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乡镇简志(67)成华区龙潭街道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0 10:28 1

摘要:乡镇(街道)作为最基层的行政治理单元,是传承历史文化、留住乡愁记忆的重要载体。按照全省乡镇行政区划统一部署,2019年底,成都市乡镇(街道)由375个调整为261个。乡的建制由此结束。为保存历史,留存记忆,成都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组织编纂出版了《成都乡镇简志》。

【栏目介绍】乡镇(街道)作为最基层的行政治理单元,是传承历史文化、留住乡愁记忆的重要载体。按照全省乡镇行政区划统一部署,2019年底,成都市乡镇(街道)由375个调整为261个。乡的建制由此结束。为保存历史,留存记忆,成都市地方志工作办公室组织编纂出版了《成都乡镇简志》。该志是第一部系统完整记述2019年行政区划调整前全市375个乡镇(街道)的简志。这些乡镇(街道)怎么来的?有着怎样的故事?今天让我们走进成华区龙潭街道

1

地理状况

龙潭街道位于成华区东北部,东与龙泉驿区西河镇交界,南与二仙桥街道相连,西与青龙街道、白莲池街道接壤,北与新都区木兰镇、石板滩镇毗邻。2019年末,辖区面积36.47平方千米。

2

建置沿革

1960年,龙潭人民公社成立,隶属金牛区管理。

传说三国时期,蜀国皇帝刘备之子刘禅路过此地,因天气炎热,便到一水池沐浴,因太子是“潜龙”,人们便将此地尊为“龙潭”。后刘禅称帝,感念龙潭风水,便在此修建一座寺庙,赐名龙潭寺。

1962年3月,龙潭人民公社分为龙潭、院山人民公社。

1977年11月,撤销院山人民公社,将所辖区域并入龙潭人民公社。

1981年,龙潭寺街道成立。

1984年,龙潭人民公社更名为龙潭乡。

1990年9月,成都市区划调整,龙潭乡划归成华区。

2004年8月,撤销龙潭乡建置,实行街道管理体制。

2019年末,辖正街、隆兴路、华泰3个城市社区,石马、保平、高洪、光明、桂林、和成、鹤林、建设、丛树、平丰、同乐、同仁、威灵、向龙、新民、秀水、院东、院山18个涉农社区;有常住人口121962人,户籍户数28560户、户籍人口74517人。

3

基础设施

辖区有东风渠总干渠、南北干渠和7条支渠,龙潭寺集市有“东山五场之首”之称;

▲龙潭寺旧场镇。图源:成华史话

成渝、成昆、达成铁路及北编组线穿行而过,以龙潭寺火车站为核心的“一站七线”与全国各地相连,还有成绵、成南、第一绕城高速3条高速公路及三环路和成金(青)快速道路等交通干道;

有蜀龙路、龙港路、航天路、双龙路、龙石路、龙青路、湖光路、龙木路、龙赵路等道路,14路、20路、60路、86路、112路、128路等公交线路经过辖区。

4

经济发展

1991年起,辖区有机械、建筑、建材、包装印务、食品加工等行业,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初具规模。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616元。

2004年后,推进龙湖丽景、东润豪庭、中铁北湖国际城、金科天籁城、香木林花园、上东国际、天泽恒盛广场等房地产项目建设。

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0.53亿元,外贸出口总额2695万美元。

2011年,启动外环片区拆迁,发展第三产业。

2015年,引进上亿元项目11个、5亿元重大产业化项目3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900元。

2017年,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13个,签约重大项目5个。

2019年,引进重大项目4个、重大产业化项目1个,有注册资本1000万以上企业265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01元。

5

社会事业

辖区有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成都校区东区和西区、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成都市第三十八中学、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小学龙潭校区、成都市龙潭小学、成都市桂林小学、成都市龙盛小学8所学校;有成都市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成都市龙潭新经济产业功能区、四川省物资局储运库、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中节能建设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成华区第七人民医院等单位。

【社区管理服务】

1991年,辖上街、中街、下街3个居委会,石马、保平、高洪、光明、桂林、和成、鹤林、建设、丛树、平丰、同乐、同仁、威灵、向龙、新民、秀水、院东、院山18个村委会。

2004年,撤销18个建制村,建立18个社区。

2008年,建立社区教育、社区救助、托老养老等社区服务体系。

2010年,开展无毒社区创建,获得成都市“无毒社区”先进单位。

2011年,在秀林集中居住区创新探索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的居民议事会、业主委员会等基层治理模式,成立秀林集中居住区管委会。

2014年,指导社区成立院落自治组织,成立院委会22个、院落议事小组18个;指导正街社区建立“连心驿站”,成立院落党组织、院委会和院落协商共治联合会。

2015年,探索城市街道基层协商民主,在街道、社区和居民院落搭建三级民主协商平台,收集意见、建议82条;试点开展院落“家空间”系统建设,在水乡茗居、北湖印象1号院、龙湖丽景A区3个院落试点。

2016年,在街道、社区和居民院落建立三级民主协商平台。

2017年,建立社区服务管理站,作为承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以及社区开展便民服务、志愿服务的平台,推广基层治理和院落协商自治新模式,投入资金690万元实施公服项目207个。

2018年,成立全市首家社区规划众创组,推进“一社一品”创建;建立龙潭街道社区发展治理中心,引入成都幸福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进行枢纽运作,培育社会组织3家,登记备案社会组织144家,共投入资金300万元,实施公共服务项目82个。

