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渤海湾畔的特色果品,发展成为年产值近80亿元的富民支柱产业,沾化冬枣这颗裹着“糖衣”的果实,正以全产业链创新的实践,在沾化区铺就乡村振兴“甜蜜赛道”。如今,走进沾化区30万亩冬枣园,不禁发现枝头缀满的红果间,隐藏着沾化冬枣从“小特产”到“大产业”的转型密码。
从渤海湾畔的特色果品,发展成为年产值近80亿元的富民支柱产业,沾化冬枣这颗裹着“糖衣”的果实,正以全产业链创新的实践,在沾化区铺就乡村振兴“甜蜜赛道”。如今,走进沾化区30万亩冬枣园,不禁发现枝头缀满的红果间,隐藏着沾化冬枣从“小特产”到“大产业”的转型密码。
科技夯基:从“靠天收”到“精准种植”
“以前种冬枣,全靠天吃饭,赶上好年景能有个好收成,要是遇到台风、霜冻,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有着28年冬枣种植经验的下洼镇枣农王春军的冬枣园里,传统的露天种植早已被现代化的双膜棚和棉被棚所取代,水肥一体化、智能温控、虫情监测等现代化设备也是一应俱全,这正是沾化冬枣种植的新场景——科技让“看天吃饭”变成了“知天而作”。
“沾化冬枣的采摘期从每年6月下旬持续至10月中旬,再依托先进的保鲜储藏技术,鲜食期更是从当年10月延长至次年1月,实现亚周年供应,让消费者能够在更长时间里品尝到这份来自沾化的甜蜜特产。”沾化区政协副主席、沾化冬枣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刘登枝说。
作为“中国冬枣之乡”,沾化握有冬枣产业发展的“技术王牌”,即:依托沾化冬枣产业技术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实施“种业提振”行动,研发培育“沾冬2号”“沾冬3号”(拟命名)等优质品种10余个,果型、口感及营养指标均优于原生态冬枣。同时,建设沾化冬枣产业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全区9个种植镇街全覆盖、11个示范园区全感知,辐射116个重点村9.6万亩枣园,真正实现沾化冬枣精准化、标准化管理。
近年来,“沾化冬枣”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农产品地理标志等多项国字号荣誉;2022年入选第一批“好品山东”区域类产品名单。科技,为这颗“小冬枣”持续夯实了品质的根基。
加工增值:从“论斤卖”到“吃干榨净”
在朴提农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新鲜的冬枣经过清洗、去核、冻干等工序,变成了酥脆可口的冻干冬枣。“我们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能最大限度保留冬枣的营养成分和风味口感,而且最长保质期能达24个月,全年都能销售。”该公司总经理杨慧说。该公司每年加工冬枣25万公斤,生产冻干脆冬枣2.5万公斤,产品销往国内各大城市。“枣树全身都是宝,在外东奔西跑,不如回家种枣。”村民随意调侃的一句玩笑话,恰恰道出了冬枣产业发展的秘诀。
在沾化,一棵冬枣树实现了“七十二变”,既结出了鲜食的冬枣,还能“炒”出茶叶、“酿”出蜂蜜、“做”成糕点馅料、“刻”出木雕……小小的冬枣,不仅积累着产品形态的“量变”,而且带来了美好生活的“质变”。将“卖鲜枣”变为“卖产品”,加工企业打造出“一颗冬枣吃干榨净”的产业链,让“甜蜜经济”有了更长远的发展。
对沾化枣农来说,他们过去赖以生存的枣林早已脱离了果园的范畴,已经发展成为城市文化的一部分。瞄准农文旅融合,沾化区创新开发“冬枣观光游”“冬枣采摘游”等精品旅游线路8条,年吸引游客超90万人次。同时,沾化深入挖掘冬枣文化特色资源,开展冬枣主题诗歌、书画、摄影等文艺创作及评选活动。如今,冬枣产业已由最初的种植业逐步发展成为集生产、销售、研发、物流、加工、电商和旅游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产销破局:从“提篮卖”到“全球输送”
在下洼镇东平村冬枣生态园内,成熟的“沾冬2号”挂满枝头,枣农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是刚采摘的100公斤特级果,准备送到农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收购点,希望能卖个好价钱。”枣农王春民一边精心挑选冬枣,一边满怀期待地说。
为保障枣农收益,进一步提升冬枣品质,沾化区农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下洼镇创新设立了6个标准化冬枣收购点,以每公斤36元至50元的分级价格敞开收购优质“沾冬2号”,截至目前已收购超6万公斤。“国企入市带来了多赢格局,通过建立‘保底收购+优质优价’机制,我们既防范了‘枣贱伤农’,又引导产业从‘以量取胜’向‘以质创优’转型。这种市场化调控,让冬枣产业步入‘好品质-好价格-更好品质’的良性循环。”下洼镇党委书记郭明丰说。
“家人们看过来!正宗沾化冬枣,脆甜多汁,现摘现发!”在毛家巷一村冬枣园内,“90后”网络主播刘建伟对着镜头直播卖枣,两小时售出280单。如今,冬枣电商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目前全区冬枣电商、微商多达3万余家,覆盖了抖音、快手、淘宝等主流电商平台,“一枣一世界”沾化冬枣品牌通过网络享誉全国、走向世界。2024年,沾化冬枣线上销售占比达50%以上,电子商务将沾化冬枣产业推上了产销“快车道”。
如今,冬枣销售不仅覆盖全国各大城市,而且沾化冬枣远销至美国、新加坡、加拿大等17个国家,2024年出口冬枣2600余吨,实现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 “我们将持续聚焦‘冬枣产业名城’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以科技创新为冬枣产业注入发展活力,推动冬枣深加工与文旅文创深度融合,不断挖掘产业潜力。同时,锚定联农带富,让冬枣产业的发展成果真正体现在提高农民收入与生活水平上,让这颗‘甜蜜果’成为乡村振兴‘金钥匙’,带领更多枣农在致富路上阔步前行。”沾化区委副书记、区长陈玉娟表示。
来源:滨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