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在王稳庄镇东兰坨创富工坊,张云迪一有空就拿起手机,反复琢磨自己新制作的短视频。画面中,村民巧手编织的手工包,配上AI生成的文案,让视频内容更加生动有趣,点赞和评论也明显多了起来。而在辛口镇的番茄农场,李淑娟把刚采摘的番茄摆放整齐,用手机支架取代了往日的秤
近日,在王稳庄镇东兰坨创富工坊,张云迪一有空就拿起手机,反复琢磨自己新制作的短视频。画面中,村民巧手编织的手工包,配上AI生成的文案,让视频内容更加生动有趣,点赞和评论也明显多了起来。而在辛口镇的番茄农场,李淑娟把刚采摘的番茄摆放整齐,用手机支架取代了往日的秤盘——她正忙着为自家获奖的番茄拍摄推介短视频。这些“不寻常”的场景,都源于一场刚刚结束的培训。从盛夏到初秋,西青区共有30位像她这样的新农人和工坊骨干,用12天时间系统学习了如何将手机这件日常用品,真正变成增收致富的“新农具”。
“老师当场点拨 我才开了窍”
“以前的直播就是干巴巴介绍产品,自己心里都没底。”说起过去,张云迪有些不好意思。她感觉真正的转折来自培训中的“直播模拟”。“那次是老师手把手教,让我们每个人现场演练,然后逐一指出问题——怎么和屏幕前的观众打招呼,怎么把‘针脚密实、样式独特’这些特点说得有趣。当时老师帮我调整了一下话术,我马上就感觉豁然开朗!”回到工坊后,她立刻将所学付诸实践:“现在直播间不再冷清,人气涨了,还有了固定粉丝常来问问新品,心里感觉特别踏实。”
“老把式”遇见新平台 心里亮堂了
记者在现场与李淑娟聊天时,能深深感受到这位传统农人主动求变的决心。“从2018年学种番茄,到今天学卖番茄,我真是每次培训都有新收获。”她坦言,过去销售全依赖老客户和线下,看着年轻人在网上经营,自己只有羡慕的份儿,“心里干着急”。这次,她从开直播到剪辑片段,一步不落地跟着学,目标非常明确:“我一定要把线上这条路走通,别人能做到,我也行!”她的语气坚定,“老师总鼓励我们走出去,说外面天地宽得很。”这份敢于尝试的劲头,已让她家的番茄在比赛中获奖,也即将为她带来线上的新顾客。
成长与收获:
数字技能点亮的是信心与未来
十二天的系统学习,其意义早已超越了技能本身,更深刻地转化为一种“我能行”的坚实信心。对于王稳庄镇的张云迪而言,这份信心体现在从直播时“心里没底”到如今“心里踏实”的转变,她为工坊的手工包找到了触达更多消费者的清晰路径。而在辛口镇的李淑娟身上,成长则意味着从深耕线下到主动拥抱线上市场的勇气,这是她经营生涯的一次重要跨越。
此次培训更重要的意义,在于编织了一张连接未来的协作网络。它让各街镇的学员在思想交流中碰撞出火花,更通过区里搭建的产销对接平台,为李大姐家的番茄等优质农产品架起了一座桥梁,直通“津农荟”等广阔市场。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就这样在希望的田野上开花结果。
结训并非终点,而是一个用新技能、新思维开创未来的起点。对这群西青新农人而言,最深刻的改变并非仅是学会操作某个软件,更在于思维与视野的整体开拓。他们正努力将手机屏幕变为展示特色农产品的窗口,将数据流量转化为带动增收的源头活水。这份从传统农耕向数字云端的有力迈进,正是西青乡村焕发蓬勃生机的最生动写照。
来源:西青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