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顺德,何以“留客”?一场从舌尖到心间的奔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09 20:59 1

摘要:当国庆的欢腾遇上中秋的团圆,2025年的超级“黄金周”,顺德再次成为湾区焦点。它不再仅仅以美食之名吸引饕客,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一场全域联动的文旅实践,展示了“百千万工程”下的开放城市新貌,交出了一份以人文经济学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答卷。

当国庆的欢腾遇上中秋的团圆,2025年的超级“黄金周”,顺德再次成为湾区焦点。它不再仅仅以美食之名吸引饕客,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一场全域联动的文旅实践,展示了“百千万工程”下的开放城市新貌,交出了一份以人文经济学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答卷。

据顺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统计,国庆中秋假期(2025年10月1日—10月8日),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约214万人次,接待国内外过夜游客约36.51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约6.91%);一日游游客约17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约16.61亿元。数字背后,不仅体现着游客规模与消费动能的显著提升,更折射出聚力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顺德在文旅融合路径上的智慧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理念在此交织,正推动城市从吸引“流量”向创造“留量”转变,也为顺德建设岭南文化精致小城注入了持续动能。

开放体验

从政府大院到全城“宠客”的流量密码

这个黄金周,顺德最火的“景点”莫过于区政府大院。免费开放的1760个车位、20元一份的暖心餐食,让这里一跃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标”。而这场政府惠民行动,其意义远不止于解决假期停车、吃饭难题,它更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顺德正以开放、务实的举措,切实回应民生需求。

“确实很方便,带着一家人到附近游玩既不用考虑停车问题,也能到政府大院里看一看。”从广州到顺德旅游的黄先生一家,选择把车停在了政府大院。

同时,机关食堂推出四种不同的套餐,每份均为20元,菜品有蒜香鸡中翼、四杯鸡中翼、五柳鱼扒、咖喱鱼蛋牛杂、西芹圆椒炒鱼腐和蒜蓉西生菜等,开售仅半小时,限量1500份的套餐就已售罄。“既便宜又好吃,这种假期体验真不错!”专门来“打卡”的顺德本地市民梁姨笑着说。

截至10月8日晚,开放体验活动共接待市民游客近18.5万人次,车辆停放近2.23万车次,供应简餐套餐10500份、双皮奶11800碗、核桃酥7000个,投入保障人员约3900人次,顺德机关大院成为国庆中秋期间佛山最具人气的“网红打卡点”之一。

这一系列便民举措不仅叫好叫座,各级主流媒体也纷纷进行报道,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多次聚焦,将顺德这一暖心实践推向了全国视野,央视新闻还专门点评:敞开大门的停车场、食堂,地方政府用“接地气”的举措,真正破解假期出游的痛点。

有专家也指出,将行政空间转化为公共服务空间,它意味着政府不再只是管理者,更是服务者、同行者,以开放姿态主动融入城市文旅生态,与市民游客共享城市空间、共筑城市温度。

这一思路也迅速从区级层面延展为一场全城响应的“宠客行动”。各镇街纷纷开通免费接驳专线,将集聚在区政府的巨量游客,有序引导至全区各个景区、商圈与街区。游客在顺德感受到的,不只是便利,更是被重视、被欢迎的体验。这种转变背后正是城市治理理念的升级——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服务软实力支撑文旅高质量发展。

实际上,从“打卡区政府”到“玩转大顺德”、再到全城打开胸怀,一次大胆的尝试,已然演变为一场展示城市温度、服务精神和协同效率的全民行动,成为顺德这个国庆中秋假期里最动人的故事。

美食打卡

从味蕾享受到激活全域旅游的核心引擎

食在广州,厨出凤城。国庆中秋假期,顺德美食再次展现了其作为“顶流”的强大号召力。大良华盖路步行街、金榜街、华侨城欢乐海岸PLUS、容桂渔人码头、北滘和美术馆周边等美食聚集区,从清晨至深夜,人潮涌动,香气缭绕。

位于大良的凤庭酒家,八天假期几乎爆满。该店王经理表示,国庆中秋假期,店内客流量显著增长,人气持续爆棚。10月8日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即便到了假期最后一天,门外等候叫号的食客依旧排起长龙,生动印证了顺德早茶文化的旺盛生命力与持久魅力。

金榜牛乳文化街日均客流量突破5万人次。“欢记牛乳店”店主李小姐边忙活边介绍:“我们凌晨就开始准备,一直卖到晚上9点,还是供不应求。”与此同时,龙眼炸猪肉、均安蒸猪等特色小吃也排起长队,购买者中“90后”“00后”占比超过七成,显示出年轻一代对传统美食的极高热情,也成为激活全域旅游的“味蕾经济”新动能。

