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万成交 黑龙江光绪元宝试铸铜样为何成藏界顶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10 01:45 1

摘要:2023 年 11 月,英国伦敦苏富比 “东方钱币专场” 拍卖会上,一枚直径 39 毫米、重约 26.8 克的黑龙江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试铸铜样,经过 12 轮激烈竞价,最终以142.23 万元人民币(含佣金)落槌!这个价格不仅刷新了该品种近五年拍卖纪录,

2023 年 11 月,英国伦敦苏富比 “东方钱币专场” 拍卖会上,一枚直径 39 毫米、重约 26.8 克的黑龙江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试铸铜样,经过 12 轮激烈竞价,最终以142.23 万元人民币(含佣金)落槌!这个价格不仅刷新了该品种近五年拍卖纪录,更让藏界哗然 —— 要知道 2023 年普通清代 “袁大头” 银元均价仅 1500 元左右,这枚黄铜样币的身价竟相当于 948 枚普通银元,而它能稳坐 “银圆十大珍” 宝座,北京钱币收藏家协会会长李建军直言:“全球不足 10 枚的存世量,加上完整的历史传承链,就是它最硬的价值背书。”

时间倒回 1900 年,正值晚清货币改革关键期。黑龙江将军寿山鉴于边疆 “银钱匮乏,贸易阻滞” 的困境,多次奏请清廷设立造币厂,最终获准在齐齐哈尔筹建黑龙江银圆局,并委托德国柏林造币厂设计并试铸样币。然而同年 6 月,沙俄以 “保护中东铁路” 为由,派遣 17 万大军入侵东三省,8 月齐齐哈尔沦陷,刚建成的银圆局被俄军焚毁,未及正式投产的样币模具、档案资料全部损毁。这批仅试铸了 45 天左右的铜样,成了边疆货币改革的 “未竟之作”。

根据《中国钱币大辞典・近代机制币卷》记载,目前全球可考的黑龙江省造光绪元宝试铸样币(含铜样、银样)不足 10 枚,其中铜样仅 6 枚有明确收藏记录 ——3 枚藏于海外博物馆(德国柏林钱币博物馆 1 枚、英国大英博物馆 2 枚),2 枚为国内私人藏家持有,2025 年市场流通中可交易的仅剩 1 枚,稀缺程度堪比 “北宋汝窑瓷”。

若用高倍放大镜观察这枚铜样,细节堪称 “晚清机制币工艺巅峰”:正面珠圈内 “光绪元宝” 四字采用柳体书法,笔锋刚劲,左右两侧分列满文 “黑龙江省造”,下方标注 “库平七钱二分” 重量;背面中央为五爪蟠龙纹,龙鳞清晰可数,龙爪锋利有力,外圈上方刻英文 “HEI-LUNG-KIANG PROVINCE”(黑龙江省),下方标注英文币值 “7 MACE AND 2 CANDAREENS”。

这种 “中式纹样 + 西式标注” 的设计,暗藏深刻历史背景。晚清时期,沙俄通过中东铁路不断向东北渗透,试图以 “羌帖”(俄式纸币)控制当地金融,清廷在样币上标注英文,既是为了与国际货币体系接轨,便于边境贸易结算,也是对沙俄货币扩张的隐性反抗。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史研究专家张红梅指出:“这枚铜样不仅是货币,更是晚清边疆主权争夺的实物证据,其学术价值远超普通收藏品。”

2023 年成交的这枚样币,经全球权威钱币评级机构 PCGS(专业钱币分级服务公司)鉴定,给出SP60等级 ——“SP” 代表 “样币”(Specimen),60 分意味着币面保存完好,打制压力充足,文字、纹样无缺失,仅边缘有轻微氧化,呈现出自然的灰褐色包浆,属于 “可遇不可求” 的品相。

对比市场数据更能看出评级的重要性:2022 年某拍卖会上,一枚未评级的黑龙江省造试铸铜样,因品相争议仅以 58 万元成交;而 2023 年另一枚 PCGS-SP58 的同款铜样,成交价达 126 万元。藏家圈流传的 “珍币看存世,存世看评级” 并非空谈,北京某拍卖行钱币部经理王浩解释:“对于极稀品种,评级不仅是品相证明,更是真伪保障,带权威认证的样币比未评级币溢价至少 50%。”

