信息。认知的短板,让骗局的谎言显得“天衣无缝”。
还有一个深层原因:我们总相信“这次不一样”。经历过e租宝爆雷的人,看到千屹时会想:“这个有车位实物,不是虚拟货币,肯定安全。”就像经历过P2P暴雷的人,看到“元宇宙投资”会觉得:“这是新技术,不是老骗局。”可骗局从不在乎“形式”,只在乎“人性”——只要贪婪、侥幸、认知差还在,换个马甲就能卷土重来。
四、普通人的“认知防火墙”: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千屹骗局撕开的伤口,不该只留下“骗子可恶”的愤怒,更该长出“认知的铠甲”。对普通人来说,建立三道“防火墙”,比期待“警方追回资金”更实际。
第一道:警惕“稳赚不赔”的承诺。投资的本质是“风险与收益对等”,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如果有人告诉你“零风险、高回报”,只有两种可能:要么他是骗子,要么他是傻子。千屹的“违约金承诺”、“代卖兜底”,本质是用“零风险”的假象,让你放下戒心——记住,世界上没有“稳赚不赔”的生意,只有“稳赚不赔”的骗局。
第二道:穿透“权威符号”看本质。遇到“明星代言”,先查代言费(很多明星对产品真实性毫不知情);看到“国企注资”,去“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股东名单;拿到“产权证”,登录当地不动产登记中心官网验证。这些操作不复杂,但能帮你戳破80%的谎言。就像千屹的“司法鉴定”,只要上网搜一下鉴定机构名称,就会发现根本不存在——可10万人里,有多少人做过这个动作?
第三道:给“投资”设一道“止损线”。永远不要把超过家庭总资产10%的钱,投进你看不懂的项目。那位70岁老太太,如果只投10万,哪怕亏了也不会伤筋动骨。可她把90%的养老钱砸进去,等于押上了全部人生。投资不是赌博,更不该拿救命钱、养老钱冒险——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结语:
当110亿资金蒸发,当10万人在深夜痛哭,我们该明白:骗局的可怕,从来不是骗子多高明,而是人性的弱点总在重复。刘伯党兄弟逃到了日本,但只要贪婪不消失、侥幸不退场、认知不升级,下一个“千屹APP”还会出现。
对普通人来说,真正的“稳健投资”,不是找“高收益项目”,而是修炼自己的“认知力”。就像航海者需要罗盘,投资者需要理性——当你能穿透谎言看到本质,能按住贪婪保持清醒,能拒绝侥幸及时止损,骗局自然无从近身。
毕竟,这个世界上最稳赚不赔的投资,永远是“投资自己的认知”。
来源:倪卫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