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的时候,号称“海龙蛙兵”的台军101两栖侦察营的主力部队忽然撤出了金门地区,台军101两栖侦察营是台军中少数具备海上渗透与滩岸作战能力的部队,这一次大约有400人转移到了澎湖牛心湾与台中港附近的第234旅营区。
美军顾问已经跑路了,台军也准备放弃作为台海一线的金门,台湾这是不准备对大陆设防了?
2025年9月的时候,号称“海龙蛙兵”的台军101两栖侦察营的主力部队忽然撤出了金门地区,台军101两栖侦察营是台军中少数具备海上渗透与滩岸作战能力的部队,这一次大约有400人转移到了澎湖牛心湾与台中港附近的第234旅营区。
金门这里留下的只有一些排级的单位,他们留下来负责轮换驻守金门与马祖。
这不是一次常规的部队调动任务。
台湾目前在金门的驻军人数已经降到了3000人以下,马祖更少,连2000人都不到,这两个地方的驻军人数加在一起都不到5000人,但是在上个世纪,这两个地方最多的时候一共部署了十多万台军。
台湾这个时候选择把本就不多的部队调走,其实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接近“战略性撤离”的行动。
台军内部这么做是因为:金马一线已不再具备战时支援价值。
金门距离台湾岛足有200公里远,距离大陆却只有10公里左右,马祖距离大陆也没有那么远。
台军在金门地区虽然构筑了野战工事以及地面防御工事,还部署了240毫米重炮等武器,但是这些东西在现代军队的面前,跟纸糊的东西也没有什么区别。
这次的撤军行动其实并非台军单方面的决定,背后其实也有美国在里面游说。
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美国对台湾说,他们不应该在那些易攻难守的岛屿上浪费军力,而是应该把台军的主力集中部署在澎湖与台湾本岛。
但是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还在做着以金马地区为跳板反攻大陆的美梦,根本就没有搭理美国的这个意见。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台军的战略已经转型了,美军顾问自然就跟着撤出金门,不再前往驻训。
台军的新战略是这样的,他们已经放弃了老一套的硬碰硬的打法,选择搞所谓的“非对称作战”。
什么意思呢,就是他们准备重点从无人艇、快速反登陆与岸基打击这些地方入手。
台军自主研发了“剑翔”反辐射无人机、“雄风- 2E”、“雄升”和“云峰”等型号的导弹,还向美国采购了“弹簧刀 300”巡飞弹、陆基“鱼叉”反舰导弹武器系统、“海马斯”多管火箭系统等。
而那个101侦察营有了一个新任务:操控攻击型无人艇,在未来可能的冲突中对军舰进行干扰和袭击。
这种作战模式看上去挺好的,至少成本很低,毕竟和军舰战斗机比起来,无人机这东西还是挺便宜的,但是这种作战模式看上去有些眼熟。
这种模式乌克兰是用过的,他们在黑海上就使用无人艇突击俄军舰队,而且效果还不错。
乌克兰无人艇多次成功击沉、击伤俄军舰艇,其中有 “伊万诺维茨” 号导弹快艇、甚至还有“凯撒・库尼科夫” 号这种大型登陆舰,还把一艘价值6000万美元的多用途侦察舰的舰体和导航设备撞毁了。
乌克兰的无人艇一个才50万美元,这绝对可以说是一场大胜利了。
所以台湾方面想要复刻乌克兰的作战模式其实也是很好理解的,但是这件事没有台湾想的那么简单。
黑海的空间很大、水文条件非常稳定,可以说基本没有什么大风大浪,但是台海不同。
这里水道短、岸线密、风浪比黑海大多了,天气情况完全就没有办法预测,可能上一秒还是晴天,下一秒就刮大风了。
而且中国解放军已经在这个海域部署了AIS识别、光电塔、无人巡逻系统及电磁监控链等高科技设备。
无人艇这种东西要突防的话,必须同时规避雷达、躲避声纳、压制电磁信号,且在复杂洋流中精准导航,完成了这些之后,才能看到中国军舰的影子。
那台湾根本就没有这种能力,缺乏完整的支援体系,无人机或者无人艇这种东西和玩具飞机、玩具船没什么区别。
对于金门的人民来说,他们应该早就盼着台军撤出金门了。
自从2018年福建向金门供水的工程通水之后,两地之间的商贸往来、亲属探访、旅游合作就越来越多。
2020年的时候,金门地方的政界人士就多次提出设立“金门非军事区”, 要求减少常驻部队的数量,避免将金门居民绑上“前线战车”。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金门的民众很清楚,一旦战事爆发,还驻扎的部队的金门就是第一个战场。
老百姓都是想好好过日子的,没有人想让自己的家成为战场。
尽管撤出了很多的兵力,但是台湾当局并没有正式宣布要“放弃金门”。
外界看到的是台军保留排级单位继续驻守,保持“部队仍在”的姿态。
这其实是一种“打肿脸充胖子”的无奈之举。
如果公开承认要撤出金马地区,岛内的各个阵营肯定会第一时间出来质疑,绿营的支持者也可能因此产生焦虑,担心台军要“让出一线”。
因此,台军选择维持最低限度的兵力驻守,实则已将作战重心完全撤回本岛与澎湖。
美军顾问和台湾的军队都撤出之后,金门就不再是台军的“桥头堡”,这个地方大概率也不会再是什么“前线阵地”了。
金门在朝着非军事化的方向走去,这对于大陆和台湾来说,其实都是一件好事,毕竟没有人喜欢战争。
来源:作家丰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