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色如许,佳节双至。从“川超”赛场的万人呐喊,到巴山大峡谷景区的如织人潮;从夜空中无人机烟花秀绘就的璀璨图景,到城区夜市升腾的“烟火气”……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达州公安民警坚守忙碌的身影与繁荣红火的达州文旅市场交相辉映,构筑起坚实的安全屏障,让八方游客在
10月9日
《达州日报》第4版以
《平安底色浓 烟火气象新》为题
秋色如许,佳节双至。从“川超”赛场的万人呐喊,到巴山大峡谷景区的如织人潮;从夜空中无人机烟花秀绘就的璀璨图景,到城区夜市升腾的“烟火气”……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达州公安民警坚守忙碌的身影与繁荣红火的达州文旅市场交相辉映,构筑起坚实的安全屏障,让八方游客在细微处感受到一座城市的治理温度与诚意。
创新安保机制 护航大型文旅活动
10月1日傍晚时分,达州高新区梨树坪湖畔流光溢彩。当晚在此举行的2025年达州市“庆双节·迎川超·创5A”璀璨烟花秀活动吸引了近10万名群众前往观看。
当天中午,在主舞台西侧临时搭建的前线指挥部内,各项工作正有序开展。达州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副支队长刘刚正紧盯电子大屏,对各点位安防安保进行再次巡视检查。
梨树坪前端指挥室内,通过大屏端、移动端联动实现动态布控预警、安保任务的一键下达,为指挥部署、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端口横向连接达州市公安局情指中心,纵向贯通前线指挥部、区域指挥长、责任区负责人、点位执勤民警和应急备勤力量,形成大数据体系支撑下的一体化数据指挥通道。
今年以来,特别是国庆、中秋假期,全市大型活动呈现数量多、规模大、规格高的特点,安保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此,达州市公安局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意识,以“专业+机制+大数据”警务运行模式为依托,以“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为总牵引,构建“立体化、智能化、协同化”安保机制,为大型活动保驾护航。市公安局联动文旅、商务、交运等20余部门召开安保协调部署会,通过实地踏勘、压力测算推演、制定任务清单、压实职能部门职责任务,已成为全市开展大型活动安保任务的专业流程。仅今年“双节”期间,达州公安圆满完成12场次大型活动安保任务,均做到了“绝对安全、万无一失”。
“在执行安保任务时,除借助大数据技术外,现场科学布控也是关键。市公安局提前围绕活动规模和特点确定安保等级,测算警力需求,逐层级逐环节定人定岗定责,并围绕人流密度、拥堵指数等因素预设阈值,综合采取硬质隔离、人力隔离、分批放行、路线分流等措施,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市公安局副局长沈晓表示。
一场场大型活动接踵而至,群众参与热情高涨。达州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情指中心主任刘珂成告诉记者,在达州高新区梨树坪举办烟花秀,虽是开放性活动场所,但按照以往经验和节日规律性特点,本次活动群众参与人数将再创新高。为更好完成安保工作,在市公安局的统一安排部署下,除活动所在地达州高新区警力全员上岗外,市公安局、通川区分局、达川区分局派出了增援警力,当天共出动警力800余人。同时,依据活动场地特点实行网格化分层管理。
10月2日晚,又一场大型活动——“川超”比赛在达州市体育中心拉开帷幕。当晚现场观赛球迷超过2万人,参与安保工作的警力也近千人。赛后,球员和球迷对赛事安保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达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副支队长张欢说,在接到安保任务后,综合考虑规模、人数、布局等因素,从人员部署、交通疏导到应急处置、通信保障,对安保措施进行反复推敲和演练,形成了详细周全的安保方案和多套应急预案。
创新服务机制 打造舒心文旅环境
