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位与斯大林以“你”相称的密友,此刻正亲手参与摧毁苏军精英阶层的行动。他或许未曾料到,两年后自己将站在相似的被告席上,被同一套逻辑吞噬。这段始于革命烽火的友谊,最终在政治清洗的绞肉机中化为齑粉,成为大清洗时代最耐人寻味的悲剧注脚。
1937年6月的莫斯科军事法庭内,叶戈罗夫元帅在判处图哈切夫斯基死刑的判决书上签字时,手指难以自控地颤抖。
这位与斯大林以“你”相称的密友,此刻正亲手参与摧毁苏军精英阶层的行动。他或许未曾料到,两年后自己将站在相似的被告席上,被同一套逻辑吞噬。这段始于革命烽火的友谊,最终在政治清洗的绞肉机中化为齑粉,成为大清洗时代最耐人寻味的悲剧注脚。
察里津那会儿,叶戈罗夫和斯大林这俩人,关系可不一般,1918年内战打得最凶,第10集团军,叶戈罗夫在前头带兵,斯大林就是他身边的政治委员,俩人天天凑一起研究,这城怎么守,那仗怎么打,后来南方面军,叶戈罗夫顶住邓尼金,斯大林又去了西南方面军,一个管军事,一个管政治,这种搭档,少有,别人见斯大林都得客客气气,叶戈罗夫不一样,斯大林跟他说话就用“你”,跟自己兄弟似的,克里姆林宫里吃饭,他的位置总留着,这就是信任。
最风光的时候,1935年,苏联第一批元帅,五个名额,他占了一个,还当着总参谋长,那地位,没得说,可大清洗的风刮起来,谁的日子都不好过,图哈切夫斯基那几个元帅被弄下去了,叶戈罗夫也得去参加审判,心里头七上八下的,眼看着老伙计一个个倒下,他就想去劝劝斯大林,他老婆日记里写了,叶戈罗夫跟斯大林说,军队里能打仗的人都快没了,让他收手,斯大林嘴上答应得好好的,还说把图哈切夫斯基的别墅送给他,叶戈罗夫没要,说死人的房子他不住,这话听着是迷信,可那意思,谁都懂,就是想跟这事划清界限,后来,克里姆林宫的饭局,就再也没他的份了,1938年,一纸调令,外高加索,离中心远远的。
1939年初,事情就变了,内务部的人找上门,别人被抓都认了,叶戈罗夫不是,他那把列宁送的荣誉手枪,直接就掏出来了,当场打死一个特工,自己也中了枪,就在办公室里,人是硬气,可也没用,罪名还是那个“反苏集团头子”,明明前不久才刚给他授了红旗勋章,表彰他对军队的贡献,转眼就成了敌人。
说白了,斯大林那套,要的就是个绝对听话,管你是不是老战友,感情再深,只要你有点自己的想法,就得被清理掉,你看那五个元帅,最后活下来的,就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那俩是最听话的。
叶戈罗夫的案卷里,后来有人翻出来看,说他不要图哈切夫斯基的别墅,这在斯大林眼里就是不站队,他搞的那个装甲部队改革,又跟图哈切夫斯基想的一样,这些小事,平时不算什么,到了那个节骨眼上,就都成了罪证,直到1957年赫鲁晓夫时期,才给他平反,档案里就轻描淡写一句,“1939年去世”,怎么死的,一个字没提。
从战场上一起扛枪的兄弟,到卢比扬卡大楼里的一声枪响,这关系,从山顶掉到谷底,权力这东西,哪有什么平等,曾经的合作者,最后就成了祭品,现在去莫斯科新圣女公墓,叶戈罗夫的墓碑,跟布琼尼那个豪华大墓,就隔着百十来米,地方是挨着,可这命运,差得太远了,历史这东西,真说不清。
来源:历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