版本存世量2025 市场价核心特征典型成交案例试铸铜样(PCGS-SP60)全球不足 10 枚142.23 万元德国镜面工艺,底板光滑如镜,包浆自然无磨损,文字立体2023 年伦敦苏富比 142.23 万元成交银质样币未见实物流通理论估价超 100 万元含银量 90% 以上,银质纯净,纹样细节比铜样更精细,边缘无铸造瑕疵仅见 1901 年德国造币厂档案记载,无实物流通普通流通币(AU 级)极罕见3000-5000 元铸造工艺粗糙,多有流通磨损,文字模糊,部分币面有磕碰痕迹2024 年北京保利 3800 元成交

数据来源:雅昌艺术网、PCGS 官方数据库、2023-2025 全球钱币拍卖记录、《中国近代机制币图鉴》

• 材质检测:真品为纯黄铜(含铜量 95% 以上)铸造,密度 8.9 克 / 立方厘米,重量约 26.8 克(误差 ±0.2 克);假货多为铜锌合金(含锌量超 30%)镀银,密度仅 7.2 克 / 立方厘米,重量偏差常超 0.5 克。建议通过 X 射线荧光光谱仪检测金属成分,或用磁铁测试(真品无磁性,假货因含杂质可能带弱磁)。

• 细节鉴别:真品龙纹鳞片呈 “鱼鳞状” 排列,每片鳞片边缘清晰;假货龙纹多为模糊的 “块状”,文字笔画粗细不均。此外,真品边缘有清晰的 “马齿纹”(凹凸相间的齿状纹路),假货马齿纹常出现粘连、缺失。

• 评级认证:优先选择 PCGS、NGC(美国钱币保证公司)等国际权威机构封装币,这类评级币有唯一编号和电子档案,可在官网查询鉴定报告。2023 年一枚 PCGS-SP53 的黑龙江省造三钱六分铜样,仅预展阶段就被藏家以 10 万元保底价锁定,而同期未评级的同类仿品,市场价仅 2000-3000 元,交易几乎无人问津。

从历史成交数据看,海外回流的黑龙江省造样币往往能拍出更高价格:2011 年德国某私人藏家释出的一枚黑龙江省造试铸铜样(PCGS-SP62),以 480 万元成交;2018 年美国纽约拍卖会上,一枚民国时期流出的同款铜样,成交价达 320 万元。

业内人士分析,这一现象源于海外藏家对边疆货币的长期关注。1900-1945 年,大量东北文物因战争流入欧洲、美国,其中就包括少量黑龙江省造样币。随着近年来国内收藏市场升温,海外藏家开始逐步释出这类藏品。2025 年嘉德、保利等拍卖行已计划在香港、伦敦举办 “边疆货币专场”,业内预测未来 1-2 年,可能有 2-3 枚海外回流的黑龙江省造样币进入市场,对于有实力的藏家来说,这是难得的 “捡漏窗口期”。

回顾近十年市场走势,黑龙江省造试铸铜样的涨幅堪称 “稳健”:2014 年市场价约 35 万元,2018 年突破 80 万元,2023 年达 142 万元,十年涨幅超 300%。但需注意的是,这类极稀品种交易频率极低,年均成交不足 3 枚,属于 “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的长期投资品种。

上海某私人收藏机构负责人陈明提醒:“收藏这类样币,要抱着‘传承’而非‘炒作’的心态。2015 年曾有投资者以 68 万元买入一枚未评级铜样,试图短期内高价转手,结果因找不到买家,直到 2021 年才以 52 万元低价卖出,亏损近 24%。建议藏家做好 5-10 年持有准备,聚焦藏品的历史价值与稀缺性,而非短期价格波动。”

黑龙江省造光绪元宝试铸铜样,从来都不只是 “值钱的铜钱”。它的每一处纹路,都记录着晚清边疆官员推动货币改革的努力;它的稀缺性,源于沙俄入侵的历史创伤;它的海外回流,见证着中国文物收藏市场的崛起。对于藏家而言,拥有这样一枚 “活化石”,不仅是资产配置的选择,更是对一段特殊历史的守护。正如中国钱币博物馆馆长周卫荣所说:“真正的珍币,价值永远超越数字 —— 它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明的传承者。”

来源:悟空聊钱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