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顿饭被河南人弄哭三次,伊拉克老王成中国爆火博主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4-03-19 01:43 1

摘要:深夜的街头,大家撸串正酣。突然,一个炸雷响在半空中,食客们却淡定自若,只因此时正是中国的农历新年,放个鞭炮很正常。

文|编辑 姚吖姚

深夜的街头,大家撸串正酣。突然,一个炸雷响在半空中,食客们却淡定自若,只因此时正是中国的农历新年,放个鞭炮很正常。

可角落里的一个外国小伙子的举动,却让大家难过得湿了眼眶。

只见那个外国小伙听见鞭炮的响声,下意识地躲了一下,眼睛里满是惊恐。

当意识到是鞭炮在响时,才松了一口气,重新坐好,准备吃饭。

原来,他把鞭炮声当成了故国的炮声。

这一幕也被他完整地记录在了镜头里,看哭了无数网友。

然而他去河南旅游吃饭时,却在一个饭店里,被河南人弄哭三次,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他叫老王,是一名伊拉克人,现在是中国网络上爆火的外国博主。

他的爱好是到中国各地吃好吃的美食。

2024年春节期间,他来到了河南。

在河南拍摄视频期间,有两段视频让他在网络上爆红。

其中一段是被鞭炮吓到,另外一段便是在饭店哭了三次。

看到他被鞭炮吓到,那下意识的反应,让无数网友泪目。

作为中国人,太能感同身受了,大家在评论区纷纷安慰道,不怕,老王,这是在中国,我们这里很安全。

老王事后也对自己的反应有点不好意思,他说他在中国一直都很安全,也一直在享受美食,特别感谢大家。

随后的几天,他都在河南寻觅美食,快乐又自在。

然而在一家拉面店,他却再次被河南人震惊到。

他那天刚用“呀哈比比”跟老板打过招呼后,老板便认出来,他是那个被鞭炮吓到的伊拉克博主老王。

老板热情地招待了他,还给他安排了一个位置,方便他拍摄短视频。

老王原本以为,他这次会跟往常一样,在店里吃饭拍视频,跟认出来他的人打招呼、合影。

没想到店老板和顾客接下来的举动,却让他呆在那里,说不出话来。

先是有个大哥,送给他一盘羊肉串,随后又送了一盘凉菜。

后来陆续有人认出来老王,便纷纷开启了投喂模式。

老板送饮料,顾客送酸奶。

你送来一盘辣子鸡,他就送来一瓶酒,让老王就着辣子鸡。

可惜老王不能喝酒,却还是被感动得,直呼河南人很像他的妈妈——吃饱了还会给他端来各种好吃的。

河南人的好客热情,让老王感动不已。

他忍不住在视频里说了这样一件事。

他说有人在后台私信问他,中国给了他多少钱,才会一直说中国好。

面对河南老乡的热情,他对着镜头,深情地说:

“你看,中国没有给我钱,中国给我一个温暖的家,让我在这块土地上,活得有尊严。”

一顿饭,让老王对着镜头,几次情难自抑。

这一切,是真的被感动,还是有剧本的,网红的表演呢?

伊拉克人的出路

其实,今年已经是老王来中国的第十个年头了。

他的中文名叫王立轩,出生于伊拉克。

提起伊拉克,我们能想到的只有战乱和贫穷。

其实老王出生的时候,家里是很富裕的。

他出生于1994年,祖父是当地有名的富人,家里百亩良田,还拥有自己的庄园。

他的父亲也因此接受了良好教育,是一名石油工程师。

王立轩的外祖父家,同样是实力不菲的富人。

父亲和母亲门当户对,他们幸福的婚姻生活,着实让人羡慕。

然而众所周知的原因,他们平静幸福的生活被打破了。

父母只好带着家人另谋出路。

2014年,他们一家决定投靠嫁到中国宁夏的亲戚一家。

那么来到中国以后,他们将如何谋生呢?

虽然是异国他乡,初来乍到的老王一家,还是很快就适应了宁夏的生活。

因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

无论从信仰还是生活习惯,跟老王在故乡伊拉克的生活都很相似。

唯一不同的是,这里的人都说汉语,而老王却一句中文都不会。

老王还有两个妹妹。

来到宁夏后,妹妹们去了当地学校继续读书,父母也在妹妹的学校任教。

而他自从被迫中断了大学学业之后,家里再也没有多余的钱供他读大学了。

为了能尽快适应中国的生活,也为了能维持在中国的基本开销,老王不再执着于完成大学课程,而是开启了打工赚钱的生活。

跟父母一样,他选择去宁夏一所学校当老师,教授阿拉伯语,同时也买了一些资料,开始自学中文。

他对中国文化有浓厚的兴趣,再加上这里的人们善良友好,认识他的人会不厌其烦地纠正他的发音,帮他提高口语水平。

很快,他的中文口语水平突飞猛进,而他流利的汉语水平,也常常被误认为是新疆人,一点也不像外国人。

对此,老王甚是骄傲。

在中国了几年之后,老王开始尝试去当模特,还偶尔闯进娱乐圈,参演了几部中国电影。

他在电影里虽然都是客串当龙套,镜头也没有几个,却因为他的演技和独特的长相,吸引了不少观众的注意力。

2017年,老王的父母因为一些客观原因,只好离开了中国。

而此时的他已经对中国生出了浓厚的羁绊。

虽然他舍不得父母家人的分离,但他更舍不得中国。

在思考了几天之后,老王选择留在了中国,继续发展自己的事业。

同时也为考上上海某大学的大妹妹,保驾护航。

在与父母和小妹妹分别之后,他暗自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努力挣钱,早日把父母和小妹妹接到中国,一起生活。

