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十月,庄浪县万泉镇漫山遍野硕果满枝,果农们笑意盈盈摘下饱满的果实,大红苹果映红了田间地头,也映红了丰收路。近年来,万泉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推动苹果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一体两翼、南果北菜”的现代产业格局,果品商贸市场繁荣,成为全县果品的重点生产区域
金秋十月,庄浪县万泉镇漫山遍野硕果满枝,果农们笑意盈盈摘下饱满的果实,大红苹果映红了田间地头,也映红了丰收路。近年来,万泉镇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推动苹果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一体两翼、南果北菜”的现代产业格局,果品商贸市场繁荣,成为全县果品的重点生产区域。
“以前种苹果靠经验,现在靠技术!这矮砧密植园三年就丰产,比老果园早收益两年,亩收入能到25000元,以前想都不敢想。”在万泉苹果产业高新技术示范园,果农崔建国算起“增收账”。自镇上引进甘肃德美地缘现代农业集团后,种了半辈子苹果的他,不仅把5亩地流转给园区,还成了园区技术工人,“土地流转有租金,上班每月能拿3000多元,加上技术培训,自家果园也改成了新品种,收入翻了番!”
这份“甜蜜收益”,源于万泉镇对苹果产业主导地位的精准把握。2022年,该镇引进甘肃德美地缘现代农业集团,投资1.7亿元打造500余亩高新技术示范园,园区内,秦脆、瑞香红等新品种果树整齐排列,水肥一体化系统顺着管道滋养根系,数字果园管理平台实时监测土壤湿度与果实生长情况;不远处,占地55亩的数字化储选中心正安装果品分选线,投用后将实现苹果“高端栽培、贮存保鲜、自动分拣、包装销售”一体化。
“我们打破传统种植模式,通过‘党组织+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让企业盈利、农户受益。”万泉镇党委副书记吴君铭介绍,目前园区已吸纳150余名富余劳动力常年务工,年务工收入超200万元,还与560户果农签订2万吨销售订单,“仅崔坪村,就有80%的农户参与苹果产业,今年单靠矮砧密植园,每户就能增收至少8000元。”
在万泉镇,靠苹果产业增收的农户比比皆是。东台村年轻果农李娟,通过镇里“线上+线下”技术培训,学会了果树修剪、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能,还开起电商小店,“去年直播带货卖了3万斤苹果,利润有12万元!现在全镇有43家合作社、21个电商服务点,苹果能从地头直接卖到消费者手里,再也不愁销路。”
万泉镇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梯田化程度高,是农业部划定的全国苹果优势产区之一。304省道、天平高速穿境而过,新鲜果品能快速运往全国各地。如今,全镇3.78万亩果园占耕地面积97%,16家大型果品企业带动20多户关联企业发展,形成“产加销、贮运服”一体化格局,先后获评“全国苹果百强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十亿元镇”。
“预计今年总产量能突破12.4万吨,总产值稳定在12亿元以上。全镇每年签约销售苹果10万吨以上,出口缅甸、尼泊尔3000吨,线上销售6000吨,利润超1.2亿元。”吴君铭望着满载苹果的货车驶向远方,眼中满是期待,“我们要继续延伸产业链,让万泉苹果不仅是‘丰收果’,更是乡亲们的‘致富果’”。(记者 杨璇)
来源:平凉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