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天6条反制公告,当晚就送进白宫,特朗普竟不敢正面回应?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0 15:02 1

摘要:十一假期刚结束,中国商务部就和海关总署一起,在10月9日当天连发六项重要公告,消息很快传遍全球,当晚就被送到了白宫,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反应显得有些尴尬,没有正面回应,只是模糊地说“还在了解情况”。

十一假期刚结束,中国商务部就和海关总署一起,在10月9日当天连发六项重要公告,消息很快传遍全球,当晚就被送到了白宫,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反应显得有些尴尬,没有正面回应,只是模糊地说“还在了解情况”。

公告的内容,不只是限制原材料出口这么简单,管控清单中包括了与稀土有关的技术、设备,甚至连制造锂电池所用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也被列入了范围,更特别的是,这次的规则里出现了类似美国“长臂管辖”的条款。

要理解这一点,得先了解美国的“外国直接产品规则”,这个规则是美国政府用来控制其他国家向中国出售含有美国技术产品的重要手段,简单说,只要产品中用了美国的技术、软件或设备,美国就能要求第三国遵守它的出口禁令。

根据新规,不只是中国境内的企业受到限制,任何在境外使用中国技术或设备生产相关产品的企业,如果想把这些产品卖到第三方国家,也必须先向中国申请出口许可,这相当于在全球稀土产业链上加了一道“安全锁”。

以前的出口管制,只限制中国本土的生产和出口,现在则把整个链条都纳入监管,既能防止他国“转卖”中国技术产品,也能锁定关键技术的传播路径,对美国来说,这无异于被“釜底抽薪”,整个产业链的运转都可能受到影响。

过去,中国一直通过“出口许可证”来控制稀土出口,许可证有效期六个月,审批严格,买方还需证明产品不会用于军事目的,这些看似繁琐的规定,早就在为如今的制度升级打基础,如今,中国的管控方式从“被动审批”变成“主动设限”,从管理出口,变成主导规则。

更有意思的是,同一天,中国还更新了“不可靠实体清单”,这意味着,凡是被认为损害中国利益或威胁供应链安全的外国企业,都可能被列入名单,限制或禁止与中国进行贸易往来,美国曾用类似的“实体清单”来打压中国科技企业,如今,中国也拥有了自己的对等工具。

可以说,这是一次系统性的战略布局,清单上的项目并非随意挑选,每一个都经过精确计算,直指美国最依赖、最脆弱的部分。

美国虽然一直在推动稀土国产化,但其产业链高度依赖进口,即便建立了少量替代产能,也难以在短期内满足需求,中国这次出手,不只是限制原料出口,而是从根本上掐住了技术和设备的来源。

更狠的是,这次的管控范围不仅涵盖原料,还包括开采、冶炼、分离、金属提纯以及废料回收的整套工艺,新规里还有一条特别的规定,凡是涉及14纳米及以下芯片制造所需的稀土用途,都必须进行个案审查。

市场的反应印证了一切,公告发布后,中国稀土相关企业的股价集体飙升,而在大洋彼岸,白宫陷入短暂沉默,特朗普在记者提问时神情不自然,只说“刚听说这件事”,随后就把处理工作交给财政部长贝森特和商务部长卢特尼克。

而公告发布的时间,刚好处在中美关系最微妙的阶段,自8月12日开始,两国之间有一个为期90天的关税“休战期”,而这项新规的正式生效时间,恰好是11月8日,也就是休战期结束的前一天。

外界还注意到,中美两国有望在韩国举行的APEC峰会期间会晤,中国在谈判前夕亮出这套“规则武器”,无疑是要增加谈判筹码,这不仅是经济信号,更是一种外交布局。

就在中国发布公告的前一天,美国商务部才刚把15家中国公司列入出口管制名单,而在9月底,美国还进一步收紧了对“实体清单”中企业的限制,与此同时,G7国家也在讨论如何“应对中国的稀土优势”,甚至计划在10月中旬开始对中国船舶征收高额港口费。

这场你来我往的交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从4月开始,中国陆续推出稀土出口管制措施,5月在日内瓦举行谈判,6月在伦敦达成临时方案,7月美国一度松动,暂缓部分禁令,整个过程像一场多轮博弈,而现在终于到了关键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始终坚持掌握关键资源的控制权,《华尔街日报》早就报道过,中国在稀土领域的政策并非短期应急,而是长期战略安排。

过去,世界常常把中国视为“资源供应者”,但现在,这个角色已经彻底改变,中国不再只是被动卖资源,而是主动制定规则,用制度去塑造市场,这种变化让美国措手不及,也让全球重新认识中国在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

未来,这种竞争还会继续延伸到更多领域,谁能制定规则,谁就能主导市场,中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这场游戏的规则,而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

来源:Talk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