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特斯拉正式在美国市场推出Model 3和Model Y的“标准版”车型,将起售价分别降至36990美元和39990美元。这是特斯拉主力车型首次跌破4万美元大关,但这份看似亮眼的成绩单却引发资本市场剧烈反应。
近日,特斯拉正式在美国市场推出Model 3和Model Y的“标准版”车型,将起售价分别降至36990美元和39990美元。这是特斯拉主力车型首次跌破4万美元大关,但这份看似亮眼的成绩单却引发资本市场剧烈反应。
具体而言,特斯拉平价版产品将方向盘改为手动调节、取消后排屏幕、缩减续航里程,通过“减配”将车型价格压至4万美元以内时,市场却以股价暴跌4.45%回应了这份不及格的答卷,市值蒸发约6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600亿元),创下年内最大单日跌幅。
在《一品汽车》看来,市场反应背后,是投资者对特斯拉战略转向的深切担忧,当平价车型依靠的是“减配”而非技术创新时,特斯拉是否已经从电动车领域的“颠覆者”变成了“追随者”?
平价策略:妥协的产物
特斯拉此次推出的两款标准版车型,在价格下探的同时也伴随着配置的明显精简。Model 3标准版起售价为36990美元,Model Y标准版为39990美元,相较原有的“高级版”分别降低了5500美元和5000美元。
仔细研究配置清单,这种降价是通过多方面的减配实现的。内饰方面,方向盘和后视镜改为手动调节;座椅采用纯仿皮或织物材质,取消了前排通风和后排加热功能;后排的触控屏幕被取消。
性能方面,两款标准版的加速性能均有所放缓,Model 3标准版0-60英里/小时加速时间为5.8秒,Model Y标准版为6.8秒。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辅助驾驶配置上,两款车型均未配备特斯拉的基础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新车仅搭载了交通感知巡航控制系统,而构成“Autopilot”功能核心的自动转向功能则未包含在内。
市场反应:失望大于期待
华尔街对特斯拉平价车型的推出反应消极,这种情绪并非空穴来风。长期以来,投资者期待的是特斯拉能推出一款定价在3万美元以下的颠覆性低价车型。
Wedbush Securities分析师Dan Ives表示失望,他指出新版本价格仅比高一级车型便宜约5000美元,降幅太有限。市场失望的根源在于,特斯拉此次推出的并非马斯克曾承诺的颠覆性低价车型,而是对现有车型进行配置削减的产物。
对此,《一品汽车》认为,这种“减配降价”策略让资本市场担忧特斯拉已陷入“不降价卖不动,降价伤品牌”的两难境地。
全球困境:多重压力下的特斯拉
事实上,特斯拉推出平价车型的战略决策,发生在企业内外部多重压力之下。美国联邦电动汽车税收抵免政策于9月30日到期,使得特斯拉车型的实际购买成本增加了7500美元。
这一政策变化的影响不容小觑。特斯拉第三季度创纪录的交付量(49.7万辆)部分得益于税收抵免政策到期前的“抢购效应”。这种需求的提前释放,可能会导致未来几个月的销售增长面临压力。
与此同时,特斯拉在关键的中国市场面临严峻挑战,据乘联会数据,今年8月,特斯拉中国的零售销量约5.7万辆,同比下滑近10%。
今年前8个月,特斯拉中国累计销量约36.1万辆,同比下降6.9%,市场份额从6.5%缩水至4.8%。面对中国本土品牌如比亚迪、华为问界、小鹏、理想等不断迭代智能化和舒适化配置的竞争压力,特斯拉的“减配”策略尤其不利。
品牌困境:从科技先锋到成本控制者
特斯拉此次战略调整引发的深层次担忧,是关于品牌定位的动摇。长期以来,特斯拉被视为电动车领域的科技先锋,以其创新的技术和卓越的性能赢得市场青睐。
然而,此次的“减配降价”策略却被业内解读为“以价换量”的无奈之举。从品牌建设角度看,消费者不愿接受以牺牲核心体验为代价的“假降价”。当特斯拉砍掉一系列舒适性和科技性配置时,它冒险地削弱了自己长期以来塑造的科技先锋和高端体验品牌形象。
更值得关注的是,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保守姿态。两款标准版车型未配备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系统,这与特斯拉一直以来的科技形象形成鲜明对比。当消费者期待更加智能化的驾驶体验时,特斯拉却在新车型上退了一步。
在《一品汽车》看来,特斯拉当前的困境,部分源于其创新节奏的放缓。近年来,特斯拉的产品线更新有限,在核心技术方面的突破不如预期。与此同时,马斯克将大量精力分散到星舰、脑机接口等多个领域,让市场对特斯拉战略聚焦产生质疑。
更引人关注的是,马斯克高达9000亿美元的CEO绩效奖励计划目标(需市值达8.5万亿美元)被指脱离实际,这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担忧。
在财务方面,特斯拉2025年第二季度自由现金流同比暴跌89%,资本支出却逆势增加5%,财务健康度引发担忧。
面对激烈的全球竞争,特斯拉似乎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需要通过降价扩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又必须保持足够的利润空间和品牌溢价。
在平衡短期销量和长期品牌价值方面,特斯拉显然面临着巨大挑战。
写在最后:
华尔街的分析师们期待特斯拉能通过创新和技术来降低汽车成本,而不是简单地减配旧车型。然而,当特斯拉宣布将标准版Model Y纳入上海超级工厂产线,月产能预计达2万辆时,这表明“减配降价”的策略可能还将继续。
特斯拉的案例揭示了一个关键问题,当价格战与用户体验相冲突时,车企能否找到平衡点?在新能源汽车市场,谁最终能真正洞察并满足消费者对智能舒适的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价值提升,谁才能胜出。
来源:一品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