在陈村,2025粤港澳大湾区(顺德)美食文化周于花香中开启,以食为媒,融合音乐、非遗,持续巩固着顺德的世界美食之都地位。此外,顺峰山公园的佛山咖啡文化周成功挑战“最多人同时冲煮咖啡”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用一杯咖啡的浓香,展示了顺德年轻化、国际化的另一面。

当夕阳西下,月色下的顺德经济活力愈发蓬勃。在容桂渔人码头,夜间市集、乐队驻唱、灯光秀,将夜晚的客流转化为了强大的消费力。据统计,国庆中秋假期期间,顺德重点监测的夜间消费区域营业额增长显著,夜间游客量占总量的比例过半,“夜顺德”已成为一张闪亮的新名片。

10月8日晚,顺德融媒联动参与,让顺德美食再次香飘央视直播间,CCTV13东方时空特别策划《中国晚八点 璀璨夜中国》将镜头对准顺德美食文化嘉年华,鲜活展现了双皮奶、顺德鱼生、陈村粉、伦教糕等顺德老味道,与全国观众一起“云”上共品匠心美味。央视主播都感叹:舌尖上的顺德,隔着屏幕都觉得好吃。

包括美食在内,国庆中秋假期期间,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中青报、新华网、人民网等央媒报道顺德共37次,进一步增强了“世界美食之都”的全球吸引力。

从吸引“流量”到创造“留量”的人文实践

除了美食引流,在这个国庆中秋假期,来顺德住下来慢慢品读文化味、体验乡村古韵,寻找“诗和远方”,也成为众多游客假期出行的热门选择。

当千年水乡遇上非遗魅力,古桥流水间将上演怎样的诗意画卷?10月1日—6日,“最岭南,在杏坛”2025顺德水乡民俗文化系列活动在杏坛镇逢简水乡举行,杏坛人龙舞、醒狮、舞龙、永春、鱼灯、龙舟说唱、八音锣鼓、粤剧曲艺等轮番上演,非遗定点表演盛情绽放,通过水乡非遗特装和精湛的特色表演让市民在游览水乡的同时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来自深圳的游客王先生惊叹:“在千年古桥下看舞龙表演,这种力量与美感的冲击,是在平日里无法体会的。”

10月7日晚,虽遇风雨,大良鱼灯巡游依然惊艳亮相,“一夜鱼龙舞”照进现实,由非遗传承人手工扎制的数百盏七彩鱼灯,在青少年的挥舞下,穿梭于清晖园、华盖山栈道,宛若星河倒泻,流光溢彩。

而在环两江示范区的龙江镇左滩村,则主打古村风情与现代体育交融。见龙桥、三圣宫、疍家文化展览馆、桑园围博物馆、甘竹滩洪潮发电站历史展示馆等隐秘宝藏遍布,游客们在此漫游,即可探访这个绝美古村落,欣赏“百千万工程”下的乡村新貌,也可闲坐甘竹溪畔,感受传统龙舟竞速赛、粵港澳大湾区桨板球公开赛的激情。

不单只传统,多元文化的引力也在争相迸发。10月1日—4日,潭洲国际会展中心五展联动,痛车、动漫、非遗潮玩等同台竞技,打造出一场综合性的文化消费盛宴;乐从凭借林忆莲巡回演唱会让“演艺之城”名片更加闪亮;北滘庭院节则探索“庭院经济”的无限可能,将城乡融合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相比于一线都市,顺德更有小城的精致和恰到好处的舒适感,美食、美景、文化都值得再来一趟。”这个假期,吴女士专门从浙江绍兴坐飞机到广州,再打车到顺德旅游,先后游览了清晖园、华盖路、凤岭公园、渔人码头、逢简水乡、顺德博物馆,经历了三天两夜的慢游后,对此行评价颇高。

从古朴水乡到清新田园,从传统民俗到现代演艺,这些丰富的意象共同拼贴出顺德文旅消费的多元魅力。这幅魅力拼图,正吸引游客放缓脚步,从“走马观花”的浅层游览,转向“下马赏花”的深度沉浸。而当澎湃的“流量”由此沉淀为坚实的“留量”,“过夜经济”随之强劲升温,化为推动顺德文旅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强劲动能。

当前,国庆中秋假期虽已落幕,但顺德以人文经济学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正迎来全新的开始。

文/顺德融媒记者 邵姮

图/顺德融媒记者 周焯杰

来源:佛山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