2019年,华泰、同乐、秀水、鹤林、隆兴路5个社区美邻中心连片打造,隆兴路社区获评2019年度“成都市百佳示范社区”。

【社区文化体育】

1991年起,街道举办卡拉OK、象棋、健身操等文化体育活动。

2008年,建立18个社区综合文化活动室,组建文化队伍23支,开展各种文体活动30场次。

2010年,成立客家艺术团、川剧爱好者俱乐部,组建锣鼓队、秧歌队、舞龙队等文娱队伍20支。

2017年,完成“成都·成华历史人文丛书”街道卷《龙潭寺》。

2018年,举办第三届客家文化艺术节。

▲图源:龙潭服务业联盟

2019年,每个社区配备1名文化活动管理员,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新增“每周舞蹈”“百姓故事”“亲子阅读”“成华好人”“流动借阅”等免费开放服务项目,全年接待群众3.5万人次;参加成都市总工会2019职工排舞比赛,并获得青年组一等奖。

6

名胜古迹

辖区有千年古寺龙潭寺,成都主城区最大人工湖泊——北湖生态公园,成都的“清明上河图”——龙潭水乡。

【龙潭寺】

建寺初期称为“大庙”,仅供皇亲国戚祭拜,寺院现存蜀国时期文物“拴马桩”“太子墩”,印证了龙潭寺曾经的“皇家印记”。龙潭寺有四大千年奇观和四大千年奇景:千年龙潭、千年古井、千年古树、千年灵龟,千年古刹不惧水、千年龙潭水不变、千年龙井水自出、千年古树龙化身。1998年6月,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潭寺正山门。图源:成都方志

【北湖生态公园】

位于北三环和东三环外侧,占地面积约80万平方米,是环城生态公园的重要节点。2004年成华区划定龙潭乡和成、秀水、石马村为成都北郊风景区核心景区,将其洼地围堰成湖,其中北湖水面约36万平方米。2010年将其重新规划打造,按照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的理念,构建“三区八景”月光山坡、熊猫小吧、阅湖长廊、萤火竹舍、云霞松堤等配套景观,形成集熊猫文化、禅文化、水文化、竹文化、客家文化等多元特色文化于一体的开放式景区,于2019年全面开放。

▲ 图源:成华社科

【龙潭水乡】

位于成华区航天路,占地面积1.47万平方米,是成都中心城区唯一利用活水资源打造的特色街区,被誉为成都的“清明上河图”,是全省唯一的四川省婚庆文化示范基地、四川特色餐饮基地。园区建筑风格以苏州园林式为主体风格,有机融入川西民居元素,具有“东西合璧、南北相融”的特色。

【范家祠堂】

位于龙潭街道威灵社区六组,始建于1787年,是范氏入川始祖范钦若(端雅)第四子范对扬一房的祠堂——壁公祠,龙潭范氏尊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为祖先。1998年6月,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源:成华发布

【院山坡烈士陵园】

位于龙潭街道龙祥社区,占地面积346.67平方米。1950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军一七八师政治部主任朱向离率部执行任务,途经龙潭寺院山坡时遭遇土匪袭击,18名战士为保护老百姓的安全壮烈牺牲。1969年,修建院山坡烈士陵园缅怀先烈。2001年3月,被命名为成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

民风民俗

2018年3月21日,龙潭街道举办第一届龙潭“鸟米粿”客家文化节,展现客家传统美食、客家剪纸、客家童谣、客家舞龙等民俗人文风情,受到广大居民的喜爱,被作为龙潭“十二月市”的节会传承下来。

2019年3月23日,第二届龙潭“鸟米粿”客家文化节在北湖公园举办,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增进客属乡亲交流,传播向上向美的社区精神。

8

土特名产

【客家姜汁鸡】

土鸡煮至八成熟切片,用自制泡青菜、泡辣椒、泡老姜做作料,滚油爆炒,起锅时加入少许醋和淀粉,佐酒下饭皆宜。

【鸟米粿】

鸟米粿用清明前后田间的艾蒿切碎,混合糯米粉揉搓成团,包入腌菜、腊肉等馅料,用玉米皮包裹蒸熟即可。味道清香、口感软糯、咸鲜适口。

▲图源:龙潭街道

【“李鸭子”烟熏卤鸭】

仔鸭宰杀洗净后,加盐码味腌渍一夜,入沸水中略烫至皮紧,捞出抹干水分,置熏炉中,用稻草烟熏至呈茶色,出炉放入卤锅中卤熟,食时改刀装盘,色泽金红、肉质细嫩、烟香浓郁的烟熏鸭即成。

【钟肥肠】

客家的肥肠并非蒸制,而是连糯米粉带肥肠都用油炒热,软糯入味,老年人尤为喜爱。钟肥肠最为出名,最受龙潭客家人喜爱。

▲图源:成华发布

【天鹅蛋】

“天鹅蛋”外形酷似糖油果子,采用发酵糯米粉加油与红糖炒制而成,用竹签将四五颗穿成一串,皮脆内软,加上外面的白芝麻,越嚼越香,是老少皆宜的小吃,尤为儿童喜爱。

9

非物质文化遗产

【裘衣制作工艺】

项目传承人陈朝明,1979年师从龙潭寺罗利森老人,学习并从事裘衣制作至今,被称为“成都裘衣制作技艺最后一人”

▲图源:成华发布

来源:成都方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