于是,他比以前更加卖力地工作。

当演员,当模特,做直播带货,只要他能做的赚钱的事情,他都会去做。

然而,在中国的老外千千万,老王之所以特殊,不光是因为他的职业让他成为了一名网红,更多的还是因为他对中国深厚的感情,敢于反击那些不怀好意的外媒。

2020年,父母从土耳其给他打来电话,说给他订好了机票,让他赶紧离开中国。

原来,父母在外媒上看到,中国的疫情很严重,每个人都举着手喊着:“救救我,我们很害怕。”

父母很担心他在中国的安全,极力让他离开。

当他看到父母发来的原视频,不禁怒从中来。

这明明是中国人为抗疫人员加油的视频,外媒却改了配音和字幕,颠倒黑白,用来抹黑中国。

于是,他便筹备拍摄了一部微电影《飞过矮墙的靴子》。

他把微电影名字又定做《真相》。

以一个在华外国人的身份,记录中国真实的抗“疫”故事。

向全世界传达2020年疫情期间发生在中国的事情的真相,反击那些朝中国泼脏水的人。

从一个战乱的国家,为了谋生来到我们这里。

看见我们有难,毫不犹豫地伸出手,为我们发声,这份责任和情意,怎能不叫人感动。

中国人向来讲究投桃报李,在老王的微电影影响力与日俱增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记住了这个伊拉克小伙,想要为他和他的家乡多做点什么。

这也为后来老王在河南被投喂埋下了伏笔。

2024年春节过后,老王时隔几年,再次回到家乡,见到了父母和妹妹们。

在他拍摄的一个探店视频里,他在伊拉克的街头,遇到了一名中国的建筑工人。

老王问他在建什么,他骄傲地说,在修路。

经过老王的了解,他们是随着一带一路的政策,来伊拉克援建的。

中国在伊拉克建了很多学校,医院,路桥等等,极大地改善了当地人的教育,医疗等生活水平。

老王感叹道,太棒了,中国兄弟。希望一带一路越来越好。

有网友说,这个世界破破烂烂,只有中国在缝缝补补。

这个话,老王怕是感触最深的一个,他在中国生活得越久,就越不想离开。

后来,他上了央视的栏目。

他在上面谈自己对“一带一路”的看法和感受,把伊拉克人真实的心声和感谢,传达给了我们。

他说一开始的时候,有人叫他去一带一路的展会上帮忙卖东西。

就是把阿拉伯国家的东西卖到中国,再在中国买一些东西,卖到阿拉伯国家去。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他都觉得一带一路只是一种国家间的商贸行为,并没有特别的。

直到他不久前回到了伊拉克,才明白中国的一带一路的伟大之处。

中国不但帮助他们发展贸易,更多的是帮他们建学校、建医院、建路桥,做大基建。

如今,伊拉克的基础设施越来越好,人民也慢慢从战争的伤痛中恢复,开始新的生活。

他在央视的栏目中充满感谢地说道,太感谢中国了,让我的内心像蜂蜜一样甜。

也正因如此,老王决定为中国身份而努力,早日把家人接过来,生活在中国。

结语

“呀哈比比,我是你们的好兄弟老王。”

老王在每个短视频开头,都会这样热情地打招呼。

他时常在短视频里感谢中国,感谢中国人。

会对每一个来合影的粉丝说“我的荣幸”,也会在短视频里时不时会流露出羡慕我们的情绪。

然而老王羡慕的一切,却正是我们的习以为常。

只有经历过苦难,才会明白,平常的日子,是多么美好。

我们今天的一切生活,都是先辈们豁出命,来为我们打下的江山。

每天,大爷大妈在公园里下棋跳舞健身,上班族在地铁里挤来挤去;

学生们在教室里读书朗朗,还有清洁工在路边清扫马路;

摆摊的小商贩在卖力吆喝,饭店的老板忙着招呼顾客……

我们以为的日复一日的枯燥生活,却是别人梦寐以求的“山河犹在,国泰民安”。

原来,我们不是生在和平年代,而是生在了和平国家。

珍惜当下。

文章信息来源

[1]央视:《伊拉克美食博主心中的“一带一路”》

[2]中国新闻网:《在华伊拉克小伙拍微电影:我想记录中国真实的抗“疫”故事》

[4]自拍:《我,伊拉克人,曾被子弹打穿腹部,来中国生活九年,很有安全感》

来源:峰哥正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