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眼镜要爆发了?Meta想通吃消费级AI眼镜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0 18:25 1

摘要:在近期举办的Connect开发者大会上,Meta推出了三款定位不同的AI智能眼镜,并宣布开放开发者平台。Meta CEO扎克伯格表示:“眼镜是唯一能让AI‘看见用户所见、听见用户所闻’的设备,它能在不打断现实体验的前提下提供帮助,这是手机或VR头显无法替代的。

详解Mate三款新品

作者/ IT时报 林斐

编辑/ 林斐 孙妍

在近期举办的Connect开发者大会上,Meta推出了三款定位不同的AI智能眼镜,并宣布开放开发者平台。Meta CEO扎克伯格表示:“眼镜是唯一能让AI‘看见用户所见、听见用户所闻’的设备,它能在不打断现实体验的前提下提供帮助,这是手机或VR头显无法替代的。”此前他还预言“未来不戴智能眼镜的人,可能会处于显著的认知劣势”。

AI眼镜加了显示屏

Meta此次推出的三款智能眼镜,针对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形成了差异化梯队。

作为本次发布会的核心产品,Meta Ray-Ban Display是Meta首款搭载高解析度显示屏的消费级设备,定价799美元(约5684元人民币)。其主要设计特点是在右镜片内嵌半透明抬头显示屏(HUD),亮度达5000尼特,可在户外强光环境下清晰显示信息,且从外部无法看到屏幕,兼顾实用性与隐蔽性。

为实现无接触操控,该眼镜还配套推出Meta Neural Band EMG腕带。这款腕带基于表面肌电信号识别技术,可捕捉手腕与手指的细微动作,支持捏合切换、滑动翻页及“指尖手写”输入。功能层面,Ray-Ban Display支持脱离手机独立使用:用户可在镜片上查看社交平台消息、发起视频通话、获取导航指引;AI驱动的即时翻译功能可同步显示对话字幕;结合Meta AI可接收日程提醒、查询周边服务。眼镜本体续航约6小时,搭配充电盒可延长至30小时,基本满足全天使用需求。

针对大众消费市场,Meta推出第二代Ray-Ban Meta,定价379美元(约2696元人民币)。该产品延续Ray-Ban经典镜架设计(提供多种款式及透明限定版),核心升级集中在续航与影像能力:混合使用续航从初代的4小时提升至8小时,充电盒可额外提供48小时电力,支持20分钟快充至50%电量;搭载1200万像素镜头,支持3K分辨率录制,内置32GB存储。软件方面,新品增加“对话聚焦”功能,通过AI算法放大对话对象声音、抑制环境噪音,该功能后续将通过OTA升级覆盖前代Ray-Ban Meta。此外,“Live AI”功能支持用户无须唤醒词即可与Meta AI持续交互,可用于查询生活、工作相关信息。

Meta还与运动品牌Oakley合作推出Oakley Meta Vanguard,定价499美元(约3550元人民币)。该产品以耐用性与运动适配为核心设计方向:IP67防尘防水等级可承受1米水深短时间浸泡;配备可更换的Oakley PRIZM镜片,可根据阳光强度、运动场景调整透光率,减少眩光影响。性能方面,该眼镜搭载中置广角镜头,支持3K视频录制与智能防抖,支持慢动作、缩时摄影模式;开放式扬声器音量较前代提升,搭配风噪抑制技术,官方称可在强风环境下保持语音指令识别清晰度。续航方面,混合使用可达9小时,搭配充电盒可延长至36小时。新品支持与运动平台联动,用户可通过语音查询实时运动数据,眼镜可自动录制运动中突破个人纪录的片段;右眼上方的LED指示灯可在心率偏离目标区间时变红,辅助运动监测。

开放平台与AI技术

除硬件发布外,Meta同时还宣布开放智能眼镜平台,并推出“Wearables Device Access Toolkit”工具包,允许第三方开发者调用眼镜的传感器(摄像头、麦克风)及AI能力开发应用。此前,Meta智能眼镜仅支持少数第三方服务,生态相对封闭。目前,已有部分合作案例披露:Twitch正在开发基于该平台的“第一视角即时直播”功能;迪士尼计划推出乐园AI导览应用,支持查询游乐设施排队时间、表演日程;高尔夫数据服务商18Birdies拟整合专业运动数据功能。此外,新应用将支持前代Ray-Ban Meta(限于语音交互功能)。

AI技术方面,Meta进一步强化智能眼镜的“主动辅助”能力。除“Live AI”外,眼镜还可通过计算机视觉识别环境,例如帮助视障用户描述周边物体、读取食品标签等。

AI眼镜将迎来爆发期

Meta本次发布的Ray-Ban Display具备一定AR显示能力,但本质仍属于“带屏智能眼镜”,是Meta向AR领域过渡的一次尝试——通过积累消费级市场用户数据与交互经验,为后续计划2027年推出的Orion AR头显原型机奠定基础。AR头显厂商HTC今年9月也推出首款智能眼镜VIVE Eagle。与Meta产品相比,两者重点明显不同:VIVE Eagle更强调“轻量化AR体验”,支持基础AR导航、信息叠加功能,适配企业培训、线下零售等B端场景;Meta智能眼镜则以“AI交互+日常实用功能”为核心,侧重C端用户日常使用需求。

虽然Meta的智能眼镜与AR头显产品尚未进入中国市场,但中国本土品牌已在部分细分场景形成先发优势。国内智能眼镜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华为、小米、OPPO等知名品牌均有相关产品,例如华为智能眼镜2代支持鸿蒙生态联动,具备语音助手、健康监测等功能,定价约2000~3000元人民币,更符合中国用户的价格预期。与Meta产品相比,本土品牌优势在于生态整合(如国内社交、支付应用深度适配)、本土化服务(如国内导航、社交平台同步),价格更具竞争力。

此外,中国在智能眼镜核心供应链环节优势显著。根据美银证券报告,全球智能眼镜供应链中超过80%的厂商来自中国,例如歌尔股份、水晶光电、舜宇光学等在产品生产、核心光学部件领域具备量产能力。这种供应链优势不仅降低本土品牌生产成本,还加速技术迭代速度——国内主流品牌智能眼镜更新周期约12-18个月,快于Meta的24个月更新周期。

从未来趋势看,Meta“AI+智能眼镜”的战略方向可能会启发本土品牌,但中国本土品牌在本土生态适配、价格控制、供应链整合等方面优势较为明显。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Meta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E N D

来源:IT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