10月3日清晨,巴山大峡谷景区迎来大批游客。中午时分,骤雨忽至,不少未携带雨伞的游客赶往游客中心躲雨。
见多名游客被雨水淋湿,在周边巡逻值守的民警陈志强、李红星迅速协调游客中心、周边商家准备了姜茶、雨伞、吹风机和毛巾。之后,又通过对讲机、广播等方式有序提示和引导景区内游客尽快返回游客中心。
陈志强、李红星是宣汉县公安局巴山大峡谷派出所的民警,他们每天在景区一线巡逻,负责维护景区治安秩序、处理涉旅纠纷,为游客提供咨询、引导等服务。
李红星告诉记者,作为景区民警,不仅要守护游客的安全,也要悉心服务群众。“平时,我们也会加强对景区业务服务和当地民俗文化知识的学习掌握,确保能够解答群众的各类咨询疑问,要主动成为景区的宣传员。”
当前,巴山大峡谷景区共设有1个派出所和4个分布在各重要景点的警务室。每逢节假日和旅游旺季,公安民警都会采取“车巡+步巡”“定点值守+流动巡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景区重点区域、人流聚集地展开巡逻,为游客出行保驾护航。
在陈志强看来,自巴山大峡谷创建5A级旅游景区工作启动以来,公安民警的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全市人民都期盼着创建成功,我们感到重任在肩,要展现更好的精神风貌和服务能力,让游客真正来得安心、游得畅心。”
在巴山大峡谷景区,辖区派出所还与属地文旅、市场监管、综治中心等部门建立警旅联动服务机制,构建起了“公安主导、景区协同、群众参与”的群防群治网络,做到“矛盾联调、治安联控、打击联处、应急联动、服务连心”。“现在,从相关职能部门再到基层一线,从上至下都拧成了一股绳,我们的联动协作机制更加顺畅,这也是一个新的变化。”陈志强说。
达州另一知名景点——万源八台山景区也在“双节”期间迎来客流高峰。10月5日,万源市公安局八台派出所民警阳成龙接到报警电话,一名游客因未按标注线路爬山,在山间迷路。由于当时天色已晚,且该游客无法准确描述所在位置,该派出所即刻启动应急预案,联动属地乡镇、企业和游客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仅用20分钟就成功救援了该名游客。
八台派出所所长冯中旭表示,目前,景区已实现联防预警、联动出警、快速处置,形成互相联动、整体防控的群防群治工作模式,织密动态立体治安防控网。
创新管理机制 构建高效保障体系
为护航“双节”文旅活动与群众出行,达州公安以创新管理机制构建高效保障体系,在活动交通疏导、景区综合管控及全域出行保障中层层发力,确保交通有序、游客安全。
10月1日至2日,“巴国故都·巴适宣汉”迎秋季文旅促消费文化演艺活动在宣汉县巴人广场举办。活动前数小时,宣汉县公安局交管大队便通过媒体、导航APP、路面指示牌发布临时交通管制提示,引导非必要车辆避开核心区域,从源头为活动现场“减负”。演出临近尾声,新增的临时公交专线提前抵达广场周边,实现群众“即来、即走、快速疏散”,有效缓解私家车集中离场的拥堵压力。同时,宣汉县公安局交通指挥中心依托集成视频监控、交通流量数据、信号灯控制系统的统一平台,通过“一屏统揽”实时感知路网车流变化,及时调整信号灯配时、拓宽车道、设置潮汐车道,持续提升关键节点通行效率。
“双节”期间,万源市公安局八台派出所也搭建起八台镇社会治理(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融合场景,接入公安天网、雪亮工程、景区内部监控资源,联合景区管理中心、属地政府工作人员实时监测景区情况,实现“风险隐患及时发现、警力资源合理调配、突发事件及时处置”。针对景区车流高峰,公安部门还采取“近地+远端”分流管控,近地聚焦景区核心区域引导,远端在白沙镇、石塘镇、古东关街道设置临时停车场,通过执勤民警与政府工作人员现场引导避免拥堵。万源市公安局情指中心主任熊小刚表示:“精准预判+前置干预,让景区几乎不会出现拥堵情况。”
此外,针对“双节”出行高峰,达州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提前开展专题研判,梳理辖区主干道历年通行数据与变化规律,制定专项交通管理方案,各路面执勤单元聚焦“事故防控、违法整治、缓堵保畅”三大任务,细化勤务部署,一线警力全员上路值守、疏导交通,全力确保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稳定。
来源:一品姑苏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