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悄悄加仓!低价有色股藏机会?高盛早给了方向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0 12:26 1

摘要:今天扒机构持仓数据时,一个细节让我立刻警觉起来——北向资金最近三周净买有色金属股超30亿,阿布达比投资局、施罗德这些长期资金都在增持矿业标的,更巧的是,10月5号国际铜价单日暴涨2%,全球铜库存降到了可用天数不足10天的历史低位。再看A股盘面,好几只3-5元的

今天扒机构持仓数据时,一个细节让我立刻警觉起来——北向资金最近三周净买有色金属股超30亿,阿布达比投资局、施罗德这些长期资金都在增持矿业标的,更巧的是,10月5号国际铜价单日暴涨2%,全球铜库存降到了可用天数不足10天的历史低位。再看A股盘面,好几只3-5元的低价有色股成交量悄悄翻倍,股价却还没怎么动,评论区里全是疑问:“外资这是在囤货?”“低价有色是不是要起行情了?”

其实这波资金动向根本不是偶然,外资敢加仓、价格能上涨,背后是政策、供需、估值三重逻辑在撑腰。今天不聊虚的,就按“先扒低价有色股被盯上的底层逻辑→再拆外资布局的实锤信号→最后说普通人该怎么看”的思路捋透,不是喊口号说能涨,是帮你看清这背后的门道,知道机会到底藏在哪。

第一步:为啥是现在?低价有色股的4个硬逻辑

外资和机构从来不会瞎砸钱,低价有色股能被盯上,核心是4个底层逻辑在共振,这些逻辑不是短期炒作的噱头,而是能撑住长期价值的“硬骨头”。

第一个逻辑:政策直接“送礼包”,赛道有了托底。9月底八部门刚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说要支持资源开发、高端材料攻关,还能用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资金渠道来扶持。这可不是随便说说,比如有只3.8元的铅锌股,已经拿到了技改补贴,投产后成本能降15%,产能提升40%,业绩增长都是看得见的。政策给了确定性,资金自然愿意来。

第二个逻辑:全球供需“紧平衡”,价格涨得有底气。现在有色金属的供应端特别紧张,全球铜库存降到历史低位,可用天数都不足10天,铝行业产能利用率更是高达97.5%,快满负荷运转了。需求端反而在回暖,国内1-9月基建投资涨了8%,汽车产量涨15%,新能源汽车更是涨30%,不管是公路建设还是汽车制造,都得用铜、锌这些金属。供得少、要得多,价格自然往上走,花旗都预测未来铜价可能涨到12000美元/吨,甚至14000美元。

第三个逻辑:新能源“添增量”,小金属成了香饽饽。现在新能源车、储能对金属的需求太夸张了,一辆新能源车用的铜,是传统汽车的4倍,光伏、储能还得用钴、镍、锂这些小金属。不少低价有色股早就在布局这些领域,比如某只4.8元的标的,钴盐销量三季度涨了80%,营收占比从10%提到25%;还有做电池级锌粉的,客户包括宁德时代,储能需求一涨,它的业绩跟着爆增。这不是炒概念,是实实在在的需求爆发。

第四个逻辑:估值“太便宜”,成了全球资产的洼地。现在伦敦金属交易所的铜、锌价格同比都涨了一二十个点,但国内不少低价有色股市盈率才10倍左右,不仅低于行业平均的25倍,比海外同类企业的18倍也低得多。就像某只3.8元的铅锌股,上半年净利润涨了120%,市盈率才9.5倍,这种“业绩涨、估值没跟上”的标的,外资做全球配置时最爱捡,毕竟赚估值回归的钱最稳。

这四个逻辑凑在一起,低价有色股就像“有政策托底、有需求拉涨、还卖得便宜”的硬货,外资不盯它盯谁?

第二步:外资动真格了?3个实锤信号藏不住

光说逻辑不够,资金的动作才是最实在的。从最近的数据看,外资对低价有色股的布局不是短期炒作,而是真金白银的长期布局,3个信号最能说明问题。

第一个信号:北向资金“精准加仓”,盯着核心标的不放。北向资金最近一个月对有色板块的净买入额稳居行业前三,而且不是撒网乱买,重点全在铜、稀土、锌这些品种上。有只铜业标的,北向连续12个交易日净买,持股比例从5.2%提到7.8%;稀土磁材企业更夸张,单周净买入量创了今年新高。这种盯着产业链核心标的加仓的动作,跟以前“快进快出”的风格完全不一样,明显是看好长期。

第二个信号:老牌外资“连续增持”,持股比例突破关键线。施罗德在三季度持仓更新里,增持了国内矿业龙头809.6万股,总持股比例到了6.05%,这已经是它今年第三次加仓了。要知道施罗德向来以稳健著称,不会随便追热点,肯定是做过深度调研的。还有阿布达比投资局,也新进了两只低价有色股的前十大股东,这些长期资金敢重仓,说明对标的的价值认可到了一定程度。

