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改朝换代,大量前朝钱币怎么处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0 18:05 2

摘要:明代文人姜绍书在《韵石斋笔谈》里写过:他小时候在市场上,居然能看到唐代的“开元通宝”和本朝“万历通宝”一起流通,奇也怪哉!

你是不是以为,古代改朝换代后,前朝的钱币会立刻变成一堆废铜烂铁。

但现实更加有趣,一枚小小的铜钱,生命力可比创建它的王朝更加顽强。

明代文人姜绍书在《韵石斋笔谈》里写过:他小时候在市场上,居然能看到唐代的“开元通宝”和本朝“万历通宝”一起流通,奇也怪哉!

万历通宝小平(小字双点通)三省2025拍卖:1265元

事实上,这些钱币的命运各不相同。之前说过古人有“藏钱”的习惯,尤其是碰到天灾战乱,挖个坑埋点土,数个一二三四五,大量钱币都被埋入地下。

因此新王朝刚建立时,往往经济千疮百孔,缺铜缺铁啥都缺!

如果新政权急于推行新钱,彻底废除旧钱,很可能会导致市场混乱。所以更常见的做法是循序渐进。

就像新中国后,银元也继续流通了一段时间。但古代的情况更复杂,由于经济远没有现代那么活跃,前朝的钱继续用也无妨。

西汉五铢合背 泓盛2023拍卖:1725元

汉武帝时期开始铸造的“五铢钱”,居然从汉朝一直用到唐朝初年,流通了700多年。

这期间王朝更替如走马灯,各方势力杀得昏天黑地,但五铢钱在市场上的地位却一直难以撼动。

就算有新王朝,铸造新钱也大多照着五铢的样式,这样才能更快速的在民间流通。所以除了五铢之外的其他品种,因为“流通不畅”,往往成了现代收藏的珍品。

五铢钱成功的关键在于大小适中、重量合理,而且设计上加了外郭保护钱文,不易磨损。这种稳定性让它赢得了商民的信任,当然也有很多私铸的“恶钱”,便在时光中被淘汰。

开元通宝背粟特文(修补)嘉德2023拍卖:5750元

唐朝的“开元通宝”是另一个传奇。它虽然不是年号钱(唐初李渊始铸,和李隆基的开元没关系),却成为唐代200多年的核心货币。

更关键的是,它的生命力强得可怕,在唐亡后,开元通宝还流通了上千年。

不仅在本朝,其他西域国甚至更远,都能发现开元通宝的影子。当然明代的永乐通宝更青出于蓝,甚至在美洲也发现了。

明代学者董穀在其《碧里杂存》的“建文钱”条目下明确记录:“我太祖皇帝铸大中通宝与历代钱兼行……” 这就明确说明,在老朱颁布命令之前,所有钱都是混用的!

熙宁通宝折三铁母 嘉德2017拍卖:18400元

宋代之后就更有意思了,每个皇帝几乎都会铸造新钱,年号不停变换,但钱的大小和重量基本还是比较稳定的。

对老百姓来说,年号不过像是钱币的“版次”,只要重量足、成色好,哪朝哪代的并不重要。

所以宋钱一直比较受欢迎,各种“元丰通宝”、“熙宁通宝”都是硬通货。一路流通到辽金元乃至后面朝代。

而且因为铸造量实在太大,现代也会出现一个有趣现象。那就是挖到辽金窖藏有宋钱,挖到明清窖藏也有宋钱,甚至民国窖藏都会出现宋钱(这个可能是收藏)。

无处不在,说得就是宋钱!

崇祯跑马 保利2025拍卖:1380元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前朝钱币,都会流向后续朝代,其中也有很多被融掉铸新钱或者被埋藏起来。

但老百姓有时候真的不看上面的字,因为很多都不识字(尤其是清代文盲率非常高),所以他们只看重量成色!

这就出现了一个现象,古代的普通人,在地里挖出来前朝钱币,拿到市场就能直接花,这在现代是不可想象的。

清朝入关后的做法也很实际,先是允许明朝钱币继续流通,特别是崇祯钱。

等到统治稳固后,才逐步回收旧钱,兑换成新铸的铜钱。但即便下了禁令,执行起来也困难重重,因为市面上的古钱实在太多了。

康熙通宝地方满汉大台 泓盛2025拍卖:9775元

康熙年间,大臣徐乾学就上书建议,不如让古钱和今钱一起流通,这个务实的主张得到了皇帝的认可。

不过当时白银的地位更高,铜钱的购买力到了后期越来越低。

但怎么样都比纸币好,从宋代的“交子”到元明清的“宝钞”,都发生过恶性通货膨胀。

这些小铜钱,或许曾在汉代的市集、唐代的客栈、宋代的勾栏、明清的米铺之间流转,见证了一个个王朝的兴衰,却比任何王朝都活得长久。

来源:收藏大视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