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双碳”目标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光伏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然而,高速增长也带来了巨大挑战:项目周期不断压缩、设计精度要求日益提高、并网规范持续更新。一线光伏工程师常常陷入重复劳动——手动计算组件倾角与支架荷载、反复调整阵列排布图、撰写格式繁杂的接入系统
在“双碳”目标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光伏行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然而,高速增长也带来了巨大挑战:项目周期不断压缩、设计精度要求日益提高、并网规范持续更新。一线光伏工程师常常陷入重复劳动——手动计算组件倾角与支架荷载、反复调整阵列排布图、撰写格式繁杂的接入系统报告……真正需要专业判断的系统优化与创新设计,反而被边缘化。
良策金宝AI敏锐捕捉到这一痛点,以“工程师AI助手”为核心定位,依托工程大模型与大模型本地化部署能力,推出面向光伏工程设计全链条的智能解决方案,涵盖AI工程计算器、AI画CAD图、AI写工程文档、AI审核工程文档、AI查询标准规范及AI查询工程数据六大核心功能,真正实现“让光伏工程师专注光伏本身”。
一、从“手动翻规范”到“秒级调用”:AI让标准触手可及
光伏项目设计高度依赖国家标准与行业规程,如《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 50797)、《光伏发电工程制图标准》(NB/T 32030)等。过去,工程师需在数十份PDF中手动检索“固定式支架风荷载计算公式”或“逆变器布置间距要求”,耗时且易遗漏。
良策金宝AI内置8万+本工程规范库,支持自然语言查询。例如,输入“查青海地区1.2m高支架在0.6kN/m²风压下的稳定性验算依据”,系统立即返回GB 50797第7.3.2条及相关计算示例。某西北光伏EPC企业反馈,AI查询标准规范功能使规范调用效率提升90%,方案合规性一次通过率显著提高。
同时,AI查询工程数据功能可快速调取历史项目中的组件参数、逆变器型号、电缆选型等信息。过去需30分钟翻查Excel或PLM系统的操作,如今2分钟内完成,极大加速前期方案比选。
二、AI工程计算器:10秒完成光伏结构验算
在光伏支架设计中,风荷载、雪荷载、地震作用的组合计算极为繁琐。传统方式依赖Excel模板,需手动输入项目地风压、组件尺寸、安装倾角等参数,稍有不慎便导致结构失稳。
良策金宝AI工程计算器针对光伏场景深度优化。工程师只需按照提示输入关键参数,系统自动完成光伏自用比例、光伏年发电量、光伏储能收益率等专业工程计算,并输出带图表的计算书。实测显示,原本需2小时的手算流程,10秒内完成,且零人为差错。某大型地面电站项目因此将结构设计周期缩短60%。
三、AI画CAD图 + AI写工程文档:从航拍图到并网报告的一站式生成
光伏项目中最耗时的环节之一,是将无人机航拍图转化为符合规范的CAD阵列布置图。
良策金宝AI画CAD图功能支持上传航拍影像或设计图,工程师仅需标注关键控制点,AI即可自动生成CAD工程图,
支持下载CAD格式文件。
同步启动的AI写工程文档功能,则可自动生成包含项目概况、系统效率分析、电气一次接线、防雷接地设计等内容的接入系统报告,格式严格对标电网公司模板。
更关键的是,AI审核工程文档引擎会自动交叉校验图纸与文档一致性。例如,若CAD图中组串数量为48串,但报告中写为45串,系统将立即标注提示。某华东光伏企业应用后,单个50MW项目的设计交付时间从5周压缩至2.5周,CAD出图效率提升3倍,文档返工率下降85%。
四、安全与定制:本地化部署 + 垂直场景智能体
考虑到光伏项目涉及敏感地理信息与商业数据,良策金宝AI全面支持大模型本地化部署,确保所有设计数据、组件库、项目参数均运行于企业私有服务器,杜绝云端泄露风险。
此外,通过AI技术咨询与AI大模型开发服务,企业可定制专属光伏智能体(Agent),如“山地光伏阴影规避Agent”“跟踪支架控制逻辑生成器”等,实现更精细的场景赋能。
结语:AI不是替代,而是释放
良策金宝AI正在改变光伏工程师的工作方式——从“绘图员+文员+计算器操作员”的多重身份中解放出来,回归系统设计者、能效优化师、创新推动者的本职角色。当AI能自动完成80%的标准化工作,人类工程师便能将100%的精力投入到那20%真正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决策中。
这,才是工程AI的终极价值。
来源:良策金宝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