第三个信号:机构提前“划重点”,研报给足预期。高盛早在半年前就发报告说,工业金属会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和新能源需求,当时不少人没当回事,现在回头看,逻辑全兑现了。摩根士丹利更直接,最近的研报里明确说“A股有色股估值性价比全球领先”,等于直接给市场指了方向。外资机构向来“先研究后动手”,现在的加仓动作,就是在落实之前的判断。

这些信号摆出来,就能明白外资的心思了:不是来炒一把就走,是真的看中了低价有色股的“低估值+高潜力”,趁着现在还没被炒热,悄悄建仓。

第三步:低价股里藏真金?3类标的值得看

很多人一听到“低价股”就怕踩雷,但被外资盯上的这些低价有色股,可不是“业绩差、靠炒作”的垃圾股,而是细分领域的隐形龙头,主要分3类,每类都有“独一份”的优势。

第一类是“资源型龙头”:家里有矿,抗风险能力强。这类标的的核心就是“手握稀缺资源”,比如某只3.5元的铅锌股,有3座大型矿山,已探明锌储量693万吨、银储量6012吨,光锌资源的潜在价值就超500亿元,而公司市值才60亿,明显被低估。更关键的是,国内矿山的开采成本比海外低10%-15%,金属价格一涨,它的利润能立马涨上去,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涨180%就是最好的证明。

第二类是“产业链龙头”:全链条布局,利润有保障。这类标的不依赖外部采购,自己能搞定从开采到加工的全流程。比如某只4.2元的有色股,做“铜矿开采-冶炼-加工”全链条,铜价涨的时候,开采业务能锁定成本,加工业务能赚差价;铜价跌的时候,自有矿山又能抗风险。2025年三季度铜价波动大,不少只做冶炼的企业利润承压,但它净利润还涨了90%,这就是产业链的优势。

第三类是“细分功能龙头”:小而专,没人能替代。这类标的市值不大,但在特定领域是“独一份”的存在。比如某只3.8元的标的,是国内少数能生产电池级锌粉的企业,产品用在储能电池上,全球市场占有率超15%,客户还有宁德时代、南孚这些巨头。因为技术壁垒高,新企业进不来,随着储能需求增长,它的销量同比涨了110%,营收涨75%,这种“小而强”的标的,最容易出业绩黑马。

看明白没?这些低价有色股被青睐,不是因为股价低,是因为它们有资源、有产业链、有稀缺技术,只是因为市值小没被关注,才暂时“藏在深闺人未识”。

第四步:普通人该怎么看?别瞎买,盯紧2个重点

聊到这,大家肯定想问:“那我能买吗?”先别急,投资不是跟风,得掌握方法,尤其是对普通人来说,盯紧2个重点,比瞎买靠谱多了。

第一个重点:别只看“低价”,要看“估值和业绩匹配度”。不是所有3-5元的有色股都值得关注,得看两个硬指标:一是市盈率有没有低于行业平均,比如行业25倍,它才10倍左右,这才有估值修复空间;二是业绩有没有真增长,比如净利润同比涨50%以上,营收也跟着涨,这说明不是虚的。要是股价低但业绩差,市盈率还高,那就是真的垃圾股,千万别碰。

第二个重点:跟着“政策和需求”走,找有增量的方向。政策支持的资源开发、高端材料领域,还有新能源带动的小金属需求,这两个方向是确定的增量市场。比如八部门提到的高端材料攻关,还有新能源车需要的钴、镍,这些领域的标的,就算短期有波动,长期也能跟着行业成长。反而那些传统的、没政策没需求的品种,就算外资买了,空间也有限。

还有一点必须提醒:控制仓位,别追高。现在虽然逻辑通顺,但股市从来没有100%确定的事,万一金属价格回调,或者外资短期出货,都会有波动。最好是等回调的时候慢慢布局,仓位别超过自己总资产的20%,这样既能抓住机会,又不会因为波动睡不着觉。

最后聊两句:你觉得低价有色能成下一个热点吗?

其实外资加仓低价有色股的动作,给我们提了个醒:投资不是看股价高低,而是看价值有没有被低估。这些标的以前因为市值小没被关注,但政策、供需、业绩的逻辑一兑现,资金自然会找上门来,这就是“价值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最后想跟大家聊聊:你觉得低价有色股能成为下一个市场热点吗?外资还会继续加仓吗?你身边有没有人已经关注这类标的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一起扒透这背后的机会。

我是秘境,我每天会分享有用的知识,感谢大家的喜欢,咱们明天见!!

来源:秘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