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时节,在广袤的田野间,农机穿梭、专家云集,一派繁忙高效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今年,黑龙江省同江市大力推广大豆单产提升工程,依托科技赋能与院企协同,为全市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金秋时节,在广袤的田野间,农机穿梭、专家云集,一派繁忙高效的丰收画卷正徐徐展开。今年,黑龙江省同江市大力推广大豆单产提升工程,依托科技赋能与院企协同,为全市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走进八岔赫哲族乡新宏村600亩大豆高产示范田,测产验收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农业专家们深入田间,实地核查大豆的成熟度及籽粒的饱满情况。收割机轰鸣声中,一排排豆株被整齐收割、脱粒,金黄豆粒随即装车转运,展现出规范高效的机械化作业场景。
这片示范田的丰收,生动诠释了“藏粮于技”的实践路径。过去,这里每公顷产量长期徘徊在4000斤左右。今年,在同江市华璟农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的统筹推进下,种植实施方青润农科农资销售有限公司具体承接,通过引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专家团队全程指导,并系统推广“大垄密植”等关键技术,最终实现产量翻番,预计突破8000斤,创下同江大豆单产新纪录。
同江市青润农科农资销售有限公司现场管理国洪雨说:“对我最直观的感受它就是增产,这个今年这个产量比去年大约我认为应该是能翻了一番。每年我这块地的平均产量也就是4000斤左右,今年有望突破8000斤。每年我们都是种的是65的小垄,今年种的是一米三的大垄,比原来的透光透水性都好,还保墒。”
同江市华璟农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产业发展部工作人员说薛晶:“ 我们同江市启动了2025年大豆大面积高产示范田项目。这个项目是由黑龙江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提供的技术支持联合我们同江农投公司和青润农资公司共同实施。我们现在正与农合院合作筹划建设标准化大豆、玉米种业发展的繁育基地,目标是构建育、繁、推一体化体系,把同江打造成引领东北三积温带大豆玉米种业发展的核心标杆基地。”
产量的跃升,离不开良种与良法的深度融合。示范田全面选用了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专为本地气候选育的“合农77”大豆品种,该品种精准适配第三至第四积温带过渡区种植条件。在此基础上,专家团队依托土壤检测数据,定制专用肥料,推行测土配方,并在关键生长期开展田间诊断与精准管控,构建起“品种+农艺+管理”的全链增产体系,为大豆高产稳产筑牢科技根基。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院长丁俊杰:“我们省农科院佳木斯分院新育成的大豆新品种合农77,它适合我们同江这边冷凉区种植。品种的选择是第一步,第二步,我们选择了我们省农科院的主推技术大豆增产链技术。这个大豆增产链技术,是把大豆的耕种管收分成10个点,10个点连成一个圈,就变成了闭环的链。你比如这里的核心技术大垄密技术,像我站的这个就是一米三的大垄,垄上四行,这个技术就比农民的小垄要增产,第二个,我们使用了智能电驱播种机,这种智能电驱播种机是靠电脑来下肥、下籽,非常精准,不漏籽,也整齐度好,实现了苗齐、苗匀、苗全。我们采用波兰进口的多聚硫,在苗期的时候,在播种的时候给它作为口肥施入,补充了土壤中的微量元素,所以说你看这个豆荚结得比较饱满。”
良种落地,良法配套,科技赋能正持续唤醒黑土地的增产潜能。同江市以这片高产示范田为样板,初步走出一条“科技驱动、企业带动、院地联动”的大豆单产提升路径。同江市将继续深化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先进品种与技术模式向全市大面积普及,带动更多农户多种豆、种好豆,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贡献更多“同江力量”。(赵鹏 梁晨 记者高伟)
来源:食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