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落地,项立刚毛星火会怎么喷?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09 22:35 1

摘要: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名单揭晓,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László Krasznahorkai)赢得这项殊荣。用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话说,他的获奖是表彰他那些“引人入胜且富有远见的作品,在世界末日般的恐怖中,再次证明了艺术的力量”。

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名单揭晓,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László Krasznahorkai)赢得这项殊荣。用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的话说,他的获奖是表彰他那些“引人入胜且富有远见的作品,在世界末日般的恐怖中,再次证明了艺术的力量”。

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 (László Krasznahorkai) ,1954年出生于匈牙利东部小镇久洛,代表作有《撒旦探戈》(1985)、《反抗的忧郁》、《仁慈的关系》等。他的作品在末世恐惧中深刻审视人类生存的困境、历史的循环与“承诺”的失效,在绝望中探寻艺术与美的力量

以震撼人心且具先知般的洞察力,重申了艺术的力量。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创作风格以后现代主义小说与反乌托邦、忧郁主题闻名,擅长运用极其复杂绵长的句子,对中国文化有深厚兴趣,热爱李白诗歌和《道德经》,其创作也汲取了东方智慧。

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的作品常常描绘一个破败、绝望的世界,并对此进行深刻的哲学思考。如在《撒旦探戈》中,常设置孤立破败的环境,人物在泥泞与阴雨中挣扎,充满了末世般的压抑感。这种氛围源于他对东欧历史巨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匈牙利社会转型)的深切体验,反映了旧有理想和“承诺”失效后,人们陷入的迷茫与循环状态。

尽管背景灰暗,但他的作品并非纯粹的绝望。他通过高超的文学技巧,尤其是那些气势磅礴、充满律动的长句,在荒诞中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诗意和美感。这种文学上的坚持本身,就是对虚无的一种抵抗,呼应了诺贝尔奖委员会对其“重申艺术力量”的评价。

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对中国文化,尤其是古代哲学和诗歌有浓厚的兴趣。他喜爱李白的豪放不羁,也研读《道德经》。他的部分作品,如《北有山,南有湖,西有道,东有河》和《西王母下凡记》,从东方文化中汲取灵感,带有冥思和克制的特质。他曾说:“我喜欢(李白)他谈醉酒,谈月亮,谈生活,谈分离,谈朋友——我喜欢他的律动,他无尽的能量,他流浪的心性。”

除了文学创作,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与匈牙利电影大师贝拉·塔尔的长期合作也极为著名。贝拉·塔尔所有电影的剧本都出自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之手,而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的小说也几乎都交给贝拉·塔尔执导。这种合作使得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文字中的哲学思辨和独特节奏,通过贝拉·塔尔标志性的黑白长镜头视觉语言得以呈现。他的代表作《撒旦探戈》被贝拉·塔尔改编成一部长达7个多小时的史诗电影,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

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已经尘埃落地,笔者除了对获奖者感兴趣外,对那些网络喷子,诸如项立刚、毛星火之流可能的反应也颇感兴趣。虽然目前还没有看到他们相关评论。不过,我们可以根据他们过往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批评模式,来推测其可能的论点。

项立刚有名言:“强大的中国不需要西方盖章”,认为诺贝尔奖尤其是文学奖是西方文化霸权的工具,其评价标准带有政治偏见,旨在鼓励揭露社会“阴暗面”的作品。中国应坚持文化自信,无需西方奖项认可。所以,他可能会强调获奖者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作品中的“末世恐惧”、“忧郁主题”和“回环往复的时间与人性的永恒泥沼”,将其解读为渲染绝望、消极负面的“伤痕文学”,符合西方对非西方世界“落后、黑暗”的想象。也可能暗示其获奖是因为作品内容如对东欧历史巨变的反思契合了西方特定的政治或意识形态叙事,而非纯粹的文学成就。

毛星火以 “诺贝尔文学奖是给向西方下跪的东方文人的”极端言论著称,曾公开起诉莫言,认为获奖作家是“文化汉奸”,通过“抹黑祖国”取悦西方。所以他可能会用“文化汉奸”、“灵魂出卖者”等标签攻击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尤其可能聚焦于其作品中对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现实的描写。而按毛星火的一贯做派,他甚至可能呼吁抵制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作品的出版和传播(其部分作品已在国内出版),甚至可能发起所谓的“举报”或“投诉”。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推测是基于项立刚、毛星火等人过去的言论推导而出。至于这个推论是否属实,就让时间来证明吧。

来源:舌尖上的戏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