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些年,伊朗在中国的风评着实有些尴尬。从最开始似乎是可以勠力同心对抗西方帝国主义的“盟友”,到如今却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路人”。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因为其内部的“既要又要”。既想要获得美西方的友谊,又想要从中俄手里获得免费的利益。而在最近,又一件事情表明
这些年,伊朗在中国的风评着实有些尴尬。从最开始似乎是可以勠力同心对抗西方帝国主义的“盟友”,到如今却成“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路人”。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因为其内部的“既要又要”。既想要获得美西方的友谊,又想要从中俄手里获得免费的利益。而在最近,又一件事情表明,看样子伊朗输的还是不够惨,居然把主意打到中国头上。
来自伊朗广播电视台IRIB的消息,在日前,伊朗航天研究所的负责人瓦希德·亚兹达尼安,向媒体透露,因为GPS经常性中断。所以伊朗政府方面正考虑接入中国北斗系统。但面对美国GPS唯唯诺诺,可面对中国北斗系统却“重拳出击”。伊朗这个航天研究所的负责人居然强调需要“评估潜在风险”,甚至宣称,北斗系统也就用了1年2年,之后会在3到5年时间里建成自主导航系统。
我们就先不说,伊朗自家卫星都还没整太明白,怎么就有自信3到5年能搞出自己的卫星星座体系、导航系统。我们单纯就说,伊朗对美国“摇尾乞怜”,却对中国的善意屡屡犯疑心病,就注定了伊朗将来还有大的跟头要栽。他的行为模式,似乎配得上它正在经历的苦难。
从技术安全角度分析,北斗系统作为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之一,已通过东盟、中东欧及非洲多个国家的使用验证了其可靠性。与GPS相比,北斗特有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在复杂地形和应急通讯场景下更具优势。伊朗方面担忧的数据安全问题,实际上通过加密技术和本地化服务器部署即可解决。但伊朗技术官员的疑虑似乎更多源于“政治态度”,而非技术评估。一边过于亲近美国产品,一边对新兴合作伙伴中国保持戒心。这样的反差,反而更让人怀疑,伊朗不过是在借中国的“合作”,来当做想美国讨价还价的“筹码”。
然后,我们再来说说伊朗要搞自己卫星导航系统的事情。这就是典型的“中国行,我也行”的思维逻辑。这个逻辑的背后,是西方舆论冲刷下,西方种族主义对华态度的镜像。一方面承认西方技术优势,另一方面却认为中国能做到的,那必然不是什么高技术力的东西,所以自己也能做到,完全忽视客观发展规律的差异。
中国建设北斗系统历时二十六年,先后发射五十九颗卫星,投入资金超过百亿美元。而伊朗目前自主发射的卫星仅停留在低轨道通信级别,其航天发射成功率尚不足70%。将国家战略建立在如此薄弱的技术基础之上,与其说是雄心,不如说是脱离技术现实的盲目。
一定程度上来说,伊朗现在在导航系统上表现出来的行为,恰恰是内部带路党和亲美派太多的表现。对西方充满幻想。伊朗也不是只考虑过北斗系统,俄罗斯此前也曾经抛出过橄榄枝,共同合作开发格洛纳斯卫星系统。伊朗也同样是不愿意积极回应。这种在多选项间的持续徘徊,始终在不断消耗伊朗为数不多的战略机遇期。
有一说一,伊朗当前这场关于卫星导航系统的纠结,不过是伊朗诸多问题的一个缩影。当一个国家的野心超越其能力,当怀疑主义遮蔽理性判断,其战略困境就永远无法找到出口。在这个由科技重新定义国际权力的时代,伊朗若不能破除心魔,未来恐怕依旧会重复这些年的苦难。
来源:刘振起观点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