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娘在得州当公立老师,年薪5.4万美金,折合人民币39万,比新郎原先干地质勘探高出一大截。
“27岁山东小伙娶47岁美国英语老师,还自带一个12岁黑人儿子?
”——刷到这条视频的人,第一反应八成是:图啥?
别急着骂“恋爱脑”,先把计算器掏出来。
新娘在得州当公立老师,年薪5.4万美金,折合人民币39万,比新郎原先干地质勘探高出一大截。
人家飞过来不是“下嫁”,是“平嫁”甚至“上嫁”。
彩礼?
三金?
丈母娘改口费?
统统免单,女方自己掏机票。
婚礼当天,新娘穿着旗袍给宾客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发音比某些县城主持人还标准,现场大爷大妈鼓掌拍得比广场舞还带劲。
有人担心“洋媳妇跑路”。
民政部去年8月刚把涉外婚姻登记流程砍了一刀:不再强制国外无犯罪记录证明,办证时间从两周缩到三天。
山东去年涉外婚姻涨17%,说明啥?
跨国领证比办护照还丝滑。
新泰市干脆把“跨国婚姻服务站”搬到民政局大厅,中英双语值班律师坐镇,现场发小册子——《如何在中国打离婚官司》,跑不跑全凭感情,不靠文件吓唬人。
再说孩子。12岁混血男孩,入学测试英语直接跳级,田径运动会100米甩出第二名十米远。
国际学校老师私下嘀咕:“这哪是拖油瓶,分明是自带奖学金。
”继父陈某干脆把抖音号改名“老陈跨国日记”,教网友怎么给娃办居留许可,怎么挑国际学校,直播一场收礼物比当年挖煤半个月还多。
评论区里有人酸:“娶个洋阿姨,少奋斗十年。
”他回怼:“你倒是想娶,先过雅思6分再说。
”
最扎心的是数据。
山大去年跑遍山东30个县城,发现跨国婚姻家庭的小孩,平均分比同村娃高19分,身高高3厘米。
原因简单粗暴:家里至少两种语言切换,大脑自带“双核”;伙食上牛奶牛肉管够,蛋白质先赢一局。
农村大妈原本担心“黑孙子”被笑话,现在天天追问“你家还缺教英语的干妈不?
”
当然,也不是童话。
新娘Instagram晒过一张超市照片:货架上只有老干妈和方便面,配文“my new life flavor”。
陈某妈妈第一次见孙子,偷偷把沙发铺了塑料布,生怕“黑手印”洗不掉。
新娘没翻脸,第二天买了全套非洲护发精油,拉着婆婆去县城烫头,一句“mom,let’s be fabulous”把老太太哄得合不拢嘴。
塑料布?
早撤了。
说到底,这段婚姻就是一面镜子:有人看见“钱”,有人看见“色”,有人看见“娃”,唯独没人看见最核心的——27岁小伙想跳出矿井,47岁女人想跳出德州小镇,俩人一起在中国四线城市找到增量。
结婚证不是终点,是合伙开公司的营业执照。
公司第一年营收:女方工资39万+男方短视频8万粉丝变现,净利润足够在新泰再买一套学区房。
至于年龄差、肤色差?
在资产负债表面前,都是小插曲。
下次再刷到跨国婚礼,别急着敲键盘。
先问问自己:如果给你一次跳出原有圈子的机票,你敢不敢像他们一样,把“被议论”换成“被记账”?
爱情能不能当饭吃,得看你会不会算账。
算明白了,黑皮肤白皮肤都是生产力;算不明白,同村同岁也过成一地鸡毛。
来源:聪明雨乐一点号