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农业无人机市场规模预测及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分析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10 13:59 3

摘要:农业无人飞机可用于播种、撒肥、植保等多种作业,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随着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发展,对高效、精准的植保机械需求将持续增长。

中商情报网讯:农业无人飞机可用于播种、撒肥、植保等多种作业,能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随着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发展,对高效、精准的植保机械需求将持续增长。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全球及中国农业无人机行业深度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农业无人飞机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1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17.92%。随着无人机在能源续航、智能化等方面不断取得技术突破,使其能够应用于更广泛的场景。制造工艺的成熟也进一步降低了无人机的价格,促进了无人机的普及。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中国农业无人飞机市场规模将达到36亿元。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农业无人机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分析

1.农业劳动力短缺催生对农业无人飞机的需求

伴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以及城镇化率的增加,中国农业劳动力的供应持续下降。越来越多的乡村人口,尤其是年轻人向城市地区迁移。2024年,中国的老龄化率达15.6%,乡村的老龄化率则高达18.7%,务农者的平均年龄不断攀升。此外,非农产业的就业转移成为普遍趋势。第一产业劳动力从2020年约1.8亿降至2024年约1.6亿,占比总从业人员从24%降至22%,加剧了农业劳动力短缺的困境。农业无人飞机作为一种高效的自动化劳动力替代者,填补了以上空白。其具有操作简单、用人少、效率高等显著优势,并有效缓解了对务农人工的重度依赖。

2.精细化农田管理激发对农业无人飞机的应用需求

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农田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要求逐步提升。其原因一方面是资源环境的约束日益收紧,如耕地面积的减少、环保压力的增大等;另一方面是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需求的提高。传统的粗放式、经验式的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当前要求。农业无人飞机作为智能执行终端,可对农田的状况,如农作物长势、病虫草害发生、土壤墒情、养分分布等进行高频次、大范围的实时感知,并基于数据做出快速、精准的农事决策与执行,显著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与资源利用效率,优化了农作物生长环境,降低了环境污染风险。当前,农业无人飞机的经济效益正加速使之成为农业智能化转型的标配。

3.成熟的生产制造能力为农业无人飞机的生产制造奠定基础

中国生产制造能力的不断纯熟大幅提升了农业无人飞机的普及率,并在信息技术加速中引领整个行业从单一工具向智慧农业系统演进。当前,中国制造业的成熟不仅体现在供应链的高度自主和高度整合所带来的成本快速下探,也体现在精密电子、复合材料与高性能电池的高速发展。由此形成的规模效应使农业无人飞机的整机价格进入至农户可接受区间,带来市场需求的正循环。此外,政策支持带来的购机补贴加速了农业无人飞机的普及门槛,最终实现的综合效益推动其渗透率实现跃升。

4.农业无人飞机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展

农业无人飞机正从传统的植保边界向农业生产的全流程渗透。早期的农业无人飞机主要承担农药喷洒的任务作业,而当前逐渐进化出播种、施肥、监测等多种功能。此外,适配于垂直场景的农业无人飞机也在不断扩展,如针对山地、果园等应用场景。随着行业的发展,农业无人飞机将形成覆盖不同务农地形、农作物、规模的产品矩阵拓展,通过多功能集成与场景定制,实现从替代人力的辅助工具升级为重构农业流程的基础设施,推动产业迈向系统化智能发展阶段。

来源:乖巧阳光oq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