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和家长们交流时,我发现很多孩子都有只关注负面因素的思维问题。就像学校举办绘画比赛,有个孩子画完后,看到旁边同学的作品,觉得人家画得特别好,再看看自己的,立马就开始自我否定,觉得自己画得糟透了,连作品都不想交。还有小组活动中,有孩子不小心犯了个小错,导致小组进
在和家长们交流时,我发现很多孩子都有只关注负面因素的思维问题。就像学校举办绘画比赛,有个孩子画完后,看到旁边同学的作品,觉得人家画得特别好,再看看自己的,立马就开始自我否定,觉得自己画得糟透了,连作品都不想交。还有小组活动中,有孩子不小心犯了个小错,导致小组进度慢了一点,就一直自责,觉得全是自己的问题,后面活动也变得畏手畏脚。课堂上回答问题答错了,有的孩子会特别沮丧,之后很长时间都不敢再主动举手发言。这些场景,相信家长们都不陌生,孩子过度关注负面因素,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那孩子的消极思维是怎么形成的呢?其实啊,当孩子经历一件事情时,如果身边的人总是强调他做得不好的地方,或者孩子自己总盯着不好的结果,时间一长,就容易形成消极思维。一般小学阶段,是干预孩子消极思维的重要时期。这时候孩子的思维还没完全定型,比较容易引导和改变。
既然知道了消极思维的形成原因和干预窗口期,那我们该怎么帮助孩子建立积极思维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分享一些方法。
在日常沟通中,我建议用“三明治沟通法”,也就是肯定+建议+鼓励。比如说孩子考试没考好,我们先肯定他平时学习很努力,很多知识点都掌握得不错;然后提出一些建议,像这次考试中哪些地方是因为粗心出错,以后可以怎么做;最后鼓励他下次一定能取得进步。这样既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问题,又不会打击他的自信心。
除了日常沟通,专项训练也很重要。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体验不同思维模式带来的结果差异。就模拟一个比赛场景,让孩子分别用消极思维和积极思维去应对。用消极思维时,孩子可能会一直抱怨、退缩,最后比赛失败;而用积极思维时,孩子会想办法克服困难,最后可能取得不错的成绩。通过这样的对比,孩子能更直观地感受到积极思维的好处。
只靠沟通和训练还不够,家庭环境塑造也不能忽视。在家庭环境中,我们可以设置“成功日记墙”和“彩虹挑战板”。“成功日记墙”就是让孩子把自己每天做得好的事情写下来,贴在墙上。孩子每天看到这些,就能强化自己的积极体验。“彩虹挑战板”可以设置一些不同颜色的挑战任务,完成一个就涂上相应的颜色。孩子在完成挑战的过程中,会不断获得成就感,从而培养积极思维。
为了让这些方法长期有效,我还给大家制定了一个21天习惯养成表和季度评估方案。
21天习惯养成表就是把每天要做的事情列出来,比如每天和孩子用“三明治沟通法”交流一次,每周玩一次角色扮演游戏。家长和孩子一起坚持21天,形成习惯。每个季度我们也可以做一个评估,看看孩子的思维模式有没有改善,哪些方法效果好可以继续用,哪些需要调整。
不过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也有一些常见的错误引导方式需要注意。比如直接否定孩子,像说“你怎么这么笨”“这点事都做不好”,这种话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我们要把这种直接否定换成“三明治沟通法”。还有过度保护孩子,不让孩子经历失败,这样孩子没有面对困难的机会,也很难培养积极思维。我们要让孩子适当经历一些挫折,然后引导他们用积极的方式去应对。另外,有的家长自己总是抱怨、消极,孩子也会受到影响。家长要给孩子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
希望这些方法能帮助大家引导孩子建立积极思维,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加自信、快乐。
来源:艺知源小学作业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