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岁女孩在甘孜党龄景区徒步时突发失温,被同行“搭子”独自留在海拔4700米的卓雍措湖边,经7天ICU抢救仍未脱离危险,家属透露她恐因大脑缺氧过久面临植物人风险——这样的消息在屏幕上弹出时,几乎没人能忍住心头的刺痛。明明是约好“一起看雪山湖泊”的同伴,为何在生
20岁女孩在甘孜党龄景区徒步时突发失温,被同行“搭子”独自留在海拔4700米的卓雍措湖边,经7天ICU抢救仍未脱离危险,家属透露她恐因大脑缺氧过久面临植物人风险——这样的消息在屏幕上弹出时,几乎没人能忍住心头的刺痛。明明是约好“一起看雪山湖泊”的同伴,为何在生死关头转身离去?明明及时被救援下山,一个刚毕业的年轻生命,又为何会走到“可能再也醒不来”的地步?
这位女孩刚从卫校毕业,带着对川西风光的向往从江苏来到甘孜。与她同行的共3人,此前网上“队友全是女性”的传言已被推翻——首位参与救援的当事人明确表示,当时是从女孩的一名男性队友手中接过她,对方交接时语气急促,未多提后续照料事宜。关于组队缘由,目前有两种说法在流传:一种是几人通过社交平台的“徒步搭子”话题约好同行,另一种则是女孩入住当地青年旅馆时,与另外3人因“目的地相同”临时组队。没人能想到,这场看似轻松的结伴出行,会变成一场与死神的较量。
危险发生在卓雍措湖附近的高海拔路段。去过高原的人都知道,这里的天气像“变脸戏法”,前一刻阳光还晒得人发烫,下一秒就可能刮起夹着冰粒的寒风。女孩先是出现头晕、呼吸急促的高反症状,紧接着身体开始发冷、四肢僵硬——这是失温的典型信号。在4700米的海拔,失温的进展会比低海拔地区快数倍,一旦核心体温跌破35℃,意识就会逐渐模糊,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在几小时内危及生命。但她的3位同行者,既没有找避风的岩石堆为她遮挡寒风,也没有拿出背包里的保温毯、暖宝宝,反而在简单查看后,决定将已经站不稳的她留在原地,自行继续行程。
参与救援的当地人回忆,找到女孩时,她正蜷缩在湖边的一块大石旁,脸埋在膝盖里,身上的薄外套被风吹得鼓起来,像一片随时会被吹走的叶子。“我蹲下来喊她,她只有眼睛能微微动一下,嘴唇冻得发紫,说不出话。”救援人员赶紧把自己的加厚冲锋衣脱下来裹在她身上,又从背包里掏出应急保温毯,一圈圈缠紧她的身体,再用保温杯里的热水浸湿毛巾,敷在她的额头和手心。大概过了40多分钟,女孩的手指才稍微有了点温度,能发出微弱的“冷”字。随后,两个救援人员轮流背着她往山下走——那一路全是高低不平的碎石,有的地方坡度接近40度,走一步滑半步,背着人更是每一步都要踩实,生怕两人一起滚下去。
可谁也没料到,即便顺利送进医院,女孩的情况还是急转直下。家属在与医生沟通后提到,刚入院时,女孩还能对“妈妈来了”的呼唤做出眨眼回应,但第二天就陷入深度昏迷,只能靠呼吸机维持呼吸。医生解释,高海拔失温导致的大脑缺氧时间过长,神经细胞受损严重,即便后续能恢复生命体征,也大概率会处于植物人状态。这个消息传到网上后,评论区瞬间被各种情绪填满:有人骂“搭子没良心,把人扔在山上和杀人没区别”,有人叹“现在的临时搭子太不靠谱,连基本的道义都没有”,也有人开始反思“到底该不该约陌生人户外同行”。
有多年户外经验的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前年在西藏阿里徒步,队友突发肺水肿,我们4个人轮流背,走了6个小时才到卫生院,就算自己累到吐,也不可能把人扔下。高海拔地区,多等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那些把人留下的,根本没把别人的命当回事。”也有网友从现实角度分析:“临时搭子最大的问题就是‘责任空白’,没签过任何协议,没建立过信任,遇到事第一反应就是‘别拖累自己’。不像固定队友,一起经历过风险,知道要互相兜底。”还有人吐槽当下的“徒步跟风潮”:“很多人把徒步当‘朋友圈打卡项目’,买了网红户外装备就觉得自己是‘户外达人’,连失温的前兆是发抖还是犯困都分不清,就敢往4000米以上的地方闯,这不是冒险,是玩命。”
这场悲剧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下户外社交里的两个隐忧。一是“搭子文化”中的道德边界模糊。我们总说“同行即责任”,但在临时组建的队伍里,这份责任往往被“大家都是陌生人”的心态稀释。有人约搭子时只问“路线对不对”“费用怎么摊”,却从没想过“遇到危险怎么办”“谁会急救”;有人觉得“我自己照顾好自己就行,别人的事与我无关”,却忘了在高原、沙漠这种特殊环境里,一个人的疏忽可能连累整个队伍,一次见死不救可能断送一条生命。
二是对“徒步”的认知偏差。现在不少人把“走小众路线”“爬更高海拔”当成“厉害”的证明,却忽略了徒步的核心是“安全地感受自然”。像这位女孩一样,可能出发前只查了“党龄景区的风景有多美”,却没查“10月的党龄晚上温度会降到零下多少度”;只准备了拍照用的裙子,却没带足够的保暖衣物;只想着“和搭子一起省住宿费”,却没了解搭子有没有户外急救经验。这种对风险的轻视,本身就是在给危险“开门”。
对喜欢户外的人来说,这场不幸更该是一次清醒剂:不要被“说走就走的浪漫”冲昏头脑。如果想户外出行,优先找认识多年、靠谱的朋友结伴,或者选择有资质的户外团队——这类团队会提前勘察路线、确认天气,配备专业向导和急救包,遇到问题也有成熟的应对方案。如果实在要找搭子,出发前一定要多问几句:“你有过几次高海拔徒步经验?”“会用急救包吗?”“遇到失温、迷路会怎么处理?”把丑话说在前面,总比出事了再后悔强。
现在,女孩的ICU病房外,家属还在日复一日地守着,每天给她擦手、说话,盼着她能突然睁开眼睛。希望这场悲剧能让更多人记住:高原的风景再美,也比不上平安回家的路;搭子能陪你看风景,却未必能陪你扛风险。也请大家在关注事件时,别过度传播女孩的姓名、照片等私人信息,给家属留一点安静的空间,让他们能专心陪着女孩,等一个可能到来的奇迹。
来源:山中寻梦的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