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们印象里,留学生都是过得很滋润的那种,家里有点小钱,到欧美发达国家留学,看看外面的世界,镀层金再回国。
在我们印象里,留学生都是过得很滋润的那种,家里有点小钱,到欧美发达国家留学,看看外面的世界,镀层金再回国。
然而当英国留学生把自己真实日常发布到网上以后,却看得人心里五味杂陈:
“有种命好苦的感觉”
“就好像那拾荒的,不太像留学的”
“感觉主播真的快把自己养死了”
不知道留学生的父母看到自己孩子在国外,天天自己孤孤单单,每天过得浑浑噩噩,吃着黑暗料理,也不会照顾自己,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会不会觉得很可怜,后悔让孩子留学?
小白是一名英国留学生,在曼切斯特大学读研究生。
英国因为气候长期湿冷,一年都见不到几次太阳,经常就是绵绵阴雨的天气。
现在国内才刚刚过完十一假期,南方很多地方都还在穿夏装,甚至还要开空调才能睡着。
但是在英国此时却冷得不得了,小白哪怕在屋里面也穿上了羽绒服。
八点半睡醒就开始剧烈得咳嗽,因为英国自来水水质太硬了,很多人喝了以后都会掉头发,所以小白只能掏出瓶装的矿泉水,大口灌了起来。
结果他喝完水以后更觉得冻得慌,只能把手放在腿中间取暖,无奈得感叹一句:“好冷啊,已经到冬天了”
小白还要去上课,他开始收拾东西准备出门,出门前又在外面套上了一件冲锋衣,把拉锁拉到了领口最上面。
走到街上,天气还是一如既往得阴郁,他掏出一块月饼,边啃边走,这就是他今天的早餐。
九点到十一点就在大教室上课,因为没有什么朋友,所以小白都是独来独往,一个人坐在后排听老师讲课。
中午放学的时候原本打算在路边的小超市买点生活用品,结果拿起来一套卫生纸,一看价格3英镑,又默默地放了回去。
可能是因为整个人都没有精神气,就非常容易困,两点的时候有一个组会,小白决定先回家补个觉。
结果没想到这一觉从12点直接睡到了7点半,小白直接把组会都睡过去了,急得直挠头。
只能跟同学打电话了解情况,还好老师没有计较太多,算是度过一劫。
英国高校 “宽进严出” 的模式对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极高要求。
以曼彻斯特大学为例,研究生每周需完成 20-30 小时的课外阅读,小组作业和论文压力巨大。与此同时,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导致社交圈固化,中国学生普遍面临 “课堂独来独往、课后无人交流” 的困境。
一项对 5610 名中英学生的研究显示,在英中国留学生中 16% 表现出抑郁症状,是国内学生的 1.6 倍,20% 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英国高校 “宽进严出” 的模式对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极高要求。
以曼彻斯特大学为例,研究生每周需完成 20-30 小时的课外阅读,小组作业和论文压力巨大。
与此同时,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导致社交圈固化,中国学生普遍面临 “课堂独来独往、课后无人交流” 的困境。
因为长时间没有朋友沟通交流,小白只能没事和手机里的AI自言自语,听着手机里传来机械的回复声缓解孤独。
豆包堪比鲁宾逊漂流记里的星期五。
而一直折磨着小白的远远不止是孤独。
几乎每一个英国留学生都没有办法接受当地的饭菜,都是看起来很恶心的白人饭,豆子蔬菜还有干面包。
小白每次吃完都是直干呕,并且小白住的是一个合租房,其中有一个来自印度的舍友,卫生习惯极差得那种,没有丝毫的公共意识。
在公用的厨房做饭,把这里糟蹋得一塌糊涂,却从来不收拾。
哪怕小白一天都没有吃饭了,也提不起食欲,直到九点多的时候,才拿出同学给拿的板栗充饥。
然后开始坐在电脑跟前学习功课,十一点多的时候已经完全筋疲力竭,叹了口气把耳机甩到一边,盖上了电脑:复盘失败。
他已经快三十个小时都没有吃一顿正经东西了,因为长时间不吃饭,都已经没有饥饿感了。
小白想来到厨房做饭,结果灶台上全是迸溅得油渍,他只能收拾印度舍友留下的烂摊子。
然而打开冰箱天都塌了,因为印度舍友从冰箱拿完东西,不关冷冻层,就连小白那层放的食材都冻住了。
他用尽各种手段都拉不开抽屉,只能拿出刀把外面冻的冰一点一点刮掉,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拽开。
结果没想到因为里面也冻上了厚厚一层冰,结果拿完东西以后,又关不上了,小白已经彻底被这乱七八糟的烦心事折腾麻了,狠狠得叹了口气。
唉声叹气成了小白最经常做的一件事。
没招了来一句“哎呦”,像老实人被逼急了也说不出来狠话,只能坐在田间地头无力地拍两下大腿叹口气。
他一边烧开水修冰箱,一边开始做饭,西红柿炒鸡蛋,然后下了把意大利面。
在凌晨一点的时候终于吃上了第一顿饭。
因为怕自己太过营养不良挂掉,小白每天都会在睡觉前,吃各种维生素补充能量。
感觉他也真的是在异国他乡没人和他说话,所以拍视频的时候什么都想分享一下。
我以为留学生的生活会很体面,结果给我一种家里有点钱的人去国外生活,却活的浑浑噩噩的感觉。
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很多人都会有这种低落无助的感觉,对于各种在国内其实都不会注意到的点都会敏感受挫。
而在留学生中得抑郁症的比例也是非常得高,小白的生活也是万千留子的真实状态。
一项对 5610 名中英学生的研究显示,在英中国留学生中 16% 表现出抑郁症状,是国内学生的 1.6 倍,20% 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留学不是 “保险箱”,也不是 “深渊”,而是一场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冒险。
小白的经历反映了留学生群体的共性困境,但也提醒我们:留学的价值不在于逃避国内竞争,而在于学会在压力中成长,在差异中寻找自我。
对于家庭而言,是否选择留学需综合评估经济实力、心理韧性和职业规划;对于社会而言,应构建更包容的支持网络,让留学生的 “破茧之路” 少一些荆棘,多一份温暖。
正如牛津大学学生张栩睿所言:“留学的意义,在于用四年时间,学会与孤独共处,与世界和解。”
来源:肆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