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中下旬,我县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降水强度大且集中,导致大部分农田墒情饱和,局部地块过湿,个别地块出现短时积水。据气象部门预测,10月上旬,我县阴雨天气仍较多,极易加重农田积水情况,对已成熟秋作物的收获、晾晒及秋种工作造成不利影响。为最大限度降低秋汛危害,
粮食作物应对秋汛技术指导意见
9月中下旬,我县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多,降水强度大且集中,导致大部分农田墒情饱和,局部地块过湿,个别地块出现短时积水。据气象部门预测,10月上旬,我县阴雨天气仍较多,极易加重农田积水情况,对已成熟秋作物的收获、晾晒及秋种工作造成不利影响。为最大限度降低秋汛危害,保障农业生产稳定,现提出以下技术指导意见:
一、抢排积水降湿。疏通沟渠,清理地块边沟杂物,确保排水通道畅通;及时启用抽水泵等设备,加快排除田间积水,同步降低地下水位。通过开沟沥水,加速土壤散墒,缩短作物受涝渍影响的时间。
二、抢收腾茬保产。目前,我县夏玉米、花生等作物已陆续进入收获期。对田间积水严重的地块,可使用履带式收割机进行抢收,确保秋粮应收尽收。同时,要利用降水间歇,人工抢收成熟度高、已倒伏及易受渍害的地块,收获后及时晾晒或烘干,防止霉变。对长势正常的玉米,可适当推迟收获,保证充分灌浆和增加粒重,建议结合田间实际在10月10日前后收获。
三、抢时晾晒防潮。充分利用各类空闲场地,及时摊晒收获作物,防止发生霉变。对含水量较高的玉米,可采取果穗装笼悬挂晾晒等方式,降低籽粒含水量。有条件的种植主体、合作社可使用粮食烘干设备,提高烘干效率,确保粮食存储安全。
四、适墒整地播种。我县小麦适宜播种期为10月13日至23日,据气象部门分析,此期间以晴到多云天气为主,利于土壤进一步散墒。待耕层土壤达到“手握成团、落地即散”的适墒标准时,及时开展播种作业;对土壤湿度过大的地块,优先使用履带式拖拉机实施浅耕旋耕,减少土壤碾压板结,缩短整地周期,为适期播种创造条件。提倡使用高性能精量播种机适播期内适量精播(一般播种深度3—5厘米),构建合理群体结构。对因湿度过大而推迟播种的晚播地块,应选用早熟品种,适播期后每晚播1天,亩播种量可增加1—2斤。要实行双镇压措施,促进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提高出苗率与整齐度。近年来,我县小麦茎基腐病、纹枯病等根茎部病害发生呈加重趋势,为有效防控病害,建议种植户选用咯菌腈、苯醚甲环唑、三氟吡啶胺、戊唑醇等药剂进行拌种处理,坚决杜绝“白籽下地”。
来源:兰陵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