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茶颜,跑美国上市,原来霸王茶姬真正想做的不是奶茶,而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9 23:18 2

摘要:霸王茶姬的美国上市,不是简单的商业决策,它背后的那一盘棋,藏着野心、危机,甚至头部品牌的终极归属问题。

一个奶茶品牌,为啥不在港股上市,硬要远渡重洋,杀进华尔街?

霸王茶姬的美国上市,不是简单的商业决策,它背后的那一盘棋,藏着野心、危机,甚至头部品牌的终极归属问题。

先看数据,再谈逻辑。

根据招股书披露:2024年霸王茶姬的交易总额GMV高达295亿元,年度营收124亿元,净利润25亿,净利率超过20.3%!

这个水平意味着什么?

在国内奶茶咖啡整体市场里,仅次于蜜雪冰城、瑞幸咖啡,堪称一台“现金印钞机”。

更夸张的是,它的门店扩张速度堪比开挂——门店数从3000多家直接翻倍到6500家,同比增长突破80%。

这不是玩小打小闹,它是要把自己活成“茶饮界的拼多多+星巴克”的结合体。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不在我们的地盘扩大经营,却偏偏要去美国上市?

按常规逻辑,美国人对奶茶根本没感觉,甚至很多投资人搞不清“奶茶”是啥。再加上中美关系紧张,这个节点跑去华尔街募资,怎么看都像“逆风翻盘”。

可霸王茶姬就这么干了,还上市当日市值冲破30亿美元,搞得华尔街一脸懵:这不是甜饮市场的主流,为何如此炙手可热?

答案就藏在它那股”理想主义+实用主义”的结合体里:

它瞄准的,从来就不只是奶茶。它的目标,是打造以中国茶为核心的国际消费品帝国。

它的股票代码就叫:CHA(茶的拼音首字母)。

对外,这是文化输出的新符号;对内,这是品牌认知的深层绑定。在我看来,这不是卖奶茶,这是用一杯茶讲中国故事。

从奶茶转向纯茶,霸王茶姬到底盘算了什么?

核心战略是:摆脱“糖+奶”的快消属性,转向健康、传承与文化附加值更高的“纯茶赛道”。

听起来虚?来看实操。

霸王茶姬已经开始拉第二增长曲线——在上海开出两个全新子品牌

茶姬现粹:主打浓萃茶+咖啡融合,试图打破“茶=传统”的刻板印象;

茶姬Modern Tea:定位更现代,同时直接售卖茶叶产品,拓展品类边界。

这两家门店,不再强调甜,不再强调“下沉”,而是推纯茶、卖健康,甚至有“东方星巴克”的初始味道。

为什么这么做?

因为纯茶,有望成为下一场资本市场的大风口。

农夫山泉的东方树叶,就用“无糖纯茶”的极简主义,一步一步做成了百亿单品。

曾经“像喝隔夜茶”的嫌弃声,现在成了健康主义者的标配。

说到底,消费者会变。

特别是30岁之后的人群,身体反应和认知偏好就会大转弯。甜腻腻的奶茶喝不动了,转而选择苦一点但天然的茶饮品,就是一个再自然不过的趋势。

在老龄化快速到来的时代,一个更健康、更东方、更有文化加成的消费方向,才是长期价值赛道。

而茶,恰好承载了这些特性。

再深挖一层的话,这种转型更像是思维层级的跃升:

奶茶品牌在做“甜口生意”;茶品牌在做“审美生意”;真正的纯茶文化品牌,才是在重新定义“生活方式”。

你还以为茶是华人的饮料专属?早就不是了。

在美国、欧洲、日本,主流便利店早已有各种绿茶、乌龙茶、焙茶等产品。尤其是日本,以无糖纯茶为主线的饮品,已经占去销售饮料柜的大头

这不只是健康意识的觉醒,也是一种食品工业文化的软实力输出。

中国茶创世界级品牌了吗?还没有。

我们基数很大,但品牌高度和国际影响力不足。

而霸王茶姬敢做的,是用“奶茶+ IP化+纯茶延伸”的通路,从底层切入,逐步建立中国茶在世界资本与消费市场的存在感。

这才是为什么要舍港赴美,剑指文化话语权的真正底气。

它不是冲着奶茶去的,更不是赚快钱去的,是要做中国茶饮的星巴克。

产业对手早已排兵布阵,谁笑到最后还未见分晓。

你以为这条路没人走吗?错了!

同样瞄准纯茶赛道的,还有正在申请港股上市的八马茶业,2024年底门店也开出超2500家,销售额突破20亿,已是国内茶叶零售第一。

还有更灵活的新玩家,比如作者投资的“一念草木中”——一个年轻高粘性的互联网纯茶品牌,以及长沙的线下实力茶馆“东茅街茶馆”,低调但极具本地文化渗透力。

这么看下来,霸王茶姬想吃下一整条产业的大蛋糕,既要拼产品、拼品牌,还得比资本、跑马圈地。

问题也同样在快速膨胀中显现:店太多,单店下滑明显;品类转型,还需教育市场;国际扩张,尚未验证运维模块。

所以说,上市只是起点,品牌未来能否持续狂飙,不是靠情怀,是靠执行力。

接下来的三年,纯茶领域将成为“饮品界”的第二战场,它将从以下几个方向爆发:

1.从含糖向无糖切换,消费偏好变化将是决定性力量;

2.从品类融合到品牌文化,讲好“茶”这个故事,不一定靠营销,而靠深度;

3.从渠道铺设到全球输出,谁掌握了海外年轻人认知,谁就真正打开了中国茶饮的上限。

霸王茶姬在做什么?

用一杯拿铁茶,把“国货”的标准重新写一遍,然后把这杯茶,递给全世界。

中国茶这张文化王牌,我们已经握在手中几千年,但品牌化、全球化这场仗之前没打成。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配图均来自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文化知识,传递社会正能量,无低俗不良引导。如涉及图片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来源:财上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