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3日晚,湘超联赛岳阳主场的中场表演《吾谁与归》刷屏网络,被网友誉为“湘超top1”。这场仅十五分钟的音诗画演出,不仅点燃了近两万名现场观众的热情,更在社交平台引发广泛共鸣。它之所以成功,不仅在于精良的制作,更在于其深植于岳阳文化土壤、精准捕捉时代情绪,并
据10月9日《岳阳日报》报道,10月3日晚,湘超联赛岳阳主场的中场表演《吾谁与归》刷屏网络,被网友誉为“湘超top1”。这场仅十五分钟的音诗画演出,不仅点燃了近两万名现场观众的热情,更在社交平台引发广泛共鸣。它之所以成功,不仅在于精良的制作,更在于其深植于岳阳文化土壤、精准捕捉时代情绪,并实现了全民参与的情感共振——这是一次体育、文化与城市精神的深度融合。
《吾谁与归》的成功,绝非偶然。它巧妙嫁接千年文脉与时代情绪,将《岳阳楼记》的“先忧后乐”与《我爱你中国》的赤子深情熔于一炉,既唤醒历史记忆,又点燃家国情怀。这不是简单的“声光电”堆砌,而是对岳阳文化基因的精准提取与现代表达。当滕子京穿越时空,当五星红旗掠过绿茵,观众看到的不只是表演,更是自己与脚下土地的情感共振。
更可贵的是,这场秀实现了“全民共创”。从大学生志愿者到专业演员,从技术团队到普通球迷,人人都是参与者。两万人齐唱《我爱你中国》,手机闪光灯汇成星河。这一刻,主客队界限消融,体育回归共同体的本真意义。文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陈列,而成了可感、可唱、可传的情感纽带。
岳阳破圈的启示在于,体育赛事可以成为文旅融合的新入口。当中场秀不再是“凑时间”的填充物,而成为观众翘首以盼的文化盛宴,城市魅力便在无形中传播。从《岳州印记》到《龙窖山印象》,岳阳用一场场精心策划,把山水人文、非遗民俗、生态理念娓娓道来,让湘超赛场成为“行走的岳阳名片”。
竞技终有胜负,但文化共鸣长存。岳阳主场做对的,是始终把“人”放在中心。尊重观众情感,激活文化认同,让一场球赛,成为一次集体的精神返乡。这或许正是新时代文体旅融合最动人的模样。
当中场秀不再只是比赛的“间隙”,而成为万众期待的“高光”,一座城市的文化自信便在绿茵场上熠熠生辉。这不仅是湘超的胜利,更是新时代文体旅深度融合的生动范本。
来源:岳阳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