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到这些老物件,就像看到父辈们背着行囊下南洋的模样。作为埕边村的侨亲,我们也会把这份乡情传承到下一代。”10月6日上午,泉州南安市埕边侨史馆正式揭牌开馆,侨亲和村民们走进这座承载着百年记忆的古厝,重温埕边村的红色岁月与侨乡情怀。
“看到这些老物件,就像看到父辈们背着行囊下南洋的模样。作为埕边村的侨亲,我们也会把这份乡情传承到下一代。”10月6日上午,泉州南安市埕边侨史馆正式揭牌开馆,侨亲和村民们走进这座承载着百年记忆的古厝,重温埕边村的红色岁月与侨乡情怀。
南安市埕边侨史馆揭牌开馆 黄奕群/摄
记者了解到,南安水头埕边村是闽南著名侨乡,村里拥有保护完整的番仔楼22栋,都是早期南洋华侨先贤回乡建造的,最久的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我们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很早的时候,这里就播下革命的火种,并随着海外华侨远播东南亚,许多华侨先贤成为革命者。”埕边村党总支书记高少阳介绍,侨史馆选址于马来西亚共产党原总书记张忠民的故居,这座古厝已有120余年历史。
据高少阳介绍,张忠民(原名高紫荆)故居名为“四房”新厝,为二进式三间张九架闽南红砖古大厝。古厝东建有护厝、西建有东厅,总建筑面积530平方米。侨史馆通过“望瀛僊、忆红色、侨这里、赞埕边、传家风”五大板块,系统呈现村庄的发展脉络。
侨史馆通过五大板块,系统呈现村庄的发展脉络 黄奕群/摄
“此次开馆,不仅是对古厝的活化利用,更是传播红色精神和华侨精神的加油站。”埕边村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以侨史馆为纽带,常态化开展红色研学与侨眷交流活动,让红色基因与华侨精神在乡村振兴中持续发光。
编辑:潘泽彦
审核:白彩惠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来源:海峡都市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