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问题特简单:你只算着“圈了多少鱼”,却没管“鱼塘水干不干净”。
现在不管是小店铺还是大公司,都在说“做私域”。
朋友圈加了一堆客户,社群里也满是好友。
看着好友数蹭蹭涨,不少老板还挺得意。
可转头一看,发条活动消息没几个人理,想推个产品更是没动静。
这哪是流量池,分明是僵尸粉仓库!
其实问题特简单:你只算着“圈了多少鱼”,却没管“鱼塘水干不干净”。
就像楼下水果店,老板天天加顾客微信。
可除了发水果打折,从来不说怎么挑甜西瓜、芒果怎么放更保鲜,时间长了谁还看他消息?
还有一些做餐饮的老板们,加了客户就拉群,群里除了发优惠券就是催下单。
没俩月群里就只剩广告刷屏,客户要么退群要么屏蔽,这私域不就白做了?
真正有用的私域,从来不是好友数堆出来的。
比如有一位服装店老板,手机里有5000多个好友,每月复购却不到50人。
翻了翻她的朋友圈,全是“新款到货”“满200减50”。
没一条教顾客怎么搭配、不同身材选什么版型的内容。
后来让她每周发两条搭配干货,比如“梨形身材穿A字裙显瘦”。
再搞个“老客户穿搭晒图有奖”的小活动。
才俩月,复购就涨到了180多人。
所以不是客户不买账,是你没给他们留下来的理由。
想让私域不躺平,得从根上解决问题。
这 5 件事要是做不好,再多人也没用。
首先是客户从哪来,别死磕一个渠道。
有的老板就盯着直播间加粉,直播间一停,新客户就断了;
还有的只靠门店扫码,下雨天没人进店,流量就掉链子。
聪明的做法是多管齐下,比如开服装店的,既能从抖音直播间引流。
也能在门店让客户扫小程序领穿搭手册加好友,还能在小红书发客户实拍图留微信。
这样不管哪个渠道出点问题,其他渠道还能补上来,流量才稳。
然后是客户刚加进来的时候,别上来就发广告。
我加过一家面包店的微信,刚通过就收到一条消息:“亲,今天吐司买一送一,还有新品可颂尝鲜~”
我当时就想“又是推销的”,差点删了。
后来加另一家咖啡店,人家先问“平时喜欢喝美式还是拿铁呀?”,
再发 “每周三会员日,你喜欢的品类能减 5 元,到时候提醒你”,我反而愿意留着。
你看,第一印象多重要,先让客户觉得“你懂我”,而不是“你想赚我钱”。
再者,别让客户在群里“躺尸”。
很多社群建完就不管了,要么安静得像没人,要么一说话就是广告。
其实可以搞点小互动,比如母婴店社群,每周三下午发“宝宝辅食小课堂”,让宝妈们分享自己做的辅食;
零食店社群搞“猜价格赢试吃”,客户参与度一下就上来了。
遇到老不说话的客户,也别直接删,发个专属福利。
比如 “好久没见你啦,给你留了份你之前买过的坚果,到店就能领”,不少客户会被重新激活。
还有内容别全是促销,得有干货。
就像做美妆的,别天天发“口红打折”,可以多讲“黄皮怎么选口红颜色”“新手怎么画眼线不手抖”;
做家居的少发“沙发降价”,多分享“小户型沙发怎么选不占地方”“怎么清洁布艺沙发更干净”。
客户觉得你发的内容有用,才会愿意看,等你偶尔推个产品,他们才不会反感。
最后一点就是转化别只靠打折。
有的老板一没生意就打折,今天打8折,明天打7折。
客户都等着更低的折扣,反而不买正价产品了。
不如搞会员制,比如买满3次就升会员。
会员能享免费售后,还能优先体验新品。
就像一家书店,会员能免费参加读书分享会,还能借书回家看。
很多客户为了这些权益,宁愿原价买书,也不等打折。
这样既赚了钱,还能让客户一直跟着你。
其实私域运营没那么复杂,核心就是“把客户当朋友,而不是数字”。
别再盯着好友数沾沾自喜,把这5件事做好,让客户愿意看你的消息、愿意跟你互动、愿意复购,这样的私域才真的有用。
来源:玖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