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年磨一剑的李海湖,在他的工作室里轻轻摊开刚刚通过版权登记的“天书回篆设计方案”,眼神里是完成一项重大文化创作任务后的欣慰与疲惫。
十年磨一剑的李海湖,在他的工作室里轻轻摊开刚刚通过版权登记的“天书回篆设计方案”,眼神里是完成一项重大文化创作任务后的欣慰与疲惫。
横竖撇捺间流淌的不仅是墨色,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在湖南长沙的工作室里,艺术家李海湖用十年时间创作出了一套名为“天书回篆”的新型艺术汉字。
这些字符既古朴又充满未来感,其笔画在纸面上回旋宛转,仿佛每个汉字都是一个宇宙,藏着我们祖先看待、记录和沟通世界的方式。
创意渊源:从汉字流变到艺术创新
天书回篆并非凭空创造,而是深植于对汉字演化史和当代汉字美术应用的深入研究。
这套字体设计方案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依据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汉字部首表》的要求,在吸收篆书字形形式美感的基础上,以传统回纹造型艺术化处理现代汉字笔画方式,通过标准化部首设计而成。
篆书作为汉字早期形态,其圆润对称、自然物象的造型特点为李海湖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在他看来,字体设计的关键在于平衡传统与创新。“一味模仿古人,字体难以适应独特的呈现;完全抛开传统,汉字则会失去灵魂。”
他的观点与中国美术学院韩绪教授主持的“汉字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项目不谋而合。这表明,当代有想法的艺术家们在汉字创新方面的思维与创作方向是相似的。
设计哲学:在“回”的意境中构建新视觉语言
“我的设计试图在古典艺术基础上构建一套符合当代审美的新视觉语言。”李海湖这样解释他的设计理念。
天书回篆又被称为回纹汉字,其灵感来源于李海湖早期收藏的一大批汉代印章。那些回旋曲折的文字触发了他最初的灵感,让他开始了长达十年的探索。
与单纯复刻古法不同,他在创作中特别注重“回”的意境表达。每个字都似乎有一种回旋轮转的动势,笔画间保持连贯气韵。
这既是对传统书法“气韵生动”理念的致敬,也是基于现代视觉规律进行的科学优化。
从历史角度看,“天书”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历史。道教文化中的“云篆”又称天书、天文、丹书,是在篆体汉字基础上创造而出的一种专门用于道教的字体。
而李海湖的天书回篆则是在传统回纹造型和篆书基础上,进行的现代化艺术设计。
版权保护:文化创新的法律基石
在谈到版权保护时,李海湖坦言这是保护原创不可或缺的环节。
对于近年来字体版权纠纷增多现象,李海湖认为这反映了社会对知识产权重视程度的提升。
“版权登记为字体商用提供了明确法律依据。使用者获得授权,创作者获得收益,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基于多年创作经验,李海湖给年轻设计师的建议之一就是“保护原创”:完成设计后及时进行版权登记,提前布局维护好权益。
他特别强调版权意识的重要性:“字体设计投入大、周期长,版权登记是保障创作者权益的基本方式。一旦发现越权行为,登记证书结合创作手稿将成为维护权益的有力证据。”
文化出海:汉字艺术的全球旅程
为积极推动汉字艺术的深入发展,大力弘扬中华文脉,李海湖工作室正在筹备实施三项雄心勃勃的工作:
一是汉字艺术走入100个国家的文化出海工程;
二是以天书回篆为载体,以汉字艺术为表现形式,免费授权培育100个连锁品牌;
三是天书回篆走进100座中国名山文旅工程。
这些计划展现了一种开放与共享的文化传播理念。通过免费授权培育连锁品牌,李海湖希望让更多人群通过汉字艺术理解东方美学。
他的工作室正在开发“天书回篆”的多版本艺术表现形式,既有纯艺术作品,也有艺术主题的商业及文创衍生品。
这种全方位的传播策略,突破了传统文化艺术展示的局限,让汉字艺术以更加多元的方式融入全球大众生活。
艺术价值:在气韵生动中沟通古今
从艺术价值来看,与单纯复刻古法不同,天书回篆最突出的特点是其气韵生动的动势表达。每个字都似乎有一种回旋轮转的动势,笔画间保持连贯气韵。
这种设计不仅是对传统书法“气韵生动”理念的致敬,也是基于现代视觉规律进行的科学优化。
李海湖对汉字设计有更宏大的愿景。“字体是文化的载体,通过笔画和结构传递着民族审美与哲学思考。”
他赞许近年来国家在汉字保护与创新方面的投入,如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对汉字设计的支持。
这些项目帮助学界从设计学视角梳理汉字视觉谱系,为相关艺术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
对于汉字创新设计的未来,李海湖抱非常乐观的态度:“随着汉字美育普及和跨文化传播需求增长,融合传统智慧与当代审美的字体将拥有广阔空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创新中保持对文化的敬畏。”
李海湖的工作室墙上挂着一幅用新字体书写的老子《道德经》名句:“大巧若拙”。这套字体的笔画在纸面上回旋宛转,既古朴又充满未来感。
未来的汉字设计,应当在回旋的笔画中,找到那种既能承袭先民智慧,又能启迪未来世界的视觉语言。
正如李海湖所说:“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宇宙,藏着我们祖先看待、记录和沟通世界的方式。”
李海湖简介:
李海湖,湖南长沙人,独立艺术家,道家文化多样性的创作者。道兴读书会、天师弘道会主持人,李海湖工作室主创。
中华文化促进会会员
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会员
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会员
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文创时尚产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智业战略专业委员会委员
第二届全国藏汉双语诗歌大赛全国十强汉语诗人!
著有《创道记——中国道教正一天师道创业史》《天圆地方——九宫八卦的传统建筑哲学和人居智慧》《会听音乐更健康——中国传统五音养生科学指南》《天书回篆——道家能量艺术字典》及其相关文化、艺术创作。
撰稿:彭潇潇
来源:每日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