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0年12月28日,中国与苏联正式缔结双边契约,涉及中国采购24架苏-27,并保留额外采购24架苏-27的意向。表面上看,苏联是迫于经济困难,不得已将自己最先进的战斗机卖给了中国,是中国占了大便宜。可当时的苏联谈判人员却毫不在意,因为更先进的苏-27M已经
1990年12月28日,中国与苏联正式缔结双边契约,涉及中国采购24架苏-27,并保留额外采购24架苏-27的意向。表面上看,苏联是迫于经济困难,不得已将自己最先进的战斗机卖给了中国,是中国占了大便宜。可当时的苏联谈判人员却毫不在意,因为更先进的苏-27M已经开始试飞了,中国买的苏-27即将变成落后型号。然而苏联人做梦都想不到,一年后苏联就解体了,而全世界最完美的苏-27,到头来却被中国先造出来了。
最近,歼-16可谓是名声大噪,成功锁定外军五代机的事迹让这款战斗机的风头甚至盖过了歼-20。央视也对歼-16的制造厂家进行了独家探访,将歼-16称为没有短板的完美战机。在中国手里拥有歼-10C、苏-35、歼-20、歼-35等先进战机情况下,歼-16获得完美战机的含金量相当高。
而中国打造这款完美战鹰的起点,也要从当年引进苏-27生产线开始说起。自从装备苏-27战斗机后,解放军就对苏-27赞不绝口,灵活性不输歼-6、超音速性能不输歼-8、武器挂载能力不输歼轰-7,如果仅仅将其作为空优战斗机使用,那将是巨大的浪费。1996年台海大演习期间,苏-27就携带大量航空炸弹出镜。从俄罗斯引进苏-27生产线后对中国来说只是第一步,之后还要完全国产化,吃透了苏-27制造技术后还要进一步改进成没有短板的完美战斗机。
作为一款双发重型战斗机,苏-27天生就是变成多用途战斗机的料,巨大的机体如果只能携带10枚空空导弹作战,简直就是暴殄天物。中国和苏联/俄罗斯很早就有了将苏-27变成多用途战斗机的打算,只不过苏联/俄罗斯的起步时间更早,中国作为学生需要先花很长时间补课。可是在改进苏-27的思路上,后来的俄罗斯却走了弯路。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对苏-27的改进主要分为三个技术路线,首先就是新西伯利亚厂的苏-34战斗轰炸机项目,其次则是主打外贸出口的苏-30M项目,最后则是俄罗斯军方心心念的苏-27M项目,也就是后来的苏-35战斗机。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俄罗斯军方其实对多用途的苏-30M并不是很感冒,对地攻击能力不如苏-34,空战能力又不如苏-35,完全就是鸡肋一样的存在。
可是在国外客户的资金支持下,苏-30M反而是3个项目中进展最快的,21世纪初期,苏-30M就陆续交付中国、印度,并成为国际军火市场上的抢手货。苏-34一直要拖到2007年才交付俄军,完全体的苏-35更是拖到2014年才交付俄军。而在这期间爆发的俄罗斯与格鲁吉亚战争中,俄罗斯军方就征调了准备出口的苏-30MK,意外发现这款多用途战斗机非常好用,于是俄军也开始要求厂家研发一款自用型号的苏-30战斗机。也就是说,俄军目前装备的苏-30其实是出口转内销的产品,俄军装备的苏-30M2就是卖给中国的苏-30MK2自用型号,苏-30SM就是卖给印度的苏-30MKI自用型号。
对于俄军来说,苏-30就是个“继子”,受重视程度远不如“亲儿子”苏-35。这一点从配置就能看出来,俄军自用的苏-30SM装备N011M“雪豹”无源相控阵雷达,苏-35则装备N035“雪豹-E”无源相控阵雷达。苏-30SM装备AL31FP矢量推力发动机,最大推力12.5吨,苏-35装备AL41F1-S发动机,最大推力14吨左右。从配置上就能看出来苏-30SM身上充满了“凑合用”的感觉,直到近几年俄罗斯才启动了苏-30SM的升级技术,准备为苏-30SM换苏-35同款发动机和雷达。可是人家苏-35也启动升级计划了,准备换成苏-57的N036有源相控阵雷达和产品30发动机。苏-30SM在俄军那里始终都是“后娘养的”。
排除“出口转内销”的苏-30,俄罗斯对苏-27的改进,主要突出“功能特化”,苏-35主打空战、苏-34主打对地/海攻击,并不重视多用途性能,苏-35的对地攻击能力和苏-34的空战能力都只是聊胜于无的附赠品。
