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座,太极宫玄武门,它位于长安城北部,今西安市新城区自强西路附近,是唐代太极宫的北正门,也是宫廷禁军的重要驻地,直接关乎皇宫安全,也是皇室成员出入后宫的重要通道。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就发生在这里。
先说说长安城的玄武门。
唐代古长安城的玄武门共有三座。
第一座,太极宫玄武门,它位于长安城北部,今西安市新城区自强西路附近,是唐代太极宫的北正门,也是宫廷禁军的重要驻地,直接关乎皇宫安全,也是皇室成员出入后宫的重要通道。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就发生在这里。
玄武门之变是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唐朝长安城太极宫玄武门,伏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后被立为新太子并继承皇位的宫廷政变,直接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开启。
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后,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权力斗争白热化。李建成为保储位,联合齐王李元吉排挤李世民;李世民因平定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军功卓著、威望极高,麾下拥有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等心腹,双方矛盾不可调和。李建成计划借突厥南下之机,夺李世民兵权并除掉他;李世民得知后,在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劝说下,决定先发制人。李世民率尉迟恭、长孙无忌等10人,提前在玄武门设伏,此处是李建成、李元吉入朝的必经之路。当李建成、李元吉行至临湖殿时察觉异常,欲转身返回,李世民率人冲出,先射杀李建成,尉迟恭随后射杀李元吉。东宫与齐王府士兵闻讯来攻,尉迟恭持李建成、李元吉首级震慑乱兵,迅速平息冲突;同时,尉迟恭入宫向李渊“宿卫”,实则控制局势,李渊被迫接受政变结果。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朝政由其主持;同年9月,李渊禅位,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后,以“亡隋为鉴”,任用贤能、虚心纳谏,开创了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的“贞观之治”,为唐朝盛世奠定基础,但也开创了唐代“皇子为争储位而兵变”的先例。
第二座,大明宫玄武门,位于大明宫北部,今西安市未央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内,在丹凤门(正门)的正北方。是大明宫的北入口,门外设有重玄门作为防御屏障,主要供宫廷人员、仪仗队伍出入,安全性设计更完善。多是唐代中后期皇室日常活动的通道,如皇帝前往城北禁苑狩猎时会经过此处。
第三座, 兴庆宫玄武门,位于兴庆宫西北部,今西安市碑林区兴庆宫公园内,并非兴庆宫的正门(正门为兴庆门)。作为兴庆宫的偏门,主要服务于宫内日常交通,连接兴庆宫与宫外的坊市,规模和重要性远不及前两者。
再说说洛阳的玄武门。
洛阳的玄武门,始建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是隋唐洛阳城宫城紫微城的正北门,位于宫城北墙正中,门外是护卫宫城的驻军所在地,拥有坚固的工事和精锐部队,是宫中军事事件的主要发生地。和长安太极宫玄武门一样,洛阳的玄武门也有很多故事,历史上著名的“神龙之变”就发生在这里。
神龙之变,发生于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是由太子李显与张柬之、崔玄暐等宰辅重臣发动的一场宫廷政变。武则天晚年宠幸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人插手朝政,引发朝廷上下不满。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日(2月20日),张柬之等人率领左右羽林军五百余人来到玄武门,派李多祚、李湛及王同皎到东宫迎接李显,随后斩断门闩闯入宫内,在迎仙宫走廊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并进至武则天居住的长生殿,逼迫她退位。次日,武则天决定由太子李显代行处理国政,正月二十四日,武则天将帝位传给李显,二月初四,李显正式复位,复国号为唐,武周朝廷终结。
长安和洛阳两个玄武门分别上演了唐代两场改写历史的宫廷政变,是权力更迭与时代转折的见证。两座玄武门,两场宫廷变,藏着唐代最鲜活的权力与人性博弈。长安玄武门的刀锋,是李世民在“要么死、要么掌权”中的破局。它带着血腥,却意外劈开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坦途;洛阳玄武门的兵戈,是张柬之们为“复李唐、安社稷”的举事,它终结了武周,却也没能止住中宗复位后的朝堂乱象,自此以后,唐朝逐渐衰弱。
有意思的是,同样叫“玄武门”,同样是北门之变,结局却写满无常:一场让王朝走向巅峰,一场只短暂稳住了皇权。这或许正应了历史的复杂。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只有时代洪流下,每个人、每次选择都在推着历史拐弯。而这两座城门,就像沉默的见证者,把权力的残酷、理想的微光,都刻进了砖石里,让后人读来,既有对权谋的唏嘘,也有对盛世不易的感慨。
来源:小方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