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0日,埃及沙姆沙伊赫的一间酒店会议室里,没有红毯,也没有签字笔,但气氛比过去12个月里的任何一次都轻松。以色列和哈马斯各自坐在不同楼层,由埃及情报总局局长卡迈勒在中间传话——这场“隔空对话”持续了整整8小时。
10月10日,埃及沙姆沙伊赫的一间酒店会议室里,没有红毯,也没有签字笔,但气氛比过去12个月里的任何一次都轻松。以色列和哈马斯各自坐在不同楼层,由埃及情报总局局长卡迈勒在中间传话——这场“隔空对话”持续了整整8小时。
哈马斯谈判代表走出会场时,罕见地用了“积极”这个词。他们说,美方新提出的“20条方案”里,有两条打动了他们:一是以军将在签署协议后第16天开始从加沙北部撤军;二是埃及承诺,在协议生效后72小时内开放拉法口岸,允许每天最多300辆卡车的人道物资进入。
以色列方面的回应则谨慎得多。总理内塔尼亚胡在耶路撒冷的新闻发布会上只丢下一句话:“任何协议都必须先确保以色列拥有‘行动自由’。”换句话说,以军想打的时候还得能打,不愿被一纸文件捆住手脚。
这种“一边松口、一边踩刹车”的局面,正是过去14个月里五次停火谈判失败的标准剧情。但这一次,出现了两个新变量:
第一个变量是时间。进入10月后,以色列国内压力陡增:北部边境真主党每天发射的反坦克导弹从20枚增加到60枚,超过6万以色列人仍住在政府提供的临时酒店里,月支出高达2亿美元。对内塔尼亚胡而言,如果能在加沙方向“先降温”,就能抽调兵力北上。
第二个变量是人质。哈马斯手里还有约70名活着的以色列人质,而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最新评估显示,其中至少11人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每拖一周,人质死亡的风险就增加一分。以总统赫尔佐格9日罕见发表电视讲话,呼吁政府“抓住窗口期”,被外界视为替内塔尼亚胡“递梯子”。
不过,协议要落地,还得过三关:
第一关是以色列内阁。内塔尼亚胡的执政联盟里,极右翼的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已公开威胁:如果协议不包括“彻底消灭哈马斯”,他将带领政党退出联合政府。而失去他的6个席位,内塔尼亚胡的多数优势将瞬间蒸发。
第二关是哈马斯内部。加沙地带的哈马斯政治局成员与流亡卡塔尔的政治局之间,对“停火后谁负责管理加沙”仍有分歧。前者希望由巴勒斯坦“本土派”接管,后者则坚持必须保留哈马斯的“军事翼”作为威慑。
第三关是地区国家。埃及除了传话,还提出一个“三方监督机制”:埃及、卡塔尔、联合国各派一名观察员,每天向以、哈双方提交一份“违规行为报告”。以色列担心这会让其军事行动“透明化”,目前尚未点头。
一位参与谈判的埃及外交官透露,各方已约定48小时内给出“最终答复”——不是修改条款,而是直接说“同意”或“不同意”。如果任何一方说“不”,谈判将回到原点;如果都说“同意”,停火协议将在72小时内生效,第一批人质将在第5天被释放。
对加沙地带的230万居民而言,这也许是过去一年来离“安静”最近的一次。36岁的贾巴利亚居民乌姆·艾哈迈德在废墟旁听完广播后,只回了一句话:“我们不再指望奇迹,只想今晚不再听到爆炸声。”
48小时倒计时,已经开始。
来源:乐观的芒果SWcdM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