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第二产业园的厂房里,陈建军的日常就是与直径3米至8.61米的各式“大铁环”打交道。“这些‘大铁环’叫主轴承,是工程机械之王——盾构机的心脏。我的工作就是对其进行精密机加工,确保‘重器之心’有力跳动。”从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陈建军已在数控领域工作了20多年,所经手的零部件始终保持质量事故“零记录”,并多次带领团队攻克主轴承的“卡脖子”技术。服务经济社会、支撑国家战略,是职业教育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面对时代召唤,湖南职业教育主动融入产业发展全局,培养了一大批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从“造遍全国”的工程机械到“跑遍全国”的新型列车,从“香飘万里”的湘菜湘茶到“温暖你我”的民生工程,处处活跃着“职教湘军”奋斗的身影。摘要:在中国铁建重工集团第二产业园的厂房里,陈建军的日常就是与直径3米至8.61米的各式“大铁环”打交道。“这些‘大铁环’叫主轴承,是工程机械之王——盾构机的心脏。我的工作就是对其进行精密机加工,确保‘重器之心’有力跳动。”从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陈建军已在数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工业机器人。学校供图
为“高精尖”提供“硬支撑”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正进行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的分解与装配。学校供图
“我们充分利用航空资源和专业优势,先后与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等100多家航空企业合作,‘定制’开班174个。”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朱国军介绍,近3年,学校为航空产业培养了1万余名高技能人才,30余名毕业生成长为“国字号”技术能手。深耕一线,支撑道路桥梁“架遍全国”。大国重器远销国内外,必须依靠四通八达的交通网。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正是一代代“路桥湘军”的信念。作为“路桥湘军的摇篮”,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对接“新技术+交通”新业态下交通基础设施发展需求,加速人工智能、5G、建筑信息模型、北斗与交通土建技术的融合。近3年,学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群年均为行业输送1000余名高素质技能人才。数据无言,却最有力:2024年,湖南职业院校围绕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优势产业,设置相关专业点482个,在校生20.2万人,全省高职院校为制造产业输送毕业生6.44万人,培训企业员工227.2万人次,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达9.28亿元。让“湘字号”品牌“亮起来”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长沙基地内,中小学生体验学习湘绣技艺。学校供图
为了唱好一支湘曲,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开办戏曲表演(花鼓、湘剧)专业,组建了由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戏曲表演艺术家组成的教学团队,系统传授戏曲唱腔、身段、表演等传统技艺。日前,该校非遗传承“声带”工程项目“湖南民歌几好听”赴京演出,一大批有湖湘特色的艺术创作在省内外频频亮相……近三年,学校为湘曲湘戏培养输送了600多名高素质人才。近年来,湖南建立了湘菜、湘绣、湘茶、湘旅等9个“湘字号”特色专业群,5个“湘字号”产业学院,不断擦亮“湘字号”品牌,让“湘品”更香,成色更足。从“小切口”守护“大民生”
湖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智慧管养”团队师生运用自主研发隧涵洞智能检测车在水库进行大坝巡检。学校供图
一到夏天,持续高温天气给电力保供工作带来严峻考验,电力巡线工人也进入了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候。“我们用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和热成像设备,不仅能快速覆盖更大范围,还能精准识别线路过热、绝缘子破损等隐患。”在长沙电网的巡检中,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供电服务专业的学生刘维铭操控着无人机,屏幕上实时传回线路画面。一旁的电力老工人称赞:“现在有了智能巡检,电力巡检的效率高了好几倍!”截至目前,学校已有1448名定向生毕业入职到656个乡镇供电所,投身乡村电网建设。在深圳市殡葬服务中心骨灰寄存室,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葬专业的学生轻托家属递来的骨灰盒,全程小心翼翼……面对“为何选择这一行”的疑问,学生们说:“我要做人生终点站的最美守护者。”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斌告诉记者,学校已经将云计算等新技术融入传统民政民生专业办学,构建了涵盖“生老病养葬”全生命周期的规模最大、专业最全、实力最强的民政民生专业体系。近年来,学校为殡葬行业培养了8000余名毕业生。目前,湖南职业院校面向文化旅游、能源保障、“一老一小”等民生领域设置相关专业点562个,在校生22.7万人。“坚持将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规划,不断提高‘职教湘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湖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高山说,湖南正加快建设具有湖湘特色的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来源:蒲公英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