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第二小学的校园里,有一位年轻的身影格外忙碌:课堂上,她用草原牛羊的故事点亮孩子们的数学思维;课余时,她带着“红领巾讲解员”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放学后,她为困境学生送上温热的保温杯与耐心的辅导——她就是1998年出生的共青团员吴秀秀。
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第二小学的校园里,有一位年轻的身影格外忙碌:课堂上,她用草原牛羊的故事点亮孩子们的数学思维;课余时,她带着“红领巾讲解员”走进红色教育基地;放学后,她为困境学生送上温热的保温杯与耐心的辅导——她就是1998年出生的共青团员吴秀秀。作为基层一线教师,这位大学专科毕业的汉族姑娘先后获评自治区级“优秀共青团员”、县级“优秀教师”,用三年多的教学生涯,在天山南麓书写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青春答卷。
把草原生活搬进课堂
“草原上有32只绵羊,又赶来15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在吴秀秀的数学课上,这样的“草原应用题”总能让孩子们眼睛发亮。她深知班里多数孩子成长在草原与农田边,对抽象知识容易犯怵,便琢磨着把家乡的印记融入教学:讲语文时,让孩子们写一写家门口的开都河;上班会课,组织“我眼中的家乡变化”分享;就连课间游戏,也设计成“民族团结接龙”——“我是汉族,喜欢读书”“我是蒙古族,喜欢骑马,我们一起做朋友”的稚嫩声音,成了校园里最动听的旋律。
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吴秀秀每年坚持研读教育理论书籍,主动参加县、州级培训与教研,常追着老教师请教教学技巧。她的课堂里,沉默的孩子渐渐主动举手,厌学的学生重新找回兴趣,所带班级成绩稳居年级前列,多次拿下学校教学质量评比一等奖,还连续获评“校级文明班级”。“吴老师的课不枯燥,像听故事一样。”学生古丽娜扎的话,道出了孩子们的喜爱。
带“红领巾”讲红色故事
“王爷爷年轻时骑着马给边防战士送物资,雪地里走了三天三夜,脚都冻肿了也没放弃……”2022 年秋天,和静县红色教育基地里,吴秀秀给 15 名“红领巾讲解员”讲当地老党员的故事。彼时,孩子们对着革命先辈的照片怯生生不敢开口,她没有催促,而是先帮他们打开“话匣子”,再挨个指导细节:教艾力如何站直身体,教古丽娜扎怎样微笑挥手,连话筒该举多高都手把手示范。
排练中,维吾尔族男孩艾力因紧张忘词,眼圈发红想退出。吴秀秀拉着他走到窗边,指着外面的草原轻声说:“咱们能在这么美的地方上学,都是先辈用汗水换来的,你愿意把他们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吗?”那之后的两个周末,吴秀秀全程陪着艾力练稿,从逐句背诵到带感情讲解。2023年“六一”,艾力站在展厅里流利讲完故事,台下游客纷纷鼓掌,一位老奶奶摸着他的头称赞:“这个小讲解员真棒!”
截至2025年初,吴秀秀牵头的“红领巾讲解员”队伍已从15人发展到32人,累计讲解50多场;她策划的“红色故事进校园”活动也开展了20余场,邀请老党员讲经历、播放红色电影、组织演讲比赛,覆盖学生800余人次。“要让红色基因像种子一样,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这是吴秀秀常说的话。
一杯温水暖童心
“以后渴了就用这个杯子接温水喝,暖暖身子才有力气学习呀。”2023年冬天,吴秀秀把一个印着卡通图案的保温杯、一套合身的保暖外套,还有几本带拼音的课外绘本,送到了留守儿童买买提手上。此前,她在课间偶然发现,买买提趁值日间隙偷接生水喝,冻红的小手攥着水杯发抖——这个细节,让她对这个“小调皮”多了份牵挂。
买买提因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缺乏家庭照料,刚入学时课堂打闹、不交作业,成了班级里的“难题”。吴秀秀多次引导无果,直到送保温杯那天,她才读懂孩子调皮背后的渴望——只是想吸引他人关注。那之后,她利用课余时间给买买提辅导拼音算术,在班里特意表扬他动手能力强,还让他负责班级卫生整理。渐渐地,买买提变了:课堂上认真读课文,放学后主动打扫卫生,期末成绩从班级中下游追到了中游,成了老师同学都认可的“小帮手”。
永不平凡的芳华
如今,吴秀秀建立的12名困境学生“一对一”帮扶档案里,每个孩子的情况都记得清清楚楚:谁需要心理疏导,谁得补数学,谁缺过冬衣物——她用点滴关怀,为这些孩子的成长之路点亮了星光。
从把草原搬进课堂的“教书匠”,到传递红色力量的“引路人”,再到守护困境学生的“暖心人”,吴秀秀用青春与汗水践行着人民教师的使命。这位年轻的共青团员,在基层教育的沃土上默默耕耘,用爱心与智慧证明:平凡的岗位,也能绽放不平凡的芳华。
投稿丨和静县团委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