从设计思路来看,苏-35其实跟基础款的苏-27并没有不同,区别仅仅是苏-35吃了时代红利,换了更先进的雷达、发动机和导弹,机体更坚固了、飞控更好用了,火控系统的升级让苏-35支持使用许多精确制导武器,但是单座设计限制了多用途上限,主要还是用了打空战。
而中国对苏-27的改进则聚焦于发挥出平台的最大价值,类似苏-35的项目中国也搞过,那就是连原型机都造出来的歼-11D,可是后来放弃了,可以肯定的并不是技术原因,而是意义不大。中国选择对现有的歼-11B战斗机进行打补丁式升级,换了新雷达与新导弹后的歼-11BG,战斗力不比苏-35差,研发费用却低多了。但是在五代机逐渐满大街的时代,一款主打空战的四代机注定没有多少人感兴趣,从苏-30与苏-35的出口数量差距就能看出来了。
而中国对苏-27改进的最终产品,就是如今大红大紫的歼-16了。从外观来看,歼-16跟双座型苏-27几乎没有区别,看起来并没有俄罗斯采用三翼面的苏-30SM拉风。可实战证明外表拉风不代表战斗力强,2019年爆发的印巴冲突,印度的苏-30MKI空战被巴基斯坦的F-16压制。俄乌冲突爆发后,苏-30SM又屡屡在空袭时被击落,变成了样样通样样葱的代表。
从这也能看出来俄罗斯为什么要搞“功能特化”的苏-27了,因为搞多功能战机,如果技术不到家就很容易弄巧成拙,变成“干什么都行,干什么都不太行”。还不如单独搞个空战型号,再单独搞个轰炸型号。
想要造出没有短板的多用途战斗机,自己的技术实力必须要过硬,不能存在短板。就比如俄罗斯要造多用途战斗机,飞机的航电系统就不能差,雷达、红外光电传感器、数据链、火控计算机、机载武器都必须是世界一流,否则就只能像苏-30SM那样,用着一流的机体装二流导弹、三流航电,到头来什么活都干不好。
歼-16则不一样,它是在一流平台的基础上,融入了一流航电、一流武器系统,背后还有一流作战体系作为支持,甚至连飞行员都是一流的,每年飞行训练的时间甚至要超过美军。只有这么多一流加在一起,才能造出没有短板的完美苏-27。
歼-16服役的时间点,其实与歼-20差不多,这让歼-16完全吃到了中国航空工业突飞猛进的技术红利,毫不夸张的说,歼-16的航电系统与武器系统跟歼-20处于同一技术水平,甚至因为采用了双座设计,让歼-16比歼-20拥有更完善的功能,仅从航电系统与武器系统来看,歼-16还要凌驾于一些五代机。而且因为不需要考虑隐身问题,歼-16拥有了比五代机更强的武器挂载能量,许多五代机用不了的武器,歼-16都能用,就比如霹雳-17远程空空导弹,仅从体积就能看出来射程要远远超过霹雳-15,估计是拥有300千米的最大射程,大口径有源相控阵雷达与射程300千米级别的空空导弹,令歼-16拥有了恐怖的超视距空战能量,无论是截击还是前出猎杀敌方高价值空中目标,歼-16干起来都得心应手。
至于歼-16最大的弱点:不具备隐身能力,对于一款多用途战斗机来说并不是很重要,携带各种各样的防区外精确制导武器,其实就能够保证歼-16拥有相当强战场生存能力,为了追求隐身能力而限制了武器挂载能力,对于多用途战斗机来说是一种本末倒置,多用途战斗机的任务是把各种各样的活干好,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F-35内置弹仓能挂NSM反舰导弹,干起来能够在保证隐身性能的情况下执行反舰任务,可现实却是NSM就是一款尺寸有限的亚音速弹,突防能力不行、战斗部威力一般,F-35到时候把导弹发射完就可以打卡下班了,至于导弹能不能突破防空网、能给对方军舰造成多大的破坏,F-35的飞行员就不管了。真正的多用途战斗机,应该是在军方需要的时候,能够携带足够威力的反舰导弹或者炸弹,去将海面或者地面的目标彻底摧毁,F-35干不好的活,歼-16却能干好,如果你是一艘驱逐舰的舰长,你是希望对面出动一架F-35朝你丢2枚亚音速飞行的导弹,还是希望对面出动一架歼-16朝你丢3-4枚重型超音速反舰导弹?
中国将歼-16称为完美战斗机,不是它每一项性能都是世界第一,而是每种任务它都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不会像一些所谓的多用途战斗机应付了事。从全能角度来看,歼-16就是全世界最好的苏-27,俄罗斯不是不想造这种战斗机,而是没那个技术实力。
来源:马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