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临出发前,新闻晨报记者应邀登上这艘帆船。翟墨和同行人员正忙碌地为启航做准备。他们告诉记者,“翟墨1号”帆船将经东海、南太平洋,穿越西风带进入南大洋,尽可能利用南极的夏季海冰与风力状况,争取实现沿南极圈环航南极洲。
“大海是我的生命,航海是我的艺术。”中国帆船环球航海第一人翟墨一直坚守着这样的人生信条。
10月10日,57岁的翟墨即将驾驶他的“老伙计”——“翟墨1号”双桅远洋帆船,从上海浦东白莲泾码头出发,挑战人类首次沿南极圈环航南极洲的航程。
临出发前,新闻晨报记者应邀登上这艘帆船。翟墨和同行人员正忙碌地为启航做准备。他们告诉记者,“翟墨1号”帆船将经东海、南太平洋,穿越西风带进入南大洋,尽可能利用南极的夏季海冰与风力状况,争取实现沿南极圈环航南极洲。
帆船约在今年年底过德雷克海峡,并于春节前后经停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和秦岭站,再返回上海,历时约一年,总航程约36000海里。
“把房子建在海上,注定了一生的漂泊。”这句深受翟墨喜爱的歌词,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
晨报记者登上的这艘“翟墨1号”,就是陪同翟墨漂泊的房子。十月的白莲泾码头,“翟墨1号”静静泊在岸边,随着黄浦江的潮涌轻轻摆动。记者在船上穿行,有时需要稍稍控制一下身体的平衡。
这是一艘大型帆船,长24米,宽5.6米,有2根桅杆、4个帆。2022年底,翟墨驾驶着这艘船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不停靠环行北冰洋的壮举,回到上海。他在海上漂了504天,一共两万八千海里。在此之前,他先后完成了2003中国海疆万里行、2008中国首次单人环球航行、2015重走海上丝绸之路等壮举,微博首页有了“中国帆船环球航海第一人”的称号。
此次从上海启航,挑战沿南极圈环航南极洲帆船记录,是翟墨船长的第三次帆船环球之旅。为了这次远征,他精心准备了三年。陪同他一起前往南极洲的同行者,有海洋文化学者、纪录片导演、国际传播编导、短视频创作者等。他们将通过主流媒体新闻报道、海上卫星连线科普课堂、社交平台实时直播、短视频及公众号等形式,全程展示越洋探极的壮丽艰险,与沿途国家地区进行文化交流,倡导海洋和极地生态保护,弘扬航海精神和文化。
新闻晨报以及“上海区情观察”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小红书也将持续关注翟墨船长的挑战之旅。
记者上船时,正赶上来自翟墨老家山东的工作人员把用于文化交流的礼品送到船上。记者看到,这批礼品中包括鲁绣非遗香囊、葫芦烙画、团扇、手指画等物件。“这些礼品代表着翟墨家乡的文化特色,所以我们请他带在船上,送给异国他乡的朋友们,让更多人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工作人员对晨报记者说。
40℃以上的极端气温是对船员的极大考验在翟墨一行的邀请下,晨报记者参观了整艘帆船。船上最宽敞的区域是后舱,配有桌子和座椅,是船员主要的活动区域。后舱的顶部挂着一排钓鱼竿,天气晴好的时候,船员们可以在船尾钓鱼,最大的钓竿可以钓起40公斤重的鱼。
下到船舱里,记者看到了驾驶舱、客厅和卧室。客厅配有沙发、桌子和各种橱柜,卧室的下层是床铺,上层用来放置行李。有船员打开柜子给记者看,告诉记者,为了尽可能多地储物,他们把所有的空隙都用上了。船上还配有健身器材,因为船员在船上一定要进行全方位锻炼,保持体力。此外,船上配有海事卫星,手机、电脑可以通过卫星WIFI联网。
“翟墨1号”出海后,翟墨将和另外两位同行者轮流驾驶。这两位同行者,有一位是上海人,曾与翟墨一起完成了2003中国海疆万里行。另一位是具有丰富航海经验的俄罗斯船长米哈伊尔。他们给记者介绍了一个航海小知识:风浪大的时候,人不能躺在床上,而要躺在地面过道上,以减轻晃动感。
帆船自己不能发电,远洋途中,电和淡水都是最珍贵的资源。“淡水我们使用随船携带的饮用水,并且使用煤气作为日常燃料,船上的电都要留给锚舱用。”他们说,在船上是不洗澡的,因为烧热水要耗大量的电,太过奢侈。“一般是大雨天去雨里打个肥皂就回来了。”
同理,为了省电,客厅里的空调也不会开,极端气温是他们即将面临的极大挑战。“气温最高时会在40℃以上,待在船舱里非常热,但也得扛过去。”至于最低温度,受气候变化影响,这两年南极半岛的夏季平均气温在14℃左右,“羽绒服不带也不要紧,当然我们还是会备着。”
南极洲西风带将成此次航行最大挑战根据航行计划,翟墨一行将驾船经冲绳群岛南下,离港后的第一站是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船员们将在那里潜水、补给、钓鱼,在游艇俱乐部住两天,洗个热水澡。每次到达一个新的港口,帆船都可以申请7-15天的补给签,船员持护照上岸进行补给。
之后,他们还会经过密克罗尼西亚,并计划探访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原始部落,其中包括被称为“食人族”的文化族群。
“沿途我们还会钓很多金枪鱼。我们的船上有三个冰柜、一个冰箱,用于储存食物。”他们说。
到达南极洲之前,最长距离的航行有两段。一段是从瓦努阿图到复活节岛,需要15天。另一段是从复活节岛到乌斯怀亚,需要20天。
“翟墨1号”10月10日出发后,计划圣诞节前后到达南美洲最顶端的乌斯怀亚,然后在那里休息。
为了应对南极洲的恶劣天气,翟墨一行决定在乌斯怀亚把水、食物等补给品装满船只。“因为到了南极之后,可能两三个月都没有任何补给。”
帆船预计在2026年春节期间抵达中国南极秦岭站。翟墨告诉记者,在南极洲,可以正常航行的时间也就三个月,“就是1月到3月,然后就上冰了。”
帆船靠近南极大陆时的最大风险,就是一夜之间被冰上。西风带平均风力12级以上,洋面浮冰遍布,巨浪汹涌,是此次航行的最大挑战。对于帆船来说,想要穿越西风带很困难,只能等解冻以后再继续环航。
完成南极航段后,翟墨将驾船驶往澳大利亚霍巴特和珀斯,经巽他海峡进入中国南海,计划停靠永暑岛、美济岛、渚碧岛等地,看望守岛官兵,再经西沙、香港等地返回上海。
“此次航行不仅是一次航海挑战,也是一次移动的海洋文化课堂,我们希望向更多人普及航海知识,引导大家关注极地科学。”翟墨表示,期望通过这一次跨越深蓝的文明对话,以航海为笔,描绘中国人自古以来的探索精神与坚韧不拔的民族品格,将悠久的中华文化符号与当代中国的风貌,传递至世界的角落。
关注翟墨的粉丝说,翟墨航海的行为本身,就代表着当代中国人乘风破浪的精神。他在挑战沿南极圈环航南极洲帆船记录的同时,也正在将故乡的中国文化以一种很酷的方式传播出去。
来源:周到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